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sEMG特征及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60 s全力蹬踏自行车下肢肌肉sEMG变化特征及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疲劳的加深,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MF逐渐减小,MF与平均功率之间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性水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疲劳程度的指标.60 s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后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肌肉MF值下降均特别明显,提示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疲劳程度较深,可将其作为重点训练的肌群.  相似文献   

2.
研究优秀武术运动员无氧运动强度时肌电信号特征及其与血乳酸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为12名一级武术运动员和12名二级武术运动员。研究方法:肌电指标测试:两组受试对象负重体重的7.5%,在功率自行车上持续运动60s后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30s内肌电指标MPF、MF和IEMG;血乳酸测试:采集运动中(20s一次)和运动后3min内的血乳酸浓度。结论:两组受试对象的MPF和MF均呈线性下降,但是对照组下降的斜率始终大于试验组,表明对照组比试验组更容易疲劳;IEMG呈线性上升,随着时间的延长,斜率加大,并且试验组斜率始终大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肌纤维的募集能力要强于对照组;各肌电图指标与血乳酸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但是血乳酸的积累并不是引起肌电图指标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法,用894E奋力蹬车10s、30s、60s以及在839E上用递增负荷的方法对国家速滑队运动员的无氧功、无氧阈功率、运动后3min、6min、9min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s、30s、60s无氧功试验以及运动后血乳酸的测试能较好评价速滑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也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和无氧能力;无氧阈功率能较好地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可用于对训练效果的评定和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在评价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时,应优先考虑其无氧功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13名浙江省男子皮艇运动员进行实验室 6 0 s无氧功率测试和水上若干运动项目测验 ,探索二者的相关程度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为进一步建立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实验发现 ,最大功率出现在运动后 15 s,以后输出功率逐渐降低。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与水上运动成绩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功率下降率对反映运动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周期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特点,以及通过各周期的分段500m成绩和各专项运动能力指标综合评定专项力量素质,建立起利用专项功率指标评定力量素质的评价体系.方法:以国家集训队8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这个大周期训练中的分段500m、200m和各专项运动能力指标进行监测.结果与结论:①在大周期训练过程中,力量素质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冬训阶段,力量增长最为显著;②2000m划过程中分段500m成绩能有效地体现各种专项力量素质;③可以利用单桨最大功率、40s快拉桨和6min平均功率作为综合指标评价专项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6.
以训练中的实际需要为着眼点,对训练中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运动训练负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跟随上海自行车队短组运动员进行冬训的过程中,使用SRM系统、Wattbike功率车以及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跟踪采集自行车短组运动员冬训期间场地训练和功率车专项训练的各项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综合评价冬训的效果;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一步挖掘训练过程的各项指标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冬训效果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 s、30 s和60 s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血乳酸.结果: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男子优秀组运动员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代谢能力较差.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不同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男、女优秀组分别明显高于普通组;结合中国跤运动员10 s、30 s和60 s无氧功相关指标,测定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变化,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8.
血液乳酸测定的超微量改良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研究工作证明,血液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氧债、训练程度等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它又能在一定程度内反映运动过程中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过程的比重。近年来,在研究无氧阈时,它又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血液乳酸测定在近几十年来,直至今天,一直被作为运动生理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及常用指标。它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监督和评定训练强度、运动员的训练程度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在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血液乳酸测定较多采用酶的方法,也有的已开始采用血液乳酸测定自动分析仪,但这些方法需要的试剂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中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密度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是构成运动训练量的要素。其中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训练要素。运动强度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竞技体育比赛实际比的是运动员能否在单位时间内产生与运动项目特征吻合的最大输出功率。因此,在专项训练时必须强调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0.
