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师:你们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吗?生:(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似文献   

2.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 师:老师先来考考你们——"鸢",认识这个字吗? 生:这个字读yuān. 师:真了不起,连"鸢"字都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遇到这个字不认识,就问爸爸,是爸爸告诉我的.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能在看报纸时学习识字.再来考考你们. (出示)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指名读,齐读) 师:这首诗里的"纸鸢"说的就是"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风筝.来,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风"的第二笔是横斜钩."筝"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过去人们做风筝一般用竹片做骨架,所以"筝"是"竹"字头.写"筝"字时,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风筝才能飞得稳、飞得高.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一次 ,我教《村居》 ,采用的是“以读代讲 ,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 ,这是意料之中的 ,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 ,也不足为怪 ,草啊 ,莺啊 ,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 ,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 ,问其为什么 ,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诱导他联系旧知 ,于是便有了下面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段 :师 :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 :(异口同声)《咏柳》。师 :(不失时机地)是啊 ,《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放学以后,趁着柔和的春风,忙着放风筝的场面。诗人前两句写景。二月,正是芳草生长,黄莺飞翔的季节,低垂的杨柳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好象被春天蒙蒙的烟雾陶醉了。诗人抓住春天的特征,通过芳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勾画出了迷人的融融春景。“长”(zhǎng),表示芳草的生  相似文献   

5.
吴爱萍 《贵州教育》2005,(19):29-30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师:同学们,你们都会背古诗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可以摇头晃脑背,也可以闭上眼睛背……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背就怎样背。生摇头晃脑背了一首《春晓》。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诗人!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诗?生:《静夜思》《所见》《村居》《小池》。师:咱们都来当当小诗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背其中一首《静夜思》,好吗?生(齐)用各种方式背古诗。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精炼,琅琅上口,而且能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你们知道吗?古时候,有一位大诗人,年轻时就离开了家乡,到京城去做官,八十多岁才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一草一…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今年6月8日八版《风筝之家》一文,引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中的两句诗,误将“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草长莺飞”作“莺飞草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首先,“草长”念仄声,“二月”也念仄声,只有作“草长莺飞二月天”,才符合“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律。其次,此句的对句为“拂堤杨柳醉春烟”,而按古诗词格律,一联中应平仄相对,即平平要对仄仄,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教《村居》,采用的是“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引导他联系旧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断:师: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异口同声)《咏柳》。师:(不失时机地)啊,《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8.
钟迪扉 《小火炬》2020,(6):32-3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朝诗人高鼎笔下的村居景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它让生活在高楼林立和沉重学业中的我们怀揣一份向往和憧憬。诗人以凝练轻快的笔触将早春二月的迷人风光和孩子自由的童年生活渲染得淋漓尽致、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师:虽然窗外是数九寒冬,室内却是春意融融。你们看,春天又到了,看着这草长莺飞的美景,我就会想起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还记得吗?(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古诗)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师生同唱《好汉歌》) 师:大家唱得真投入!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 生:《水浒传》.  相似文献   

11.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百花园中的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师: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就是启示、教导。师: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题目告诉我们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生: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师生同唱《好汉歌》)   师:大家唱得真投入!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   生:《水浒传》.……  相似文献   

13.
一、咏“春”赏“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你能吟诵出与“春”有关的诗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生争先恐后)生:《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大家的吟诵使我领悟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是繁荣,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来赞美她…  相似文献   

14.
一、欣赏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师:同学们,听到这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树林。生:听了音乐,我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生:我好像看见森林里有很多的动物。生:我知道这是一首西双版纳的歌曲,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生:这是一首傣族歌曲。(教师根据学生以上的回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说得非常正确。这的确是一首描写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们生活的一首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西双版纳--一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评:用学生不太熟悉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和教师听音乐 ,一起模仿小猫、小狗、小鸟、小青蛙四种小动物进教室。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来看我们上课 ,懂礼貌的孩子应该怎样说 ?生 :( 1 )应该好好表现 ( 2 )应该懂礼貌 ( 3)应该向客人问好……师 :对了 ,说得真好 (双手示意学生转身向客人问好 )生 :客人好 !师 :同学们 ,你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呀 ?生 :喜欢。师 :咱们一起来玩《找朋友》 ,好不好 ?生 :好。 (教师选出 8名学生在内圈 ,师生共同听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师 :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么 ?生 :找到了。师 :老师这里有一首歌 ,名字就叫《好朋友》 …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北京,如今街头巷尾、天安门广场等地,每年春季都可见到放风筝的人们。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  相似文献   

17.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的《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师:以前我们欣赏过他的哪些作品?生:《相见欢》师:能不能齐背一下?(生有感情地齐背)师:谁来介绍一下李煜?生(郑杰):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生(苏鹏):李煜是一名亡国之君。他以写词为长。他的词前期以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为主,后期过着软禁生活,以抒亡国之情为主。生(苏哲):…  相似文献   

18.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19.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20.
革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诗人和孩子们的心目中,春天是美好的,迷人的。在古典诗词中,描写春天的名篇佳作很多,《村居》便是其中的一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诗的开头以寥寥数笔渲染出了江南春天所特有的明媚景色:二月天气,野草茂盛,黄莺乱飞,长长的杨柳枝条下垂着,仿佛在抚摩着堤岸;郊野雾气袅袅,使得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