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是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论的新观念。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不但要进行学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培养心理素质来提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效果。培养心理素质是教会学习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乃当前教育之主流。改革教法、探讨学法,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求知,做学习的主人。 那么,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学习呢: 一、教会学生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中,不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责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林也说:“未来社会的文肓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已不只是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什么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自主学习”,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我的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本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袁亚萍 《科学教育》2007,13(6):21-2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式。下面结合笔者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7.
毕长明 《考试周刊》2011,(63):176-177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形式。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反思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教学体现过程,教会显示结果。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有效教学”指导“有效学习”,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本领。教材无非是载体,是学习的依据。老师教数学,要依据教材而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方法,再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刘献礼老师说:“知识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想会的。”很多东西要靠学生去悟。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要从“学会”转向“会学”;而对教师来讲,是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进行更高层次或自主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生会学”的关键。学会思维要从学会质疑开始,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医科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会学习,尤其是医科生、课程多、内容重、学制长。笔通过对医科新生进行《学习学》的讲授、讨论、心理咨询、参观等形式来探讨其学习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让当代大学生学会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进入21世纪,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和”“学”的天平明显地向学习这一边倾斜。“学会学习”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显得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从转变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使大学生愿学、善学、乐学、自主学,不断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为此,教育工作不仅应该重新审视数学教育的价值和目的,还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和过程。全面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使数学成为“思考的”、“有趣的”、“现实的”和“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首当其冲。文章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学习热情,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根据课程特点,通过合理创设和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大学生学习指导很有必要,当前指导重点是让学生会学,自主学和创新性学习。但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指导大学生学习应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好学会与会学,主导学与自主学,创新性学习与继承性学习等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燕山大学高教课题“外语教学知识·能力·素质三合——培养模式”的前期研究结果,主要是对外语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三合——培养模式的前瞻性理论探讨,其核心是有关21世纪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包括语言素质和文化素养两大部分。全文由四部分组成:①外语教学现状分析;②关于借鉴国外教育学界主流教育模式问题;③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④外语学习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塑课堂教学内容,转换语言表达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Patterns of Variation in Teaching the Colour of Light to Primary 3 Stud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patterns of variation created in the teaching were critical in helping a class of Primary 3 students in Hong Kong to learn about the colour of light, so that the students attained conceptual rather than procedural knowledge. A ‘Learning Study’ approach was adopted, which is a Lesson Study grounded in a particular learning theory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learning theory of Variation advanced by Marton and Booth, was premised on three types of variation: variation in students’ ways of experiencing what is to be taught/learnt (V1), variation in teachers’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object of learning’ (V2), and the use of ‘pattern of variation’ as a guiding principle of pedagogical design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V3). In planning the lesson, a conscious effort was made to create relevant patterns of variation, i.e. varying certain critical aspect(s) while keeping other aspects of the object of learning invariant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to discern those aspec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pre- and post-test shows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gain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nded object of learning.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knowledge to how the Theory of Variation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It also illustrates how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ir own teaching and thereby, develop an analytical awaren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程开发,首先要对"学什么和怎么学"形成正确认识,其次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任务载体设计和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