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从反常规处入手,创造出一波三折、摇曳多姿的情节,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下面以小小说、断片小说为例,谈一点构思方法。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既是悬念,就得让人捉摸不透,顿生疑惑,以激起读者曲径通幽的去探胜景。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在安排情节时,设置了三个悬念。先是老赵被捕,党员登记表失传,此悬念一。正当读者为这张党员登记表上的党员们的命运捏一把汗时,黄淑英找到了它并把它藏好。因叛徒告密,黄淑英的母亲被捕入狱,“登记表”又一次失传,这是第二个悬念…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党员登记表》这篇课文,着力刻画了共产党员黄淑英和黄妈妈的英雄形象。通过黄淑英母女为了收藏党员登记表,保护地下党组织,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无比热爱与忠诚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3.
一、自学提示《党员登记表》选自当代小说家峻青的优秀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海莱山区对敌斗争中保存党员登记表的故事.小说通过保存党员登记表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员黄淑英和烈士家属黄妈妈.她们英勇不屈、勇于牺牲、对党忠诚、坚贞不渝,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从而揭示了我们“革命必胜”的原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机智沉着,勇敢坚强,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宁死  相似文献   

4.
峻青是一位以反映革命战争题材见长的独具风格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优秀的短篇小说,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老交通》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他以惊人的才华,精湛的艺术,用血和泪,在这些作品中镌刻了一个个丰满的艺术雕象,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平添了一系列生动的,感人的,光采夺目的英雄形象。这便构成了他作品的基调——悲壮!悲与壮交融渗合,力透纸背,形成了他小说创作引人注目的艺术风格。 《党员登记表》正是代表峻青这种艺术风格的一篇力作。这篇小说作为贯穿、联系作品事件、人物及他们遭遇的情节核心,就是一张党员登记表。作者紧紧围绕这张党员登记表的发现、保藏、保护、转移,曲折生动,迭宕有致地展开矛盾冲突,通过黄淑英  相似文献   

5.
“睒”是“睒”之误陕西扶风高中王哲甫高中语文第五册《党员登记表》中写黄淑英在半山坡遇见被几十个便衣匪徒捆押的区委书记老赵时,“她看见老赵的两道浓眉陡地皱了一下,眼睛用力地了两又忽地转回头去,向山上望了一眼,做了一个神秘的暗示。”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事类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有的悬念设置在文章的开头,它先给文章打一个总“结”,而这个“结”就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或主要矛盾,它需要蕴蓄很长时间,在主要事件充分展开,或主要情节达到高潮,或主要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才可“解”开…  相似文献   

7.
徐鹏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13-14,26
戏剧的情节结构中必须设置“悬念”,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悬念”,戏剧与“悬念”具有相互的牵制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或观众审美心理的需要。因此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的戏剧创作都无法避开“悬念”这一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处理情节结构的一种艺术技巧。作者在小说或影视剧中常常借助悬念的设置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调节疏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达到欲罢不能,弄清究竟的心理,从而调动人的思维力、想象力。 悬念,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称之为“扣子”,即在作品情节描写过程中打一个“结”,系一个“扣”,也就是说,在作品中的某一个部分去揭示刚刚发生的矛盾时,就故意把它悬置起来,暂时不予解答,从而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的写作,不能平铺直叙,而是应该有起伏、有波澜、有曲折。那么,如何才能用好“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写出吸引人、感染人的记叙文呢?一、巧设疑团,制造悬念。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疑团,然后随情节的发展再一一解开。根据事件的发展及中心的需要,悬念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悬念的设置可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驿路梨花》,文章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悬念层叠。当深山月夜,“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房门反扣,用炭字写着“请进”二字。让人感到好不神秘。这是谁的房子呢?这…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辅直叙,似无浪平湖,读起来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如何把记叙文写得曲折有致?一、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与作品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何谓悬念呢?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  相似文献   

11.
略谈悬念     
悬念,古典小说称之为“扣子”或“关子”,是一种在情节发展的开端或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不断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心理状态的手法。叙事类文学作品,常常会有悬念出现,认识了解这种技法对提高鉴赏能力无疑是有益的。下面谈五点对悬念技巧应有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12.
窃贼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个窃贼的身上,内容不复杂,让人回味的东西却很多。故事具有很强的曲折性,情节回旋推进。引人入胜的原因还在于作者创作技巧的使用,如层层设置悬念,先设置“偷了一个装满钱的钱包”,但“身上却没有增加一个子儿”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又用插叙,交代下面的情节,接下来又连着几个悬念,始终吊着读者的胃口,而在文章的最后才推出意料之外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凡读过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人都知道,几乎小说的每一章的结尾处都会留下一个悬念,不是某某人物被围困难以脱身,就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或事情最危急的关头,突然跳出一位英雄来,弄得读者欲罢不能,只好又紧接着看下回的内容,直到看完小说为止。这种巧设悬念的方法,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写作文也一样,巧设悬念同样能造成作文的跌宕之美、层次之美,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比直接把故事道出来,表达效果要强得多。开头巧设悬念。这是作文惯用的表现手法。在文章开头,以设问的形式设一悬念,启发人的思维,使读者在阅读之初便能沉入其中依照作者的思维去看个究竟。《第二次考试》中,作者开始就这样写道:“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奇怪”设悬念,引起读者思索:为什么“奇怪”,造成的原因又是什么?有了这些思索,阅读的兴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4.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类文章,要在短短的五六百字作文里产生吸引人的魅力,构筑曲折的情节必不可少。构筑曲折的情节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悬念法悬念法指的是以设置悬念造成情节的曲折之美。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一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是“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劳  相似文献   

15.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一千余字的《晚饭花》并不太像小说。它过于平淡,没有一般小说的令人震撼的矛盾冲突、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更没有任何悬念与出人意料的结局。它淡得像一泓清水,通体透亮,直视无碍。这使习惯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读者多少有些失望,也使意图寻找字词美感的读者感到失落。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下面这篇文内设有三个悬念:一、“问钱”设悬念。5岁的小孩居然问迟归的父亲“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问得突兀而奇怪;二、“借钱”设悬念。“平时很少要过钱”的小孩竟向父亲开口借十美金,以致“父亲发怒”,而孩子却“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读至此,读者心头疑云再起;三、“数钱”设悬念。当孩子从后悔的父亲手里接过10美金,却又“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这更给读者一头雾水。当孩子的回答为读者解开上述三重悬念时,何等可爱的童真童情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当已为人父为人母的读者回味…  相似文献   

17.
“悬念”一词,《辞海》有两个解释,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由于“悬念”具有磁石般的艺术吸引力,因而许多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要运用他来推进情节和冲突的发展,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复杂的曲线形态,以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的热情关注,从而不忍中途释卷。  相似文献   

18.
小说《党员登记表》的结尾写解放后区委书记在全区党员会上讲党员登记表是如何保存下来、会场上的人是怎样感激黄妈妈的.这无非是向作者交代黄老妈妈的归宿.我认为不写这些可使作品的结尾简约、含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艺术的创造.事实上学生更喜欢《孔乙己》、《祝福》、《项链》等的结尾,原因即此.  相似文献   

19.
杨廷勇 《甘肃教育》2014,(15):99-99
正一、悬念激趣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使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20.
所谓悬念,就是把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个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发现,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悬”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有些作品精心地挑选情节,把悬念设置在尖锐的矛盾冲突或严峻的环境之中,造成一种紧张的局面,一下子就绷紧了读者的神经,“逼”着读者读下去。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贾雨村一到任就遇上了一件人命案子:“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矛盾的双方,一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