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的媒妁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白虎通·嫁娶》),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然而,男女两性如何从两不相识到合音成礼,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乃至于民国时代,开启婚姻之门的“钥匙”,是“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媒如,作为男女婚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古代婚姻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就“媒的”这一角色的演变情况作一总结,以期勾勒出古代婚俗文化的一些发展轨迹。媒的起源于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据《绎史》卷三引《风俗通》曰:“女娲祷祠神祗,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女娲在中国有关人类起源的诸多…  相似文献   

2.
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谈“每况愈下”这个成语。作者说,这用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成语的字义的变化和我们对这种变化应该采取的态度。“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现在把有关的一段抄在下面: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相似文献   

3.
肉智     
艾子之邻者,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足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相似文献   

4.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5.
说“媒”     
桌上一张陶都艺术节的请柬,一份南通民间艺术节的报导,两者都突出了一个字:“媒”。似文为,“媒”,以“陶”会友,振兴经济。“媒”,解作“媒介”。就其本意来说,妇孺皆知的是“媒人”——婚姻介绍人。我们祖父母辈的婚姻,大都是借助于媒人促成的,他们都熟悉这个“媒”字,对它既是感激又是怨恨。要是没有“媒”这一行,封建社会真不知如何维持下去呢!试想《西厢记》’里,要是少了红娘这个角色,没有她来穿针引线,张生和莺莺怎能成其好事?《西厢记》能演到第五折——“张君瑞庆团圆”?张生和莺莺见一面都难,何况红娘还不是名正言顺的媒人哩! 汉字的含义也实在丰富,一个字除本义外,还有所谓引中义、假借义等等。引申的结果,“从女某声”的“媒”字,被赋予沟通、联系、牵线搭桥等含义。例如“新闻媒介”一词,固然有忽视新闻的宣传功能的片面性,但从沟通信息这一点说,也还有可取之处。一个地方,给报刊电台一报道,有了“知名度”,经济  相似文献   

6.
顺便说一句并非题外的话,如果药厂将“包治百病”标在药名里。强调这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和“特色”,又如何呢?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规范”二字冠名,理由大致有五:一曰并非自己先行,二曰全面符合规范,三曰贯彻抽象原则,四曰市场竞争需要,五曰吾之理想特色。然而,其论貌似  相似文献   

7.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①时,常②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⑤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日:“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翰林——翰林院里供职的文人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书籍.  相似文献   

8.
新近读了《安徽文学》上王若望同志的一篇文章,题曰:《“御用……”之类》。文中一则曰: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御用文人”;再则曰:“最近又涌现出若干‘御用批评家’”;三则曰:“这些御用评论家也许以为自己是听党的话,是党性颇强的表现”。把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扣上“御用”的帽子,这种做法,我  相似文献   

9.
猫就是猫     
看这题目,也许您会说:“猫不是猫,难道是鼠么?”如果您真这样说了,那么您的想象力绝对可以打优秀分,因为这正与明代刘元卿的一则寓言不谋而舍。刘元卿《应谐录》载:齐奄家畜一猫,自以为奇,便号于人曰:“虎猫”。有客说之曰:“虎诚猛,然不如龙之神,请更名为‘龙猫’。”又有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龙升天须云,是云胜于龙,宜名‘云猫’。”又有客曰:“云霭蔽天,风倏散  相似文献   

10.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相似文献   

11.
作者王卫平在书末尾表示,他前几年发表过两篇以《围城》为题目的文字,发愿“写一本书”,“后来在某种外在的压力下,才不得不坐下来赶写”。“赶”,很可能是“赶场”和“赶鸭子上架”之“赶”,一字传神。打眼一望,那人做书的技术特到家到位。十来万字的小书,构造庞然,体系井然:有导言,有结语,有章——曰出身与经历,曰才气与性格,曰散文与小说,曰讽刺与幽默,曰博学与宏识,曰超脱与淡泊,有节——或五或六,或三或四。相其各级“魅力”独具的标题,俨然一“钱钟书评传”。可我往里翻翻,望望然: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围城》讲义的汇编!既然作为“学人”,“钱钟书的独特个性与魅力”怎么老是在《围城》里  相似文献   

12.
石念军 《青年记者》2017,(27):59-60
从纸媒到融媒,从大众到窄众,传媒业态的变化实际已经瓦解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地发展用户、黏合用户、分析用户,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下纸媒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重建连接用户的能力,提高服务用户的水平.齐鲁晚报融媒报道中心作为报社采编一线的融媒转型“先遣部队”,正是以此为宗旨,着力围绕“内容”“用户”和“平台”三个维度,对融媒转型的“局地突破”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冰野 《兰台内外》2007,(1):64-64
“市”最初叫作“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干市井”句子。那么。为什么叫作“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较为后人认同的是《春秋井田记》说:“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同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相似文献   

14.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重点关注栏下有一篇《“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长文。“媒治”的提法很新颖。“媒治”说的是什么东西?这篇评论指出:媒体监督推动公共事件迅速解决,是一种“媒治”,从人治到“媒治”是进步,成熟完备的法治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媒治”。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文章篇》云:“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沈隐侯,即沈约。沈约是南朝梁大臣,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死后,谥曰隐,故人称沈隐侯。沈约从小孤贫,立志好学,昼夜不倦,博通群书,诗文兼善。当时,刘勰著《文心雕龙》,“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自贵盛,无由自达,乃自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梁书·刘勰传》)。《文心雕龙》得到沈约的赞赏,才为时人重视。由此可见沈约十分精通文理,在当时文坛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沈约一生著述很多,有《宋书》、  相似文献   

16.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17.
荐羞僖公十七年:“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竹添光鸿曰:“羞,食味也。”①杨伯峻曰:“荐羞同义连绵词。……雍巫职在烹割,故进所食之品物。”②按:《说文.丑部》:“羞,进献也。”“荐羞”同义连文。隐公三年《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僖公三十年《传》:“荐五味,羞嘉谷。”皆以“荐”、“羞”相对。《史记.齐太公世家》作“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正以“献”释“荐羞”。既曰“厚献”,则所献未必为肴馔可知。欲鞭之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王叔岷曰:“案《国…  相似文献   

18.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19.
“笑赞”一书里载有这样一则笑话,文章不长,实录如下: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一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柴去也.  相似文献   

20.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也是出版社孜孜以求的办社理念。 “智慧”一词源出佛典,一曰:“决断为智,拣择为慧”;再曰:“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又曰:“转识为智(慧)”。总之,它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它代表着人类思维和能力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它象征着人类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和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