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合肥站的我国优秀男子1500m运动员各段落途中跑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1500m运动员各段落途中跑的运动学特征存在明显变形,主要表现在第二、三圈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第一、四圈的平均速度,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优秀男子1500m运动员在第二、三圈支撑腿的缓冲时间延长、后蹬时间缩短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对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合肥站)的我国优秀的男子800m运动员唐宝军途中跑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唐宝军与世界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主要是步长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步长的差距又是由于唐宝军支撑腿后蹬角度过大,支撑时间过长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董艳梅破女子5000m世界纪录途中跑技术分析及速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高速摄影和运动学特性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董艳梅在"第八届全运会"女子5000m决赛,第4圈途中跑技术及动作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董艳梅高频跑有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另外,董艳梅右腿的后蹬与前摆动作速度比左腿快,步长较大,步频相对较慢(与王军霞、羔波技术小),在训练中应注意改进.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合肥站的我国优秀男子800m运动员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800m运动员前、后程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存在明显变形,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前支撑时间延长、后支撑时间缩短以及后蹬角度变大所造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九运会中国男子百米跑优秀运动员途中跑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速度、角速度、步频、步长、单步各时相等运动学参数的具体指标,并与国内外优秀百米跑选手作比较,结果认为,九运会男子百米途中跑速度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因主要是步长的提高,但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步长不足;中国百米跑运动员应减少腾空时间以增大身体重心位移的支撑与腾空时间比;九运会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摆腿及摆臂技术差异较大,且摆臂时前摆不足后摆过大,使身体产生向前的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中长跑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动态。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对中长跑技术的研究缺乏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研究还是从二维平面角度,探讨中长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而对运动员途中跑技术三维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缺少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对今后中长跑技术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选择1982年美国14名奥林匹克集训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生物力学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运动学参数进行因子和回归分析,旨在发现和找到样本参数间的一些内在规律,为我国的短跑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外优秀男子百米途中跑运动学研究及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慧松 《体育科学》2007,27(6):17-2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影片解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最高速度时一个单步的技术结构进行运动学研究。通过对着地瞬间、后蹬瞬间、腾空瞬间的运动学指标分析,总结出男子优秀运动员共性的技术原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中关联度的大小,建立优秀男子百米专项运动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对美国优秀百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又对我国集训队男子短跑运动员进行多次技术诊断。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广大教练员及运动员进一步明确短跑技术概念及改进技术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生物力学指标对比法。即用世界水平的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与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进行对比,所选择的参数都是早已证明与短跑成绩直接有关的。  相似文献   

10.
孙卓艺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42-42,46
对国内优秀运动员途中跑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结合专项理论对我国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步幅较差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的步幅小主要表现为在支撑阶段所获得的步幅小;2.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所获得的步幅小的主要原因是着地距离短,膝关节活动幅度小以及摆动腿摆动时机晚、摆动慢、摆动幅度小;3.在腾空阶段,我国运动员以增大腾起角来获得的较大腾空距离对支撑阶段人体的转动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3):46-49,94
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并列因素分析法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跑运动员的速度分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8个50m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前3名选手都有较强的匀速跑能力,最快和最慢50m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延长加速时间有利于全程的速度分配;通过分析第1名的分段时间与2~8名的分段时间发现,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在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m速度特征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当代100m跑加速跑距离的研究室一个误区,加速跑距离长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不能通过调整加速步态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简单的定论步长与步频谁代表了短跑的发展方向是误导;4建议100m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Nine experienced middle distance runners completed three experimental runs of equal distance and duration on a motor driven treadmill. Each run varied according to pace (steady, fast-slow-fast, and slow-fast), with the individual order of runs rotated to prevent bias in this respect. Heart rate and oxygen consumption measures were taken during rest, exercise and a 30-minute recovery period. Oxygen consumption values for the 30–90 minute recovery period were extrapolated from earlier measured recovery values. Analysis of data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pace plans in net oxygen intake during the runs. However, the total oxygen debt value for the steady pace was lower than that for either the fast-slow-fast or the slow-fast paces. The total net oxygen requirement for the steady pace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for the other two pace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st-slow-fast and slow-fast pac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steady pace is most efficient for achieving best time in the mile run. Several reasons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oxygen requirement for running a specified effort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16.
17.
ABSTRACT

Males and females demonstrate unique running mechanic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common running related injuries.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in muscle forces during running may inform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such as gait retraining addressing muscle force distribu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muscle for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trial variability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during running. Twenty female and 14 male collegiate cross-country runners were examined. Three-dimensional kinetic and kinematic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overground running and used to estimate muscle forces via musculoskeletal modelling.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was used to capture the primary sources of variance from the muscle force waveforms.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ces for the hamstrings, gastrocnemius, and soleus muscles were higher across the majority of stance in male runners regardless of footstrike pattern. Males also demonstrated greater inter-trial variability in the timing of the peak gluteus maximus force and the magnitude of local peaks in the gastrocnemius force waveform. Male and female collegiate cross-country runners appear to employ unique lower extremity muscle forc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overground running.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力学和运动解剖学角度,对田径运动跑、跳、投项目的髋部运动形态进行了论述,对跑、跳、投主要技术环节的髋部正确运动形态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彤110米栏技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李彤比赛技术参数,从平跑速度、跨栏步技术和栏间节奏同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20.
对男子达到健将、女子达到国际健将的中外马拉松运动员117人次比赛的速度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比赛速度分配呈“匀速跑”特征;运用运动员比赛全程各段落速度百分率的特征,建立各段落成绩量化的模式表,即各段落速度分配表,为运动员比赛实施理想的速度分配,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