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良心债”报道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一、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是非常扎实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良心是永存的,道德底线是坚实的。我们可以想像,“校正”的母亲用了这笔钱后,一直在良心上谴责自己,最终使道德力量升华出来.这就是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良心     
陈相  何芝莹 《新闻窗》2010,(2):124-125
近年来,记者伦理道德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收受红包,编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人们不禁要问。记者的良心哪里去了!何谓良心?良心是伦理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Ⅲ记者的良心就是记者对自身“环境守望、社会良知”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并以此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它包括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阅读和评点“良心债”的报道,我时常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那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众星的天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良心债”的报道,开启了普通人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愫.使一颗颗沉重的心灵得以苏醒.并唤起了更多人对身外自然和心内道德法则的敬畏感.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的修养。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人与人关系的准则。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意思是说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和发扬的。现在有人把道德通俗地解释为“人们内心的法律”,是非常恰当的。新闻道德是泛指新闻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严格说来,它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又有所不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指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它不是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因为感动而来,因为钦佩而来。在座的4位“良心债”主人公。更包括没有露面的“校正”母子或母女.在我心目中,都非常了不起。 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道德维系。将是很可怕的社会。而普通人追求道德的表现.更多是求得良心上的安宁,尤其是做错了事情后对自己进行心灵的拷问。  相似文献   

6.
路红 《新闻前哨》2008,(4):15-15
我是“良心债”报道的参与者之一。今天到场的4位主人公和没有到场的“校正”母子,是他们朴实无华的言行和所表现出的道德力量.深深感动了我和我的同行们,我们才能写出让读者感动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不学雷锋     
义工,是工业时代的本能觉醒,是功利关系的民间良心,是多元社会的道德砥柱。在雷锋后的时代,义工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道德力量,深入到我们的社会关系中去,并开始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职业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上的道德,一般是由道德理想、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构成的。古代经商,商店门面上常常写着“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几个大字,这便是表示遵守经商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医院里墙上写着“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便是表示遵守行医的职业道德。古代人和现代人都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同时又尽量与道德理想、社会道德保持一致,而不是互助抵触。编辑的职业道德也是如此。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凡道德,皆分善与恶。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莫不表现为道德行为,亦称善行与恶行。自古以来中国人称行善为“积德”。从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2,(3)
清教徒的良心本质上是一种与上帝或圣经一致的道德意识与理性机能。本研究采用观念史的发生学方法,将清教徒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英国宗教改革至内战时期清教徒群体的媒介实践,分析了作为宗教职责的良心、作为政治职责的良心以及作为信仰自由的良心对清教徒媒介活动的促进作用,揭示了“信仰-责任-行为”这一驱动机制。本文认为,清教徒的媒介活动是其良心观的外化或客观化,其媒介实践囿于信仰框架。宗教领域的良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传播上帝福音的责任感,传教动机引发了布道写作、印刷出版等活动。政治领域的良心在革命中演变为一种按照上帝意旨行使的公共职责,而集会、自由抗争、诉诸公共舆论、关注新鲜信息等行为,不过是清教徒履行责任的方式和手段。在信仰领域,良心是全然自由、不受世俗权力限制的,清教徒的言论出版自由斗争成为追求良心自由的表现,最终是为了保卫上帝事业、捍卫上帝真理。  相似文献   

10.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责任感则拷问人的道德良心,故人不可以没有自觉心和责任感。学术乃天下公器,学者乃社会良心,因此,肩负文化传承和学科发展两大使命的档案学人,学术自觉和文化责任皆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实实在在不仅是每一个人要具备的一种品质,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对其人生态度的诠释。近两年,中国广大“求实”的网友创造了大量“给力”的新词,2009年的“欺实马”想必大家也都不会陌生,在这个事件中,肇事者良心道德的沦丧、部分官员正义感的泯灭、办案人员“欺实”的手段都给广大求实、求是的网友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做人、做官和做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冯诚 《新闻前哨》2008,(4):12-12
“良心债”连续多日让读者激动,被读者口口相传,就像一部感人的电视连续剧。看了这组报道。我有三点印象: 第一,报道自始至终弘扬社会道德,每一步进程都是在昭示良知、道德的回归。社会发展到今天.方方面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让人欣慰的是,社会道德良知并没有缺失。它依然在延续着。  相似文献   

13.
张澜 《大观周刊》2012,(41):26-26
儒家哲学则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仅仅靠人们自身的内在道德修养是很难达到完满的超越境界。 以“内在超越”为基础的“天道性命”之学说基本上是一种泛道德主义,它把道德性的“善”作为“天道性命”的根本内容,过分地强调人自身的觉悟的功能和人的主观精神和人的内在善性,要求人由其内在的自觉性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4.
技能:编辑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主编的《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9) ,在论述职业道德时 ,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等并列 ,作为构成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之一。这似乎有些费解。一般来说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实际上 ,“技能”与“道德”有着内在的、深刻的联系 ,就像西方哲学家讲“形式即内容” ,传播学家讲“媒介即讯息”一样。为什么说技能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素 ,我们可以从编辑这个行当的一些实例来切入 ,或许具体生动的事例远…  相似文献   

15.
在中里,“权”字,既可以是指权力,也可以是指权利。学生初学政治时,也往往“权力”、“权利”不分,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往往“权力”、“权利”闹不清。我国宪法规定,在权利面前,每个人生来而且始终都是平等的,每个公民都有追求权利的自由。而权力体现的是支配和被支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权利体现的则是平等的关系;权力是一种强制的力量,权利则是在习惯、道德或法律范围内行为不受侵扰的自主状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爱心题材的报道逐渐增多,一个个爱心节目背后的情感力量深深地触动了观众,而央视推出的"道德模范评选",更使人看到了久违的道德力量之美.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一再呼唤节目主持人要提高素质的时候,当我们一再呼唤广播电视节目要“提高品位、多出精品”的时候,当“素质”和“品位”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核心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决定这些问题的至关重要而根本的一个因素是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审规一下我们的品格所谓人格就是人的道德品格,是各种道德在具体人思想中的印记,是一个人品质的深层概括,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的内在根源,是一个人作为人的资格的体现。人格魅力则是指由人格而产生的特别吸引他人、征服他人的力量,是人格的正面效应。人格有高尚与低…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被认为是“社会公器”、“社会良心”,必然承担着监督环境、协调社会的重要职能。但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种被人  相似文献   

19.
本报接到“校正”的求助信和“良心汇款”后,编委会果断展开对整组报道的策划和推进,按照寻找一找到当事人一寻找效应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然后请出省文明办主任、社会伦理学家对“良心债”深入解读,并将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黄来女、赵传宇请来,对此进行评说,把报道蕴含的深刻内涵提供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杨必刚 《新闻窗》2014,(3):20-22
当下,新闻人总是游走在责任、良心和道德的边缘,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撕裂着内心。新闻敲诈、虚假新闻又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我们的肌体,挑战着新闻媒体权威性公信力,败坏我们的形象,必须铲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