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州六月荔枝丹》(统编教材高中第一册)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说到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说法有误,他评述道:“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其实白居易并没有错。他虽生于中原,但少时避战乱而流离越中,中年之后又曾长期理政于江南,荔枝是吃过不少的,怎么会连荔枝的壳和膜都分不清呢?诚然荔枝的膜在一定时  相似文献   

2.
正一下班回家,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荔枝。小家伙放学回来看到荔枝,立刻拿起一个剥开。可是这次他没有狼吞虎咽,而是走到我跟前,笑眯眯地说:"妈妈,我发现你最近脸上的皮肤特好,就像荔枝一样。"看到那晶莹洁白的荔枝肉,我心中一阵窃喜,以为最近几天做面膜有了效果。可是小家伙又似笑非笑地来了一句:"就像这没剥皮的荔枝一样。"我的心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4)
已经教了六年小学毕业班了,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我几乎篇篇熟记于心,但每次读《荔枝》一文,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依旧每次都被感动得流下眼泪。《荔枝》一文的作者是肖复兴。在这篇文章里,他以荔枝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母爱!"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后来有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  相似文献   

4.
吃着同学给的荔枝,我不由想起爸爸讲述的关于荔枝的往事…… 上世纪80年代,爸爸由于对教学工作的无比热爱,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讲得生动活泼、形象诱人,使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个个口生津液、心驰神往. 说来也巧,一周后爸爸家访时,居然看到、尝到了荔枝.  相似文献   

5.
宋朝皇帝赵佶,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画家和书法家。当时,他在京城设立了画院,聚集了很多造诣高深的画师。一天,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一个个成熟的果子挂满了树枝,有些熟透了的荔枝掉落在地上。一只美丽的孔雀,跳上土堆,啄着那些掉落的荔枝。赵佶看到这情景,很是高兴,便将画师全部  相似文献   

6.
正齐白石是一位深切怀有乡土情结的艺术家,孜孜不倦地画了很多蔬果题材,几乎涵盖了我们所熟知的所有蔬菜瓜果品类。在众多水果题材的作品序列中,荔枝的数量非常突出。说到他画荔枝的起因,就必须提及他和岭南的因缘。据齐白石自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中旬,广西提学使汪颂年约他游桂林。在桂林过了春节之后,齐白石打算回家。正  相似文献   

7.
蒋勋 《教学随笔》2016,(1):34-35
我最喜欢北宋。像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都可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寸。苏东坡不会因为自己被下放了就不做事,他要做的事情反而更多。他被贬到岭南,觉得那里的荔枝很好吃,这意味着他并非完全为了政治而活,他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告诉人家荔枝多好吃。  相似文献   

8.
荔枝     
在水果的大家族中,荔枝也可算是最令人青睐的果品之一。早在一、二千年前.荔枝的美味就倾倒了当时的中国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曾用热情的诗句,写下他深刻的感受和由衷的赞叹:“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荔枝,古称“离枝”.属无患子科荔枝属,为常绿大乔木,每年三、四月开花,六、七月成熟。荔枝原产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台湾诸省。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有“丘陵,下平原”的描述,足见当时荔枝种植之盛。据资料推断,至迟在秦汉以前就有荔枝栽培,距今当有两…  相似文献   

9.
水果奇缘     
荔枝被农夫从果园带到了市场,安排在水果摊上,骄傲自大的火龙果瞟了他一眼:“喂,丑八怪,你是谁?从哪里来的?”“我叫荔枝,是从果园来的,农夫将要把我推入市场!”“是吗?还推入市场呢,我看你呀,个头儿小,面容又丑,还那么粗糙!”说着火龙果摸了荔枝一下,“我劝你还是不要丢人现眼啦,回去吧。你再看看我,泛红的面色,表面又那么平滑,身材又好,市价比你贵,质量是一定比你好的。唉,世上怎么会有像你那么丑的东西?”荔枝无语。“老板,给我来一斤荔枝和一斤火龙果!”荔枝抬起头,一位漂亮年轻的妇女正在挑水果。就这样,荔枝和火龙果被装进了口袋,带进…  相似文献   

10.
在理清文章思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等教学环节后,我把接下来的教学重点放在把握作者与编者的意图上. 师: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试与《辞海》"荔枝"条目进行比较,体会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意图与语言特点. 生:首先,本文的题目与"说‘荔枝'"相比要好得多. 师:好在哪里,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他引用郭明璋《荔枝》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诗句为题,很有诗意.还有,这句诗句虽只有七个字,但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颜色等信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说‘荔枝'"仅是简单地交代了说明对象.  相似文献   

