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癌生存     
人们患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衰老,癌症是伴随长寿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其实可以接纳并与癌症相处,甚至是和平共处,这也是对世界卫生组织对癌症“三个三分之一观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对不同库房消毒灭菌剂的敏感性和效果会存在一定差异。为精准了解青岛地区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的物种种类,本研究通过自然沉降法采集、培养、纯化了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微生物物种进行了精准鉴定。为有效治理档案库房空气的微生物污染,采用甲醛高锰酸钾化学熏蒸法,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库房进行了消毒处理。结果显示,青岛地区档案库房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其中含量前六十的微生物物种按"属"分类的真菌有6属,细菌有51属,病毒有3属;含量前六十的微生物物种按"种"分类的真菌有5种,细菌有54种,病毒有1种。通过甲醛高锰酸钾化学熏蒸消毒15小时后,库房空气真菌消亡率为59.1%,细菌消亡率为46.6%,效果显著。本研究为精准了解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物种种类及档案库房空气消毒灭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其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包括所有的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线菌、枝原体等)、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中的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微小藻类。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群,有几十万之多,而且  相似文献   

4.
俗语说:得了癌症就算是与死神打上了交道,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每年新增癌病患者120万,死亡80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对馆藏图书的危害机理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资料,由于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危害,使其在无声无息中劣化、霉烂.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藏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介绍了危害馆藏图书的主要微生物,阐述了微生物对图书中胶粘剂和纸张中纤维素的分解机理,提出对危害馆藏图书微生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陕西档案》2014,(4):58-58
热确实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热为手段达到杀死微生物目的的方法叫做高温消毒。但,要想达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对加热的温度及时间有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图书馆统计的反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书馆统计和科学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反馈控制系统,使图书馆统计成为科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下面分四个问题,分别谈谈图书馆统计的反馈作用。一、信息的普遍性图书馆统计之所以能够反馈,其原因之一,在于信息的普遍性。“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13日,广州的《信息时报》发表一篇名为《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文章说广州香蕉大面积感染巴拿马病毒,这种病毒被称为“香蕉癌症”。文章刊登后,许多网站转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买。此后一周内,海南的香蕉销售量急剧下降、价格猛跌,信息的蝴蝶效应甚是明显。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发生了质变,变为谣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海湾的硝烟尚未散尽,SARS病毒的阴云顷刻之间又开始弥漫我们这个星球。短暂惊愕之后,人们开始奋起抗御。翻开蒙尘的历史记录,不难发现,各种致病的微生物一刻也不曾离开人类世界,疾病甚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上海也不例外。近代以来,霍乱、天花、伤寒、鼠疫……每次病毒和细菌的肆虐,这座城市都付出了不可避免的代价;尤其当人们还不可避免地要同时面对薄弱的公共卫生体系、陈旧的习俗和理念、傲慢的殖民者和动荡的时局时,人类与疾病之间的这场战争便愈益显得艰难,甚至惨烈。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艰难和惨烈中,一种近代意义上公共防疫…  相似文献   

10.
李启松 《青年记者》2009,(15):77-77
7月1日搜狐网转载了扬子晚报的一则新闻:“冰箱内发现一种新致命细菌,人感染病死率达三成。”乍一看,有点吓人,甲型流感还没完事几,又有新的病菌出来威胁人类了?惴惴不安地细读内容,原来是“记者昨从无锡市疾控中心获悉,该中心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在食品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微生物:李斯特氏菌。该细菌喜冷不爱热,如果人被感染,将有三成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青年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五大病毒:一、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较容易防治,二、脑膜炎,是脊髓液和大脑周围液体受到细菌感染而诱发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痊愈;三、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细菌致胖?     
病毒之后,细菌又被发现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以前难以想象是由感染引起的、几乎所有的慢性病,现在看来都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之多,引起世人瞩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大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新传染病被发现,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而且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而新发传染病的档案管理是防控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快速安全的收集一线档案材料,尽早整理出信息资源才能为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世界图书馆"理念及其实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图书馆"是指具有广泛收藏的图书馆。文章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考查了近代图书馆员、现代作家和当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对世界图书馆的种种设想及其实践,从而彰显作为一种图书馆现象的世界图书馆对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非典,让人们关心起“病毒”、“微生物”等这些词来。与平时相比,媒体对微生物的报道也多了一些,但由于种种原因,普通群众对微生物的认识远远不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远远不够,媒体(特别是综合性媒体)对微生物资源的了解和报道也处在很浅的层次上。今后,大众媒体应该加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宣传报道,普及知识,保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手机列为"2类B组致癌物"。给手机贴上"致癌"的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全球拥有50亿手机用户,癌症是人类"头号杀手"的今天,有必要揭开这个刚刚贴上的标签,让我们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7.
对危害图书资料的真菌和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根据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北京供电局计算机网络系统际情况和网络防病毒安全的实际需求,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传播途径以及感染的原因等性质特点,指出了系统当在的病毒威胁和病毒防治的误区,给出了北京供电局计算机网络系统防病病毒解决方案,评价并介绍了Norton AntiVirus企业版防病毒产品的性能特点,为企业实施病毒防治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UNAIDS 从l98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在联合国范围内负责艾滋病的宣传与防治事宜,帮助各国开展各种项目。到90年代中期,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加快,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造成了广泛的冲击,世界要求联合国做出更大的努力。1996年,联合国将5大国际组织召集在一起成立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简称:UNAIDS),这5个组织分别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该组织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现在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人是艺术活动的主体,电视新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大量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最新信息,突出人的活动应当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最佳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一书中有一句西方新闻界奉为经典的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