武术散打训练对人体无氧工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海 《体育科学》2004,24(10):69-70,80
为探讨散打训练对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对40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散打训练学生进行Wingate无氧实验。结果表明,武术散打训练可提高人体无氧功率能力,加快运动启动速度;用Wingate无氧实验评价时,前10s无氧功率值的高低比其递增的幅度,更能反映散打训练效果;30sWingate无氧实验主要反映出散打训练对人体无氧功率的影响,而对无氧能力的评价不明显;Wingate无氧实验对评定散打训练效果和水平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作功能力或者最大收缩能力的暂时下降,表面肌电图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其检测具有非损伤性、实际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运动导致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介绍了表面肌电图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线性分析指标MPF和非线性分析指标Lempel-Ziv复杂度和近似熵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能够较好地运用于脊竖肌功能评价的sEMG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运动过程中,腰部脊竖肌sEMG信号的MPF和Lempel-Ziv复杂度均呈明显的线性规律下降;70%的受试者的近似熵呈先升后降型变化;以MPF下降来预测腰部脊竖肌功能水平的外部效度优于Lempel-Ziv复杂度。研究结果提示,sEMG信号的上述变化可能是神经肌肉系统自组织调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electromyography (EMG) is widely recognised as a valuable tool for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performance drivers and potential injury risk in sprinting. The timings of muscle activations relative to running gait cycle phases and the technology used to obtain muscle activation data during sprinting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scientists and coaches. This review examined the main muscles being analysed by surface EMG (sEMG), their activations and timing, and the technologies used to gather sEMG during sprinting.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sing ‘Electromyography’ OR ‘EMG’ AND ‘running’ OR ‘sprinting’. Based on inclusion criteria, 18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or review. While sEMG is widely used in biomechanics,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used sEMG in sprinting due to system constrai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focus on the leg muscles, with over 70% of the muscles analysed in the upper leg.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use of tethered and data logging EMG systems and many sprints being performed on treadmills. Through the recent advances in wireless EMG technology, an increase in the studies on high velocity movements such as sprinting is expected and this should allow practitioners to perform the analysis in an ecologically vali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d the supposition that swimmers may exhibit an imbalance in bilateral arm power output during simulated swimming exercise. Ten competitive front crawl swimmers (5 males, 5 females; age 20.5+/-2.3 years; height 1.74+/-0.09 m; body mass 72.0+/-16.7 kg; 400 m freestyle swim time 278+/-20.5 s; mean +/- s) performed four incremental (10 W x min(-1)) swim ramp tests on a computer-interfaced biokinetic swim bench ergometer. External power output from each arm was measured continuously to exhaus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simulated swim, external power output clearly favoured the left arm (F1,9 = 12.5, P= 0.006). This was especially evident in the final 30 s to exhaustion, when 54.0+/-3.87% of external power output was derived from the left arm versus 46.0+/-3.87% from the right arm. The disparity in external power output was further highlighted wh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grouped into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breathers. Unilateral breathers (n = 5) produced 57.1+/-2.62% of external power output from the left armversus 42.9+/-2.62% from the right arm (P= 0.001). Bilateral breathers (n = 5) exhibited a more balanced external power output of 51.0+/-1.82% from the left arm and 49.0+/-1.82% from the right arm (P = 0.177). Evidence of power imbalance in the simulated swimming stroke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ptimizing swim performance. The observed power imbalance may be reduced when a bilateral breathing technique is adop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了解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各主要肌群力量分布比例情况、疲劳以及用力特点。研究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中,赛艇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动作中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竖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i EMG值在比赛一开始就瞬时升高,随着比赛的进行i EMG值开始下降,到1500m处下降到最低值,而在最后冲刺阶段i EMG值达到最大值,左侧i EMG值大于右侧;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MF和MPF整体表现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和运动疲劳的出现呈下降的趋势,在最后冲刺阶段MF和MPF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其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间断递增负荷条件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超  王健  方红光 《体育科学》2006,26(3):50-52
目的:探讨非疲劳状态下肱二头肌在静态间断性递增负荷下sEMG信号的线性扣非线性指标变化规律;方法:记录19名被试肱二头肌在10%、20%、40%、60%、80%MVC负荷水平下sEMG信号,分析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MF和非线性指标C(N)、DET%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在负荷水平从10%上升到80%MVC过程中,线性分析指标AEMG、MPF和MF均呈单调递增性改变。非线性分析指标DET%呈单调递减性改变,C(N)基本保持稳定;结论:以上sEMG信号变化的原因可能与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Ⅱ型肌纤维募集比例和数量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和分析应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指标评价肌肉疲劳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健康无专业运动男、女大学生各10名,进行3个膝关节角度(90°、60°和30°)×3个运动负荷(40%MVC、60%MVC和80% MVC)共9次静力性等长疲劳实验,同步记录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和非线性信号处理.结果:sEMG信号分析指标表现出单调性变化,且采样序列线性拟合具有显著性.膝关节角度、运动负荷和性别对各指标的变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应用非线性分析指标评价肌肉疲劳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等速运动负荷诱发肱二头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动态等速运动诱发肱二头肌疲劳过程中 s EMG信号时频分析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 ,确定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动态肌肉功能评价的 s EMG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动态运动过程中时域分析指标 i EMG和 RMS的变化较小且与负荷持续时间无明显线性相关 ;频域分析指标 MPF和 MF变化较大 ,但是只有 MPF的变化与负荷持续时间呈明显线性相关 ;MPF时间序列曲线下降斜率与肌肉的总作功量之间明显相关 ,可作为评价肌肉动态负荷水平的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做功能力或最大收缩能力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叶伟  王健  刘加海 《体育科学》2004,24(9):19-23,66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研究最大和60%MVC强度肱二头肌静态疲劳负荷及其恢复期表面肌电信号复杂度变化规律,探讨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的可能原因和机制。结论:sEMG信号Lempel—Ziv复杂度反映了神经活动策略和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运动负荷诱发肱二头肌静态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复杂度随运动负荷时间延长而减小,恢复期sEMG信号复杂度和MVC均随恢复时间的延长以相似的模式快速恢复,提示,sEMG信号复杂度可以用于肌肉功能状态恢复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