11.
散文、随笔在钟敬文先生一生的著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他长达一个世纪的学艺生涯,可以说就是从年轻时候的散文写作起步的。1924年和1925年发表的《水仙花》和《荔枝》的等多篇咏物的散文,受到好评,使他获得了进军学艺天地的信心,为他开辟了学艺的坦途。信心是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有了信心,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去实践,而勤于实践,最终才会获得学艺的丰硕的成果。他的第一本书就是1927年出版的散文集《荔枝小品》,他自己写的《题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兴奋和喜悦之情,从中可以知道他是如何看重他学  相似文献   

12.
智慧加油站     
脑筋转转转1.果盘里放着桂圆、荔枝和石榴三种水果。如果同一种水果的大小、重量一样,3个桂圆加1个石榴与10颗荔枝一样重,6颗荔枝加1个桂圆与1个石榴一样重,请问1个石榴与几颗荔枝一样重?2.有一个人到河边去打水。他只带有两个没有任何测量刻度的容器,但是知道这两个容器的容量  相似文献   

13.
荔枝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荔枝采摘后果实易褐变、腐烂,影响了荔枝大规模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掌握荔枝采摘后的生理特性以及探索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荔枝的结构、生理特性、采后褐变的机理及腐烂变质的原因,并分析总结了荔枝果实保鲜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荔枝》案例:(大屏幕出示文中母亲吃荔枝时的片段,生找出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师:母亲吃荔枝和我们平时吃荔枝有什么不同?生1:母亲吃荔枝时是“不停地抚摸“”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可见荔枝被母亲托在手里端详了许久,像是在端详一件珍贵的工艺品。而我每次都是把荔枝剥开后,根本不去看,一口就吞了下去,像个馋猫。生2:我每次吃荔枝总是不经意地把皮撕破,而母亲是“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那样轻柔,好像怕把它弄疼了似的。看来,荔枝在母亲眼里显然是成了有生命的东西。生3:我吃荔枝时是剥开皮捏起来就吃了,而母亲…  相似文献   

15.
略论蔡襄的政绩和评介他的著作与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蔡襄修建洛阳桥等政绩和他的专著《荔枝谱》、《茶录》以及他的书法艺术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代以来,在荔枝的栽培、加工、贸易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福建的荔枝"谱录"在宋代之后的数百年间形成系列著述,其中尤以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和明代徐的《荔枝谱》最为世人称道。本文力图从蔡襄《荔枝谱》与徐《荔枝谱》的文本出发,考索蔡襄《荔枝谱》对我国荔枝研究的的贡献,以及徐《荔枝谱》对蔡襄《荔枝谱》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讨蔡、徐"二谱"撰写的原因及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荔枝挂满枝头的时候,我正好赶上放暑假去深圳外婆家玩。外婆家旁边荔枝园的荔枝可多啦!到处都弥漫着一股荔枝的清香。荔枝树上缀满了鲜红的荔枝宝宝,它们穿着一件毛茸茸小刺儿的外衣,里面包着雪白的肉,看了叫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荔枝收获机器人对采摘目标的识别与定位的关键问题,荔枝串、荔枝果与结果母枝各部位的识别成为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重点。首先,对采集荔枝图像的感兴趣区域进行荔枝串、荔枝果与结果母枝的图像分类并给出了荔枝各部位分类识别的图像分割策略;然后,采用探索性实验分析的方法获取了识别各类光照条件与各类颜色的荔枝串的固定阈值为0.502 0,0.530 0,0.510 8及0.533 2、0.501 0、0.520 8,并利用所获取固定阈值进行荔枝串的识别;最后,以不同光照条件的荔枝图像90幅进行荔枝各部位分类识别的实验验证,荔枝串与荔枝果的平均识别率为91.67%,结果母枝的平均识别率为86.67%。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探索性分析方法识别荔枝各部位图像分割策略与识别各类荔枝串的固定阈值的设定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试从荔枝的文史流传、各朝代的进贡概况、荔枝贡品的制备与运输途径以及荔枝埋藏的社会影响等方面总结荔枝的朝贡基本情况,为荔枝形成的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增加说服力。为我国相关的荔枝产区充分利用荔枝的文化内涵打造荔枝文化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13,(3):44-44
获奖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等完成人李建国陈维信陈厚彬等荔枝生产中的"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三大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荔枝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历时20多年,在荔枝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开创性成果,为我国荔枝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引领了荔枝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为我国果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