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特级教师李仁甫课堂上呈现出的动态的、自然的、行云流水的风景,令读者暗叹生成课堂与印象中的许多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成课堂的预备美、动态美、真实美、无痕美是填鸭式教学永难灌揠出的。预备美生成课堂的"预备"是预先于课堂教学的准备行为。生成课堂绝不是在学生思维的白板上信笔涂鸦,绝不是生成于无地,而是生成于充分的"预备"。"生成课堂"生成的风景绝非空中楼阁,生成课堂比再现课堂更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灵动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度的预备。生成课堂"预备"的内容很广泛,如教学目标的预备、教学心理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上的"生成",永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尽力减少因"预设"不周而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尽力使课堂"生成"多一些意外的惊喜,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通常是指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或"节外生枝"的情状.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就应该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生成,必须从"精心预设,预约生成;善于倾听,促进生成;尊重差异,呈现生成;依据目标,调控生成"等四个方面着手,以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教师需要从观念上理解"生成",厘清"生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识别"生成",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行为上读懂"生成",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善于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敏锐地捕捉和灵活地运用课堂上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使原本突然出现的"节外生枝"变成打造课堂精彩、激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有活力、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预设与生成。一帆风顺的课堂往往波澜不惊,有错误点缀的课堂方能精彩纷呈,因为错误是巨大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为学生搭建"顺错析错"、"将错就错"、"赏错纠错"的交流平台,挖掘错误资源里的含金量,让课堂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7.
<正> 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听了一些生物教师的课,感觉有些生物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高耗低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熟视无睹,让思维碰撞的火花一闪而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灌输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束缚学生个性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如何让"生成教学"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即学生)的状况.这表现在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时代呼唤新的数学课堂,学生需要新的数学课堂,而新的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传统课堂强调预设与控制,现代课堂追求生成与建构。"预设"与"生成"自然也就成了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绕不过去的话题之一。毋庸置疑,课堂中面对生成,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以顺应学生及时进行"二度教学设计",让学生的灵性和智慧在课堂上尽情流淌,使课堂教学演绎灵动、真实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该"生"在何方?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教师所追求的,然而课堂常常出现"意外",出现很多不是教师预设的生成,教师要学会聆听,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意外生成的精彩瞬间乃至内心的困惑,并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再学习、再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得到思维的历练、能力的提升,让课堂绽放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把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看做承载学生灵性与发展的"舟",那么,一个有"动态生成"意识的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获取的各种信息,加以有效利用,适时调整教学,使课堂的生成资源成为"载舟之水"。然而,当我们走进课堂,却发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充分地利用,使课堂生成资源成为了"覆舟之水"。  相似文献   

13.
<正>生成课堂的一个外显特征是教师选择一种恰当的启动模式后,教学接力棒就交给了学生。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相互交流、观点碰撞。而教师通过互联与聚焦这两大抓手有效调控课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生成课堂上,教师不是不作为,学生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作用一是把握大方向、"推波助澜",二是精讲点讲补讲、强化提升。对于生成语文课堂,一知半解的教师容易理解为生成课堂就是热闹课堂,片面认为学生热闹一番却什么也没有留下。其实生成课堂研究者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于是摸索实践出了生成课堂的两大抓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课堂教学往往要根据备课有预设地进行,但是如果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跃动而不断注入新的活水,这个课堂就会备受学生喜欢。这需要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备课时就要为"课堂的生成"留够空间,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的瞬间,并且合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由此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做深度挖掘,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作为教师,就应该独具慧眼,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演绎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美。一、生成于学生的质疑问难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取向各不同,对文本的敏感、判断程度也会存在着差  相似文献   

16.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应"生"在何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先天的弱点,基础普遍薄弱且学习条件不足。为此,教师应立足课堂,充分利用课前预设甚至要主动预设或创设条件来催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暴露问题、深入思考,最终真正学好英语,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9.
课堂生成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常规思维是课堂生成的核心,也是创新的起点,创新离不开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有效条件,促使生成走向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创造;激发学生不断生成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高见的"平台"。课堂"生成"必然成就思维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直强调课堂的教学应是"生成"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然而,我也认为高效的课堂、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堂预设。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受到预设的限制,而让课堂失去灵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