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日本幕末时期变革思想的现有研究多侧重来自西方的影响。实则以山鹿流兵学家吉田松阴(1830-1859)为代表,日本幕末变革思想深受日本近世(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传统兵学的影响。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的门下曾涌现出久坂玄瑞、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倒幕维新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松阴自幼奠定的以山鹿流兵学为中心的学问基础,从根本上塑造了他独特的变革逻辑,他对"约"和"博"的辩证关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认,所以才会对其他流派的兵学以及各种学问都抱有积极开放的求知态度;他对"理"与"变"的辩证关系也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形成了以不变的"理"为指导并且与时俱变的理念;他所服膺的日本近世兵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这使他不仅在军事上能够随机应变,在政治上也日渐萌发了独特的变革意识,直至促使他和他的门下前仆后继,投身于倒幕维新运动,最终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的。下层武士领导的倒幕运动是"近代武士道"产生的萌芽,明治维新是从"中世纪武士道"到"近代武士道"发展的转折点。最终,由武士领导下的明治政府迅速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日本社会出现了城市运动。日本的城市运动是日本战国后期幕藩体制建立的结果。幕藩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国家对商业和城市的统制,使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幕藩体制中,以集权、分权相结合的石数制为核心的兵农、兵商分离制有力地推动着城市运动的发展,它不仅塑造了日本的封建小农经济,而且塑造着日本的商品经济,使城市运动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在明治维新之前成长壮大,日本的现代化也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幕末"尊皇攘夷"的代表人物之一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设计师",而吉田松阴的得意门生、有着"日本陆军鼻祖"之称的山县有朋,继承了吉田松阴的扩张主义思想体系,通过内阁确立了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东亚地区作为其"利益线"。甲午战争之后中日两国签署的《马关条约》,第一次以政府间条约的形式,将中国的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缘起。可以说,是甲午战争改变了台湾的命运,是甲午战争开启了台湾问题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一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日本尚处于封建幕藩割据的农业国。这个亚洲落后的封建锁国,在俄、美炮舰,英、法、荷兰“黑船”的威胁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所谓“亲善”、通商条约,使它面临着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这时摆在日本面前的两条道路是:要么改变封建制度的落后状态,迅速资本主义近代化,从欧美列强的压迫下站起来,并驾齐驱;要么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当时日本下级武士阶层的代表,在国内民众反封建斗争的促使下,由巨商富贾的财力支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国内儒学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化。为谋发动侵华战争,明治政府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伦理借助于武士道的形式扩展为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一人的近代军国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国家意识全面法西斯化的形势下,日本国内儒学研究的学术性也逐渐退化。这些为后来日本殖民者在沦陷区宣扬封建礼教,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战前的日本高等教育评价公元1868年,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开始了。在政治上,废除封建幕藩休制,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的政体。在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实行新地税制,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在教育方面,明治政权“求知识于世界”,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全面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全民范围内普及教育,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相似文献   

8.
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化启动时期倒幕派先驱,他自幼继承的家学是山鹿素行所创立的山鹿流兵学。本文以山鹿流兵学的核心内容武士道论为中心,分析松阴对素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阐明松阴在学问方法上继承了素行的实用主义,但在理性思考上有很大倒退;在伦理思想上坚持了素行所提示的基本原理,并适应时代需要积极尝试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9.
德川幕府末期的攘夷运动以在关东地区发生的"生麦事件"等暗杀外国人行动为标志,在日本近代开港与外交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尊王攘夷思想是尊王攘夷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目标。攘夷运动反映了幕末时期日本民众生活的贫困化和下级武士对时局感到不安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幕藩体制渐趋式微。  相似文献   

10.
一、阶段特征日本各岛很早就住有居民,5世纪大和奴隶制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646年,日本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到10世纪中期,出现了武士阶层。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日本进入六百多年的幕府封建军事专政时期。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发生严重危机,出现明治维新,日本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德川幕府及其所维护统治的一整套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日本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在封建领主、新兴地主以及高利贷者的层层剥削下,广大农民处在…  相似文献   

