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审美习惯,蕴藏了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都是一件新生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及其申报工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履约: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根据《公约》及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公约》的主要工作机构包括缔约国大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和秘书处。其中缔约国大会下设主席团和大会秘书处,委员会下设主席团、附属机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4):9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月25日表决获得通过。"非遗"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6.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2-262
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文物保护法》颁布近30年来,中国文化领域又一部重要法律,在文化建设立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6章45条,包括了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等5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从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到2002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被世人确认。1999年,前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郎甫-上任。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2.
<概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8月18日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展出内容为全国55个少数民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项目和已被列入省(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最好平台,是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讲坛.它对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提升成都市软实力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界关于该概念诸多方面的认识至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统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界定、内涵、外延等领域进行详细的述论,并对研究中尚存的问题进行剖析,可以对今后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世代相传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如何科学并具开创性地展开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非遗现有传承方式展开分析,论述了"非遗教育传承"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PDCD"非遗教育传承模式,对其构成的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解析,希望以此为非遗教育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保护利用形式。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日益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现代化追求与非遗保护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应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是否都要一视同仁地加以发扬光大?如果有扬弃有侧重,那么甄别去舍的标准何在?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立法的方式明确了我国非遗保护的根本立场与核心理念,从法律角度理顺了非遗保护与社会发展、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真实性"、"整体性"与'传承性"原则.对中国政府来说,非遗保护的目的绝非是要复活一个农耕时代的古老中国,以全面复兴所有逝去的文化传统,而是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努力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于中国当下及未来的积极意义,为中华民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恒久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和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维和保护行为已然走向纵深,厘清"保护"概念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保护"概念的形成发展趋势及其在应用实践中的主流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