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每一个婴儿诞生的那一刻,他(她)的生肖属相也就由此而定,而这其中,少不了天干地支的作用。谈到天干地支,它在我国的来头还真不小。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干支来命名的就有不少,近代史中更是如此。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我国民间沿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甚至集邮的人也对“龙年”“虎年”“猴年”“狗年”的邮票津津乐道。所以,了解公元年数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关系是很有实用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读贵刊1992年12期《应适当补充干支纪年法的知识》一文,我与作者抱有同感,但作者只是介绍了“干支纪年法”,如果能将“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推算的方法也介绍出来,更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推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鲍亚民 《新高考》2010,(4):38-38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传统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元法”。先秦纪年多以王公即位年次年号纪年,各国不一,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4.
一、纪年法 理清年代顺序的方法称为纪年法。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传统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元法”。先秦纪年多以王公即位年次年号纪年,各国不一,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5.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至今农历仍沿用此法。干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的合称。干(gan)支原作幹(gan)枝,取义于树木的干(gan)枝。宋代邵雍《皇极经世》载:“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干支配天地之用也。”故干支也称天干地支。干支纪年也称夏历纪年,  相似文献   

6.
《社会》第三册课文学习了公元纪年,《社会》第四册课文和我国现在印制的日历一样,其中均涉及到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如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第四课戊戌变法的“戊戌”,第五课中的《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的“辛丑”、“庚子”,第六课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辛亥”等。我认为,应让学生了解干支纪年知识,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加以应用。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1郾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1)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2)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2郾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将十天干和十二地…  相似文献   

7.
纪年是人们给年代起名的方法,我国历史上采用的纪年主要有帝王纪年、干支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应该掌握历史纪年的换算,构建历史时序。  相似文献   

8.
小学历史教材中,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如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1911年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等等,均以干支纪年法命名。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干支纪年法的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  相似文献   

9.
自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我国采用公元纪年之前,一直使用旧历(夏历即农历),即干支纪年法。在历史教科书中,对于干支纪年只作简单必要的解释,如“甲午战争,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这次中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师生对“甲午”是什么不便深究亦不甚了然。一  相似文献   

10.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纪年法,大约从殷商开始沿用至今,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应用,有很多重要事件都是以干支来命名,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但是,现在的大部分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并不了解这种纪年法,本人在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诸如“甲午战争”、“马日事变”、“申齐命令”之类的问题。对“甲午”、“马日”、“申齐”等的含义和解释,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略知其义,又解释不清。这对历史教学和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利的。关于历史上的年月日代称,得从古代“干支纪年”、“地支代日”、“韵日代日”说起。“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历法中重要的推算工具。用它可以推算出六十年中任何一年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中学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庚子”、“甲申”等用天干、地支作纪年的问题;在历史教科书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丑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也都涉及到干支纪年法。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第30题第(4)小题,考的是公元纪年与农历“干支”纪年的换算。题目如下: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年。  相似文献   

14.
干支纪年如何换算为公元纪年曹振民我国以干支纪年,由东汉而始。那么,怎样将这干支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呢?前人曾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进行推算,笔者认为此法运用不方便,推算慢且易出错。今草拟一式,或可补其不足。其法为:一、先将干支以下列常量记住。4、5、6、7、...  相似文献   

15.
干支纪年是我国纪年的一种古法。它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即“六十甲子一轮回”来纪年的方法。这种纪年法,我国至少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就已经很普遍了。有人说干支纪年始于东汉,这是不对的。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创制并已施行的“四分历”(即保存在史迁《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通篇纪年(从太初元年至77年)全是用的干支别名。“天正  相似文献   

16.
干支纪年法     
我国历史上习惯用干支纪年,例如1894年是甲午年,在这一年发生的中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又如1898年是戊戌年,这一年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活动,史称“戊戌变法”。干支纪年法,就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纪年的方法。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组为一周(详见排列顺序表),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一周完了以后,再回头依次连续排列下去。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源于干支纪日法。应用干支纪日,早在上古就开始了。历史学家从甲骨文字研究中,发现并证实了在春秋以后,至少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起直至于今,连续无误,共计已有2600  相似文献   

17.
用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的一个特点[注]。学习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一下公历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规律,对于查阅古籍、换算年代、使用年代检查工具,都会感到方便。本文准备谈谈有关问题,并介绍一个《公元、干支纪年互检综表》供读者参考。一、天干顺序与公历纪年的对应规律天干有十个,其顺序是:甲、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六单元单元知识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在以前的高中课本中也曾出现过公元纪年对干支纪年的换算问题。因而在高考前的综合训练中时常出现此类题目。其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参考年代的干支纪年,求出某一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其中的参考年和所求年同在六十花甲的同一周期之中。其实,只要掌握公元纪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方法很多,如帝王名号纪年(或称王、公名号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岁星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等.其中帝王名号纪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有确切纪年可考的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掌握一点纪年法的知识,对学习历史,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纪(记)事的一大特点。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见附表)按顺序配合起来如甲子、乙丑……正好60为一周,即民间所说的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最初,干支仅用于纪日,商代后期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刻在甲骨上的干支表如同今天使用的日历牌;屈原《离骚》中有“摄提贞于孟兮,唯庚寅吾以降。”的诗句,其“庚寅”只能是记日干支,意指屈原乃出生在庚寅日,陈国庆先生认为“中国确切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这时是用天干地支法纪年。”此说恐属谬误,古代史书纪事,必称举帝号或年号,大概从汉代开始,为了补救帝王纪年难于记忆的缺点,才在帝王年代的后面标上干支,如汉武帝元狩六年为甲子,第二年改元元鼎元年为乙丑,二年丙寅,三年丁卯……。汉末黄巾起义,首倡“岁在甲子”,文人也多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