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何炳章 《教育文汇》2010,(11):60-61
学校是文化育人的领地。育人,人气当旺;文化育人,文气当更盛。《教育文汇》和安徽教育网发起《吾皖名校赋》征稿活动,首倡安徽名校以赋为体,自我写照,实乃导引吾皖名校传承文脉、提升文气之深谋之举,心裁别出,意蕴有加。  相似文献   

2.
徽风铃 《教育文汇》2014,(16):42-42
2011年,本刊成功地开展了《吾皖名校赋》征稿活动。为落实省委教育工委有关校训宣传的通知精神,从今年8月起,本刊推出展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又一成果的专栏——《吾皖校训大观》。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11,(12):F0002-F0002,F0003,F0004
2011年11月18日,全省50余所大中小学名校代表云集省示范高中庐江二中,齐诵共赏《吾皖名校赋》美文和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1,(1):59-59
2009年12月4日至5日,安徽教育网和《教育文汇》在肥召开《吾皖名校赋》撰稿研讨会。全省27所大中小学名校作者参加研讨。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副主任王光厚主持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安徽教育》2011,(10):56
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学校收藏师生阅读的佳作由省教育宣传中心、省教育信息中心精心编辑的"《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集"即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本集共收录全省各级各类大中小学名校优秀赋文36篇,并附书法作品;省委教育工委  相似文献   

6.
省教育宣传中心、省教育信息中心在这里隆重举行“《教育文汇》创刊10周年庆典暨《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颁奖会”。我代表协办单位肥西县教育局、肥西师范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学校收藏师生吟诵的佳作由省教育宣传中心、省教育信息中心精心编辑的《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集即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本集共收录全省各级各类大中小学名校优秀赋文36篇,并附书法作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高开华作序;开本豪华,装帧考究,用纸精良,印刷精美。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10,(6):63-63
名校,是教育的亮丽窗口、最佳名片,是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教育的一流范本。为了展示安徽众多名校的时代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教育文汇》与安徽教育网联手,隆重推出《吾皖名校赋》征稿活动。  相似文献   

9.
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学校收藏师生吟诵的佳作由省教育宣传中心、省教育信息中心精心编辑的《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集即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本集共收录全省各级各类大中小学名校优秀赋文36篇,并附书法作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高开华作序;开本豪华,装帧考究,用纸精良,印刷精美。本集编辑出版是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精品文化建设的一项特色工程,对于传承名校优秀办学传统,进一步总结名校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对于名校更好地对内激发办学热情,对外树立示范形象,对于推动各级各  相似文献   

10.
在欢度2011年元旦、喜迎兔年新春之际,《教育文汇》创刊10周年庆典和《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颁奖会隆重举行。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庆典暨颁奖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和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1.
这些日子,捧读《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集》,让我的阅读生活增添了不少诗意。我想起了月亮,想起了那轮汉月,因为汉代的赋,正如那天庭的月亮,经过后人的不断擦拭,才使我们的头顶有了明丽的清辉。这种清辉是文化的,温润、清亮而又厚重,照亮历史,也照亮后人。  相似文献   

12.
《吾皖名校赋》征稿是《教育文汇》和安徽教育网搭建的一个好平台。征稿活动安排周密,有始有终,特别是去年12月5日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专家点拨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十几所学校介绍的创作体会,尤其是马鞍山二中、庐江二中、肥西师范等学校老师在研讨中讲述的创作过程,他们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一、《殽之战》中,‘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的‘同姓’指什么? 课文注释说:‘同姓,指郑国。晋郑都是姬姓国家。’郑虽是晋的同姓之国,但在这里,‘同姓’指的应是滑国。滑,姬姓小国,鲁僖公三十三年为秦所灭,后因秦不能守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韩愈《祭十二郎文》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句,课文对“其”字的注释是“语气助词,表示猜测”,可第三册《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其”的注释却是“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祭十二郎文》中“其能久存乎?”  相似文献   

15.
第五册《公输》一文,共用了三个“请”字:“请献十金”、“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课文对“请”的注释是这样的:“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这三句中的“请”都释为敬辞,值得商榷。我以为本文中三个“请”,除“请说之”一句中的“请”可作敬辞用外,其余两个“请”都不能当敬辞用。特别是“吾请无攻宋矣”一句。我的浅见:“请献十金”和“吾请无攻宋矣”二句中的“请”,释为能愿动词“愿意”,比较妥贴。见《辞海》中“请”的第三义项:“犹言愿。”并列举了“《公输》‘请献十金’”一例。又见《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第383页“请”的第三义项:“愿意”,“《公输》:‘请献十金’。(我愿意送给你十金。)又:‘善战,吾请无攻宋矣’。(好啊! 我愿意不再攻打宋国了。)”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附录中的《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是一篇辅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的知识短文,内容精要、好懂,很有实用价值;但其中有几处疏漏,常常引起学生的质疑。一、"官""理"是不是名词在"什么是文言实词"一章里,举了《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个例子:"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短文接着说:"其中,‘树’‘官’‘理’‘业’是名词,‘知’‘种’是动词……"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对这句话中的“所以”,各种资料的解释不尽相同。课本是这样注释的:“[所以]用什么(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的用法不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认为:“‘所以’:所[助词],以[介词,用]。‘所以距子’中的助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宾词组‘距子’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这里表示公输盘将用来对墨子的方法,可译为‘……的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言文语言分析》:“‘所以距子’,用来抗拒您的方法,‘所’字词组,作‘知’的宾语。‘所以……’表示‘用来……的方法’。‘所’,特殊指示代词,加上介词‘以’,同后面的动宾词组‘距子’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所’字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所以……’,表示用来‘距子’的方法。古代汉语里的‘所以’,跟现代汉语的‘所以’用法不同。现代汉语里的‘所以’是一个因果连词。”  相似文献   

18.
汉大赋新探     
作为汉代文学正宗的赋,千百年来惹得人们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但谁也无法否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什么是赋呢?班固《两都赋序》所说的“赋者,古诗之流也”和《艺文志》所说的“不歌而颂为之赋”,大约是赋最古的定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搞文,体物写志也。”又说“赋自《诗》出,分岐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刘熙载《艺概·赋概》篇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也不畅,畅无或竭,”并对赋作了别具一格的诠释:“赋从贝,欲其言物也;从武,欲其言有序也。”概而言之,赋出于诗又有别于诗,“诗较近于音律,赋则较近于图画”,“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接近于‘空间艺术。’”“从贝”、“从武”、“有物”、“有序”深刻地揭示出赋是用时间上“层见迭出”的语言表现空间上“千态万状”的物态。于是,赋之时空意识便成了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恰到好处》开头一段写道:“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地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微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相似文献   

20.
杨惠莲 《语文知识》2003,(11):39-40
《荷塘月色》开篇之言“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也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采用钱理群的文章指出:“……将朱自清的‘不平静’仅仅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却是不全面的。近年学术界在考察这一时期朱自清的心路历程时,于《一封信》之外,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