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3.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易传>的官学传统分析其具体性的学术特征.以<系辞上传>第十二章的上下文语境为主,指出文中"形而上"之所指乃"当下未形"之状,所以此"道"近似<易传>屡屡提及的"幾"之语义.由此出发,分析了"形而上"之"道"的形式化过程"形而上"→"形以前"(汉)→"形"之"上"(魏、晋、隋、唐)→"形而上"之"理(宋).通过比较以评价<易传>"形而上学"的得失由对"当下未形"之"幾"的把握,而重视感受性及知识中的"默会"成份,由此导向重视知识及境界的圆融性,不主抽象偏执;但感受性须落实到具体个体,不利于纯粹知识系统的建立.由对"当下"状态的重视,而强调"道"的合(人)情、合(天)理、合(法)则,不以偏概全,而以"时"为"中";但"随时变异以从道",客观上不利于"正义"观念的绝对化,所以中国缺少"自然法"传统.用"中"之"道"在"王"则容易蔽于"具体的政治性",而以"时"中"为手段,在百姓则容易流为"乡愿"的两可态度."道德"和"法"的绝对化、神圣性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5.
方勇 《天中学刊》2001,16(1):15-19
郭象的<庄子注>,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庄子学著作,但它在很多方面却修改了庄子的学说一,以"独化"说诠释庄子关于"道"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二,以"足性逍遥"说诠释庄子关于"无待"才能"逍遥"的思想;三,以"寄之人事,当乎天命"说诠释庄子关于"无以人灭天"的思想;四,以"游外宏内"说诠释庄子关于"逍遥无为"、"外内不相及"的思想.故而<庄子注>并不是一部能够如实地反映出庄子思想本来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自裁"本有"自我约束"之义,并非杜撰宋徽宗崇宁五年自杀的惊人史料;<声声慢>中无论是"晚来风急",还是"晓来风急",都与"终风且暴"无关;<感怀>诗"公路可怜"中的"公路"借指明诚,而非"公廨";<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的题旨是与众姊妹"惜别伤离",并无被疏之怨;把"武陵人远"理解为刘、阮天台之遇,缺乏语言前提和内涵相关;"明诚纳妾说"没有实证性的文献材料,"破译"作品只是循环论证,难以服众.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文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8.
look,watch,see三个词都有"看"的意思,请您讲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好吗?好的!look意为"看;瞧",指"集中注意力看;有意识地看",主要强调"看"的动作,常与at连用;watch意为"观看;注视",常用来表示"看电视;看球赛"等;see意为"看见;看到",强调"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辩析太平国史家罗尔纲先生"考订"的<水浒传原本>之伪,及其重复的他人"发明"的"金圣叹并未‘腰斩'<水浒>说"之误,兼驳其反"两种<水浒>说"之道而提出的"两截水浒说"之断难成立.  相似文献   

10.
"义"在<三国演义>中是最高道德准则,其价值取向,包容了"忠孝",其意又在"忠孝"之上;其根本的政治观是"以民为本"的"仁德"观,而非"尊刘贬曹"的宗法正统观.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但语言实际运用中,用"荫"的词形普遍多于用"阴"的词形.辞书对该问题的处理也不一致,有的严格遵守<审音表>的规定,有的只依据语言事实,有的则徘徊于二者之间,从而影响到了辞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文章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审音表>订音失当,建议适当时能依据语言事实加以修改,同时建议对"阴-荫"系列异形词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2.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继续教育必须破除"教育消费"观念,确立"教育生产"思维;破除"一次教育"观念,确立"终身教育"思维;破除"官本位"的观念,确立"民本位"的思维;破除"计划机制"观念,确立"市场机制"思维;破除"文凭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14.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远庖厨"中"远"的用法,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远"应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不是"使……远"的意思,而是该句的主语"君子"本身主动地"远离"的意思.在<孟子>中"远"有三种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5.
职校德育课基本概念教学"八法"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基本概念教学,是基本原理教学和学生进行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的基础,对德育课基本概念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基本概念内涵,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主要方法有,运用"质疑法"启思解疑;运用"分解法"深挖本质;运用"比较法"避免混淆;运用"比喻法"加深记忆;运用"讨论法"集思广益;运用"对话法"理清思路;运用"评析法"指出疑点;运用"点拔法"巧引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妹"之"静女",有的学者训作"美女".本文认为,"静"通"靖","靖"含"善"、"淑"义,因此,"静女"即"善女"、"淑女",而非"美女".  相似文献   

17.
诸多<诗经>译注著作对<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的解释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有些学者忽略了一条重要的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例.宾语前置例除了以"之"为标志的句型外,还有以"不"、"无"、"莫"、"是"为标志的句型,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虚静"说.对于"虚静"说学术渊源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虚静"之说始于老子.老子的"虚静"与庄子的"心斋"坐忘"等都是一种泯除了各种知识经验的精神状态,荀子的"虚壹而静"对此有所扬弃,而是一种保留有"一"、有"所臧"的精神状态.而刘勰<神思>中的"虚静",是在"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下、清除了内心世界中各种经验而呈露出来的一种心境莹彻澄明的精神状态.因此,比较而言,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虚静"说,渊源于道家的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问题以及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作者认为<乐记>中不仅区分了"声"、"音"、"乐"三者的概念,并将其与"物"、"心"概念相结合,分析和讨论了音乐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此外,<乐记>还通过"物-心-声-音-乐"这一结构关系,描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脉络.  相似文献   

20.
从"历法体例特征"、"因果关系特征"、"引用艺术特征"三方面,论证<诗经·豳风·七月>一诗中以夏历记月为时间信息符号指事的诗句为上古(周以前)的农事谚语,确立<七月>为"上古农谚范本"的论点,试图在理论上走出<中国文学史>"上古歌谣少实例"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