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由于分值大而对考生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高考作文中,一些作文水平低的考生通过“套作”甚至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那么其结果不但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更可能误导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时都明确有“不得套作”的要求。“防套”成为作文命题的第一要务。同时,严厉打击“套作”也成为各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评分中的共同举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高考作文题目明确要求考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以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在18道作文题中,有13道提出上述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画出的一道红线,又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温馨提醒.但仔细揣度,笔者以为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加上“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要求,颇似画蛇添足. 考试最需要公正、公平,“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乃考试之“公理”,就像“不得偷盗、不得杀人”等道理一样被众人周知.高考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经历过多次考试、训练有素的高三学生,对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道理,不可能不了然于心.个别考生抄袭、套作,定是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应该就低打分,让其自食苦果.  相似文献   

3.
2008年江西省高考作文命题系交际信息学视野下的“实用交际作文”,其写作任务表述直白具体,减少了审题失误;其给出的任务有一定难度,测试的区分度可以保障。其对表达者、接受者、交际意图及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等作出适当限定,既可以有效防止套作或宿构,又可以促进考生正常发挥写作水平,从而确保测试的信度。“实用交际作文”是全球化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新成果.对高校人才选拔与中学作文教学都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阅卷场上,面对一篇篇低分作文,作为阅卷老师,我真为考生惋惜!低分作文有怎样的病灶呢? 一、抄袭.有些考生把考前背的佳作原封不动地“拿来”做考场作文,这就是“抄袭的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如属“抄袭的作文”,只能得基础等级分,且在四等内给分,发展等级为0分. 二、套作.如果是命题作文,只是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与命题有关,主体部分内容与所给命题无关;如果是材料作文,或开头或文中或结尾出现材料中字眼,主体部分与材料含意无关.这就是套作.根据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这类作文在三等及以下给分.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高考作之路,命题在与考生进行的“防套作”与“反防套作”的“战争”中,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力求创新,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但仍处于命题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高考作要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体现最大的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肩负着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要  相似文献   

6.
素材是作文内容的重要依托,写作是不能离开素材的。这应该是很多老师、学生的一个共识。而从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者始终在做着向作文本质回归的努力。他们将作文命题置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语境下,既与学生日常生活链接,又使学生没有现成素材可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杜绝考场作文的抄袭、宿构与套作,比较准确公正地检测考生的真实的作文能力。而这种命题方式对于那种靠死记硬背作文素材拼凑的作文备考来讲,无疑  相似文献   

7.
历年的高考中,虽然命题人都会在作文的写作要求里明确说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但每年还是会出现大量套作、抄袭的作文.按照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标准,套作的作文即使语言再优美、结构再精巧都不能被评为一类卷,抄袭过半的作文其得分不能高于四类卷.有些考生总是抱侥幸心理,以为套作、抄袭不会被阅卷老师发现,殊不知,现在的电脑评卷系统非常先进,很容易查对、核实.所以,套作、抄袭是写作高考作文时千万不能涉足的“雷区”.  相似文献   

8.
2009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呈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多元气象。而新材料作文克服了话题作文宿构、套作的弊端,强调审题过程,在更大限度考查考生的思维与表现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因而准确理解与把握材料内涵,成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相似文献   

9.
近三年高考作文均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愈来愈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其中的原因就是话题作文既能很好地为考生创设便于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又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创新能力。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五要”与“五不要”。  相似文献   

10.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演变。但开放性呈逐步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如今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文体“凹不象”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又加强限制性,是高考作文命题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众人褒贬不一,我就是“贬”的一个。我认为此作文命题不注重科学,导向是错误的。理由有二:1.材料中概念不明确。先说“人体器官移植”,然后偷换到了“记忆移植”;虽然文中也略作解说,但仍对考生产生误导。2.本来“记忆移植”就存有争议,而命题者随...  相似文献   

12.
张样云 《学语文》2013,(3):41-42
2012年的全国17套高考作文试题全部采用材料作文,这种不谋而合的命题思路值得玩味,为此教育评论人士熊丙奇感慨:“我发现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有一个共同点,材料作文相比往年有大幅增加,同时,这些材料作文一改往常给题目的做法,让考生‘自拟题目’。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方式,避免了主题先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值得提倡。”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也指出“今年高考作文题是在旗帜鲜明地引导素质教育,激发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活跃年轻学生的思维。”应该说材料作文在培养学生创新和防止学生套作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命题应有限制,这是减少宿构和抄袭的保障。高考语文命题负责人张伟明先生说:“全方位的开放性作文题不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的应试思想蔓延,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纵观近年来高考的话题作文可发现,尽管它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性小,自主性大,确实能给考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本质是开放性的,但在写作内容、立意底线、写作重心等方面仍有一定的限制。遗憾的是在备考中,许多考生看不清话题作文既开放又有限制的特点,忽视话题作文的审题问题,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只要提到…  相似文献   

14.
吉人 《教学月刊》2004,(5):13-17
2004年高考作文题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考生的面前,预测性的文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继续采用全情景式的或半情景式的话题形式命题,开放作文内容、题材、文体与表达方式,保证考生有话可说,但为了避免“宿构”与“套作”,防止猜题、押题,对题目本身及写作的文风会作出一定的限制;(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道德问题,题  相似文献   

15.
一、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稳定从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题目类型会出现多样化,几种作文类型的命题形式都会出现,不一定都是话题作文。考生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形式都要熟悉而不能只一门心思地绑在话题作文上,只练一种作文形式,但话题作文仍将成为高考作文渐趋稳定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话题作文有时也给材料,但材料只提供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开启考生的想像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对这个话题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这一命题形式以其颠覆传统的特质为语文界所接受,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育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对写作教学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06年的高考作文大多还会采取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就话题作文的基本走向来看,它依然将回避时代热点话题但又契合时代发展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大众主义”转型,将以人为本,注重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感悟,会让人人能有话说,人人都能说话,既立足于考生的基础等级又着眼于人才选拔,从而兼顾着考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潜质。二、命题导向:戴着镣铐...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走向,它采用开放式命题,其基本形式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实践证明,这是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中最先进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能较充分的挖掘考生认识人生,分析社会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有利于高考选拔人才这一目的的达成。但这种命题形式又过于灵活,考生把握起来有较大难  相似文献   

18.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一、关于“话题”与“文体”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  相似文献   

19.
一、暗示前提下命意的明确性高考作文,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命题,都寄寓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尤其是材料作文,命题者应该在材料中有明确的命意暗示;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就能根据这些命意暗示,准确提炼出文章的中心。高考作文是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考查其阅读理解能力。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这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考生对作文材料看不懂,对命意猜不透,那么肯定会下笔千言,离题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一年参加高考语文命题,与先师朱德熙先生谈及作文命题事(其时先生是审题者)。我说“已经黔驴技穷了”,他说“早就技穷了”。先生认为作文最能反映考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本应加大分数比重,但标准难于科学控制,评分误差很大,况且命题作文有局限性,猜题押题之风又盛,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好如此了。朱先生的这番话,说明了高考作文命题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