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有言:“语文课.即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本里的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作.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对课堂上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理论上已很熟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由应试教育造成的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人。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用探索获得知识形成的快感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教师要想把高中语文课堂建构成高效的课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在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技能训练规律,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使语文课的教学更具时代性、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贴近生活学语文,学好语文作用于生活和工作,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陶冶情操。 一、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是: 教师+ 备课笔记+ 粉笔一根 学生+XX课本+ 笔记一本 教师在课堂上象完成任务一样把一次课的内容倒出,学生就一字不漏地抄下去,至于学生听进去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不得而知。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活动课也逐渐兴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很单调的读课文,学生在下面不知所谓的听老师讲。而语文活动课的兴起就很好的解决了语文课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江苏高考的语文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底蕴和文化含量。这就提示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不应再只盯着课本,要让学生多读书,扩大知识面,真正地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多数都变味了,忘了语文的本。语文就是要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但部分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音乐课、美术课……更可悲的是,有些老师为了应试,把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经过前一段时间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把读写这两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近文本从而获得母语的滋养。  相似文献   

7.
课堂表演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单纯的听讲者角色中解放出来,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是,有的语文教学,让课堂表演流于形式。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便让学生进行随心所欲的表演,表面上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为了上活上好语文课,让课堂更多姿多彩、生动活跃,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灵活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体验与探索平台,给师生创造更多互动机会,打造出活力四射、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一、诵读式教学,读中思索,读中感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滋润和熏陶。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传统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学的模式越来越多,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教师要用语文独有的美去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上恣意挥洒,进而使思维变得敏锐,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陶冶;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其声悠扬,其味弥香。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崭新的姿态冲击着传统的语文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钻研教材、教法,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和老师与学生之间这种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把课堂这块教学的主阵地打造成学生的乐园。一、强化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自主课堂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要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既把知识传递给了学生,又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例如在学  相似文献   

11.
韩杰 《辽宁教育》2005,(6):36-36
传统教学观以课堂、教科书和教师为中心,扼杀了语文的生命活力。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要在教学观念上实现由封闭向语文开放型转变,做到三个突破:第一,要突破课堂。不能把语文学习局限在那几十平方米教室内的教学内容和几节语文课上,要把学生引向社会,引进生活,引进大自然,引进信  相似文献   

12.
王安贵 《语文天地》2011,(22):38-39
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远景目标与课堂具体目标的关系;语文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听说读写的关系;现代教学手段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说,是十分熟悉但又不十分简单的事,以上四对关系语文教师大都熟悉,但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处理得得心应手。思考一: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远景目标与课堂具体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蛙础上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墩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学方式向学习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学生身上,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教学方式要呈现出个性化的方式。可是我们忽略了作为整个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他们是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呢?我们的教学方式趋同.我们的教学思路趋同,我们对课堂上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趋同,在这样一个“大同”世界里,如何能让一个没有个性的老师去造就一批有个性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时间成为一种时尚。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多言,学生唱歌、画画、表演成了另一道“风景”,学生俨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奇圈的是,这样做的结果,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有明显提高,更多的人反倒觉得现在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语文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U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78):53-54
现在的教育社会许多人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他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只有让他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那必须也需要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主动去做阅读训练的目的。如果语文老师不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那么学生也只会觉得每天的语文课都是很无聊的,每天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就会不爱上语文课,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下降。当今的社会上,不管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反思,要考虑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复兵 《考试周刊》2011,(90):36-3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贫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格格不入。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得出色,  相似文献   

18.
朱雪宁 《考试周刊》2014,(65):161-162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参与不够,教学效果有限。本文以《管理学原理》课堂为例,探讨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希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学生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尤其是在语文课改中,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定生机与活力,使得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改变了教学观念,并且他们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随之有所改变,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等。但是,在课改不断的深入与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教师走入了误区,失去了课堂的原有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得与失进行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趣味盎然、充满灵性、最具活力的一门课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上语文课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激情,如何改变课堂上学生万声皆无的沉闷局面成了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就从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自身、调动学生三个方面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