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韩凌  武惠 《华章》2007,(7):142
约翰·多恩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别离辞:节哀》是他诗中极具特色的一首诗,构思巧妙,逻辑严密,充满思辨.多恩在诗中借助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意象和独具匠心的类比推理,论证了性爱与情爱的区别,揭示出诗人的爱情观.本文着重分析了诗人运用于诗中的奇特意象,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性爱诗,诗人采用了意象,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性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她对情爱、性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的诗歌中不仅善于创造意象,而且他还写了一些意象诗。在意象诗的创作中,他遵循了意象诗的原则。通过对他的几首诗的解读不难发现,劳伦斯创造的意象对读者有强烈的吁请,使读者在品诗中渗入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情感经验,与诗人一道参与诗的创造,从而领略诗的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4.
“水”作为一种意象,在《诗经》婚恋诗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与男女情爱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的构建,跟先民的认知、思维方式及生殖崇拜有关。水意象具有多样性。首先,它是女性的象征,于是便与男女爱情、婚姻产生了联系。女性又常将水自我化,因而水流与女性情感便有许多相似性。其次,由水流生成的阻隔意象,又是爱情的障碍,面对阻隔,爱情的追求者,演绎了不同的故事,并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再次,河滨池畔曾发生过许多爱情的风波。水是爱情的媒介,也是引发相思愁情的渊薮。认识了水意象在婚恋诗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接近诗旨。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诗歌源头的《诗经》,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诗三百"中,真正广为流传的是爱情诗。爱情诗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它开创了诗歌歌颂情爱的先河。它的独特之处不仅表现在鸟兽草木的大量应运,更耐人寻味的是水意象大量参与其中。本论文着重从水意象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表现形式、生成缘由及对后世文学审美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假如《诗经》没有了河的距离,也就没有成为美的永恒的可能性。似乎爱情离不开水,水是爱情的寄托这一审  相似文献   

6.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游子和思妇同心唱和的感人诗歌,在采摘遗赠类诗中,其对"芙蓉"意象的选取决定了诗歌内涵的独特性。在同类抒情诗中,《涉江采芙蓉》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其他诗歌。  相似文献   

7.
"桑"在《诗经·国风》中反复出现,部分篇目中"桑"单指自然界的植物;也有一些具备了"意象"特征,暗含着主观的"意"和某些隐秘的意义,属于意象范畴。具体来讲,国风中的"桑"意象义涵有两层:一是象征义,具有象征性的"桑"意象储存并积淀了乡里之思、男女情爱等社会内容,其象征意义源于对社和社树的崇拜。二是引申义,国风部分篇目中"桑"意象逐渐专指男女情爱。综合而言,"桑"意象先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象存在,在原始宗教意识的观照下形成,而不同于造景抒情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8.
大历诗人创作送别诗数量较多,在五百首以上,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有130首左右,送别诗中都有四种不同的意象,即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因诗人心境、情感、艺术造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大历诗人送别诗中的意象以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为主,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中则兼有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比较它们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送别诗中各种意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几首美国意象诗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对比赏析,分析了意象诗的主要特点以及与中国古诗中意象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唐代咏物诗中的咏柳诗在意象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托物寓意传情三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咏柳诗在意象开拓方面由于古代溪桥文化赋予意象的情感性基础,加之诗人的优美想像,使得意象丰富多彩,从而也使得唐咏柳诗有了某种中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1.
唐代边塞诗人在创作中将文化、心理、情感诸因素积淀到“意象”中,形成了边塞诗独特的意象群。作为边塞诗人的情感媒介,“征衣”“陇头”“玉门关”这三个意象对深化边塞诗的情感境界和拓展边塞诗的美学意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500多首关于自然的诗。自然不仅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也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从中感悟人生,写下了大量质朴清新的自然诗篇。她的诗观察敏锐、笔触细腻、意象鲜明,或借景抒情,或寄物咏志。本文探讨诗人自然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就其中几首最著名的自然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15.
张文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2,(5):109-110,113
意象是由客观外物与作家内在心灵触动、交融而成的,具有意义上的多重性。吴文英词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多彩,是南宋多元的社会文化审美风尚和作家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影响之下的产物,其美学含蕴也是多方面的。具有朦胧之美、冷艳之美、残缺之美这三重的悲剧性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诗人用一个一个的印象描画情绪;用不加装饰的字眼抓取简洁、坚硬、鲜明的一个或一串意象;用电影的手法构筑画面。他们诗中的意象具体、客观、直接、无矫饰,但“飞过的鸟,溜过的反光,不大听得清楚的转瞬即逝的声音”,都被“连系起来,杂乱地排列起来”。这样的诗,“运用许多意象,给你一个复杂的感觉”;运用意象置换辞藻,还原“辞藻”的工具属性,让意象被类似蒙太奇的剪辑手段处理后,直接成为诗的构成元素。这是“现代”诗人创造的中国纯诗的新旋律。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和孟浩然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作品风格也多有不同,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是一致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和孟浩然的山水诗,都选用了较多的残缺意象和空白意象,给人想像的空间,以达到一种言外之意、蕴外之致的艺术效果,反映了他们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英语爱情诗歌中有诸多形象生动的意象,探讨英语爱情诗歌中几种常见的意象,力求为英语爱情诗的学习和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是诗人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是个人想象与集体意识交织着的民族共同体形象。严阵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既有与时代集体“共名”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在严阵的诗歌中,中国形象与时变化地呈现为“革命和浪漫”、“欲望和沉思”和“自信与期待”等形象,并相应地采用“飘扬的红旗”、“醉人的红酒”和“怒放的红花”等意象来喻指。严阵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