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自学考试》2011,(6):11-12
拟报考外语专业和要求考生有外语口试成绩的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外语口试中俄语、日语安排在6月13日进行,俄语口试由河北师范大学负责,日语口试由河北大学负责。英语口试由各市教育考试院(招办)负责,  相似文献   

2.
招考帮你问     
Q:外语专业录取时,会单独划线据档吗?小语种专业的考生,是否可以享受照顾?A:外语专业录取不单独划线,与其他类专业一道划线录取。对于既招文理专业.又招外语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录取时严格按学校招生计划的总数和规定的投档办法投档:对于外语院校则按各语种招生计划数和规定的投档办法投档.如日、俄语种在线上完不成计划时.可降低20分录取。再完不成计划.可参照考生志愿,从报考英语专业而未被录取的考生中补足缺额.  相似文献   

3.
杨卫娥 《考试周刊》2008,(47):149-151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设有外语系,很多院校还开设有英语之外的日语、韩语等专业。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对外语工具作用的认识更加清醒,报考大学外语专业的热情开始转冷,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掌握外语的思想开始在考生中占据上风。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把握这个动向,在某些热门理工科专业实行公共外语的语种自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昨天,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外语口试结束。记者从北京市最大的两个口试考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了解到,今年共18000名考生参加了口试,其中发现一人作弊,约有2000名考生缺考。“今年缺考的考生比去年少。”北外口试相  相似文献   

5.
郭小川 《高中生》2011,(15):46-47
规则摘录西南交通大学招生章程第三章录取规则第十条报考英语和英语(翻译)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语加试,并要求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00分及以上。  相似文献   

6.
发挥地矿优势 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虹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123-125
本文探讨了理工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应充分利用理工院校的学科环境优势,走与强势专业结合的道路,通过有效地教学资源整合,提升外语专业的科技教育内涵,建立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西安科技大学将外语专业同地矿、机电等优势学科相结合,不断创造外语专业发展新的生长点,走出了一条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7.
《河北自学考试》2010,(11):25-25
普通高校招生除文史、理工两大类以外,还有一些高校(专业)在录取时,对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身体健康状况、专业特长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外语专业、体育专业、艺术专业、军队院校和公安院校等等。这里简单介绍报考上述特殊院校(专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考月历     
《招生考试通讯》2009,(3):23-23
老编提示 4月的“头等大事”就属高考体检了。考生《体格检查表》中的“报考专业建议”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排在次席的大事就属外语口试和体育专业考试了,  相似文献   

9.
郭小川 《高中生》2011,(5):46-47
规则摘录 西南交通大学招生章程 第三章 录取规则 第十条 报考英语和英语(翻译)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语加试.并要求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00分及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世纪理工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由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 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渐突出。由此,构建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工科专业与外语专业之间的复合、交融与渗透,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理工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因没有自己的特色、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不如其它综合类大学和师范大学、外语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而造成的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理工院校特色的,更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量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一体化促进全球信息交流渠道快速建设,其不但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对我国专业性人才的外语交流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何保证专业人才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的重要考量。就此,本文以探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价值为出发点,细致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弊端,并对照其产生的实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拟定,以此来保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效落实,并实现其巩固我国专业性人才的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外语教师的学科特点出发,借鉴里查兹关于外语教师素质的"6维度说"以及吴一安的"4维度说",针对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结合调查问卷的实证,来研究探讨地方院校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构成维度。研究发现,调查对象对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构成维度有所共识,这些维度包括:扎实的外语技能、强的外语教研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主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等。研究旨在给地方院校的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上提供一些借鉴,帮助相关教师有目的地、科学地进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其专业发展,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增强语言技能、重视外语教学实践反思、外部发展与自主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四个方面提出促进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认同的水平与特点,采用量表法对311名高校外语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整体水平较好;性别、学校类别变量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发展影响不显著;民办院校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公立院校的教师,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市;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也相应提升;具有本科、硕士学历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水平高于博士学历的外语教师;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的水平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 ,需要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外语专业的地位 ,其办学层次 ,应该得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外语专业的办学必须面向市场 ,把握“以掌握职业技术技能为主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96所本科医药院校高等外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除北京大学自设的生物医学英语复合型专业之外,40所院校设置了涉医外语专业,22所院校开设了涉外医药专业,语种均以英语为主;其中,9所院校两类专业兼而有之.对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医药院校涉医外语专业和涉外医药专业的数据对比研究表明,二者均有着相同的支撑学科,但其专业分野体现在其主导学科取向和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而课程设置模式成为二者在实践中的专业分界标识.  相似文献   

17.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被称为21世纪人才的两大“通行证”,因此不少矗考生立志报考外语类专业。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10年达到700万左右。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考生家长不仅担忧:那么多大学毕业生,那么多外语类人才,社会都能“消化”掉吗?考入了外语类专业,将来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吗?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招生》2003,(1):23-25
报考艺术类院校要通过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大关,而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专业考试往往又分为初试和复试。经过层层考试进入理想的院校,可谓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为了让考生能对所报考的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刊与国内部分艺术院校联系,获取了艺术类专业在就业方面的一些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给报考2003年艺术类院校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在众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脱颖而出,并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与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着力培养能够胜任比较文学研究、汉语国际推广、中外作品互译、涉外文书写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这样的特殊人才,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有意识地加强以下课程或内容的教授或训练:外语课程;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课程;中国文学中与外国文学存在可比性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国文化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重要概念;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课程.  相似文献   

20.
谈高职院校"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外语 轻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和娴熟的语言技能,了解某一轻工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文章进一步指出高职院校"外语 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本科院校,同时分析了"外语 轻工专业"与"轻工 外语专业"两种模式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