11.
日本倒幕维新运动的先驱吉田松阴的思想与行动,从安政四年(1857)末开始越来越激进。其政治主张前后经历了向幕府进谏、针对幕府的直接行动和针对长州藩的直接行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治主张都是其对当时局势变化的应对。吉田松阴的兵学观深受儒学影响,故其兵学对策论始终没有脱离"大义名分"和"时势利害"这两个方向,且前者优先。这赋予吉田松阴的激进主义以鲜明的两面性:其政治理性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毕竟依然存在;其非理性的侧面虽然会妨碍其对具体状况的准确把握,但毕竟带来了打破现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在稻作农耕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这种特有的文化心态,在稻作传播的过程中,通过生命一体感、"和"的精神、天皇观念、祭祀活动等方面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了日本社会特有的集团意识。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十九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明治政府,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使得政权从封建领主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化的下层武士手中,顺利的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形成近代日本民族,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亚洲唯一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明治维新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教育,把教育作为国家之“大本”、  相似文献   

14.
武士教育在古代日本的教育中长期占主流和统治地位,对日本教育的历史传统具有全面影响。在对日本武士教育历史发展过程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武士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结论。这种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武士教育具有崇实、善变、开放和注重教学过程等特点,有利于日本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但由于明治维新没有清算武士职业道德教育中封建性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近代化改革成果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21,(2):26-31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社会的经济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石高制为基础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过渡到领主商品经济,进而被农村商品经济所取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幕府末期"四民"身份制度的瓦解,带来了社会及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加速了"重商主义"与"国益"思想的传播,致使武士道精神离散及"文官"武士的重利主义趋向产生。最终流变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胎动的温床,并成为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明治初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私权方面,思想家呼吁个人独立、自由平等、财产私有的权利,这标志着日本人的私意识不断增强;在公权方面,进步思想家以及政治家中的开明派主张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并积极促使国会、议会的召开,而民众则在启蒙思想运动、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下提升了公权意识;在公共思想方面,近代日本"社会"的发现以及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审视推动了近代公共思想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热情。但是,由于受到强大的近代残留的公权力这一封建因素的影响,日本人的私权意识、公权意识、公共思想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终难逃被扼杀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维新日本维新,就是指明治维新。十九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天皇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却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中。将军的政厅叫幕府,是全国的最高政权机构。一八六八年,日本的新兴资产阶级与一些倾向改革的中、小地主,中、下级武士结成同盟,推翻了统治日本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建立了以  相似文献   

18.
线索日本明治维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内部,大名、武士阶层已分化,要求改革现状。资本家逐步成为—种政治力量,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农民反剥削斗争此起彼伏,1837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贫民起义,提出改革幕府政治的要求。武装倒幕主力——农民和城市贫民不断起义。领导——1867年西南部的四藩(长洲、肥前,萨摩、土佐)联合宣布讨伐幕府。决定性战役——1868年,伏见、鸟羽战役,幕府军被打败。1869年幕府的武装消灭(持续一年)。  相似文献   

19.
山鹿素行是 17 世纪时日本著名儒学者和兵学家。朱子学虽基本符合当时幕藩制度的需要,但也有引发体制批判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山鹿重新解释"理"的概念,批判朱子学,提出"古学"。他把认识天地大道的权力归于圣人,以限制普通人的自由思考;又自居为圣人道统的继承者,赋予自己解释圣人之道的特权。由此,山鹿获得了根据儒学重新解释日本传统兵学的思想依据,最终确立了独特的"山鹿流兵学",成为幕藩制意识形态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 1.讲述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和武装倒幕简况,使学生了解封建幕府的统治阻碍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明治维新是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农民运动空前高涨,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后实现的。 2.讲述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和意义,使学生认识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虽然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伹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武装倒幕和明洽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性质。难点:明治维新的性质。三、教学用具《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放大挂图。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学期我们讲过古代日本,其中提到幕府统治,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什么叫幕府统治?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小结,导入新课)由于封建混战的频繁,地方上逐渐形成势力强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首领将军的政厅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