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基于生态学视域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少数双语教育可以被视为一个由与少数双语教育相关的不同构成成分、不同组织层次按照一定的方式,整体联系、动态整合,并发挥各自功能的复杂有机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其次,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可以明确,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等复合生态环境联系起来,探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功能,揭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生态学为视域,建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审慎反思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继往开来,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沿着科学、严谨、理性的轨道演进,最终达到优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协调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在本文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核心,按照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内在逻辑关系的密切程度,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外语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边陲的绿色屏障和生态多样性的宝库,其传统的生态文化思想是现代生态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把少数民族传统、朴素的生态观提升为现代的生态观,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更能关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深层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双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场域中,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甘南少数民族的影响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甘南地域特征。本文是在对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因素,如社会环境、公众传媒、学校教育、家族伦理、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以此为依据更好地引导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年来,教育生态学的发展相当缓慢,至21世纪初才开始趋于兴盛。20年间,教育生态学研究主要呈现出由宏观走向微观、由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分析两个特点,并表现出四个不足:对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教育生态的层次和结构的研究不够平衡,对教育生态历史变迁的分析不够重视,对生态学原理的把握不够准确。教育生态学学科的建立仍要经过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观点强调环境对教育的作用,认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生态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中尊重个体的差别性和生命的多样性,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与功能、民族语言文字在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以及现阶段双语教育模式的发展等因素考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主要可概括为普通型、初等型、特殊型和辅助型四种模式。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因地区、民族、居住环境、语言环境、文字使用情况不同和教育目标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富于区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宗教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宗教文化之间、宗教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运用宗教文化生态学方法对汉江流域宗教文化生态加以研究,可以发现汉江宗教文化生态结构具有元素多样性、宗教文化生态发展过程和平竞争性、宗教与宗法等级社会间具有适应性、宗教文化生态发展结果多元和融性、宗教文化发展力量上对皇权依附性、宗教文化生态价值上的人文世俗性、宗教文化生态传播发展轨迹波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相继出现了成人艺术教育培训,其目的是培养专业技能、传承本土艺术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而地区差异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成人艺术教育各具特色。本文拟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成人艺术教育问题,从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少数民族地区成人艺术教育的特点和现状等多方面对之进行研究,对于人们学习、了解和参与成人艺术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不同族群的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绩存在差异,同一族群的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业成绩也存在着差异。以黔南石龙乡布依族苗族学校教育为例,从社会空间理论的独特视角对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绩的差异进行了深层次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生态德育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着形态迥异的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蕴含于神话传说、农耕活动和栖居环境等方面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以生态思维为导向,三项改革联动推进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落地生根,五课联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建构,开展多维度实践体验活动推动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入脑入心,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研究和构建民族远程高等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一定要关注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及文化价值冲突在教育上的体现,从民族地区语言环境、教学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既要满足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对远程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更具地区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中,必然会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其中文化断裂是当今少数民族社会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基于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对于社会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形成宽容、理解和尊重多元的文化氛围 对于族群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的个性 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使民族成员具有文化认同感,能将他们带入新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5.
Culture ha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minority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 since the early 1960s. It is receiving even more attention today in minority education discourse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popular national issu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new discourse suggests, however, that the issue has shifted from how cultural differences enhance or deter the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nority children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hegemony and representation in school curriculum and other domains of education. But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re only a par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culture in minority education. This essay is in two parts. In part one I argue for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arlier question about how culture affects minority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 also propose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new level of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problems that confront minority students at school. In part two I illustrate my points with two case studies from Minority Education Project in Oakland, California.  相似文献   

16.
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让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享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质成果;充分重视语言和教育等精神作用;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打破少数民族文化的封闭性等。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开创了建设"多元一体"的"和谐文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视贵州民族地区自然、社会、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现实,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分析在自然、社会及文化发展多元化背景下贵州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贵州民族学校教育与其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中民族学校教育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的途径之一。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确定双语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从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四大领域阐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双语教育的实践运作和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