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快,新人多,高素质名记者名编辑还比较短缺.队伍亟需建设。 地方台名记者、名编辑的成长是由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促成的。个人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历史环境培养造就了我们新时期的名记者。本文拟从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入手,分析新时期名记者的成功因素,以期为新闻界培养名记者提供一点借鉴。由中国记协主办的范长江新闻奖从199o年起,每三年评选一次,获奖人数IO人左右,这是我国中青年记者优秀成果最高奖,迄今为止该奖已评选三次.共3O人获奖。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都是新闻业绩突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记者。从这个意义出发,3O名获奖人员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我们新时期的名记者。他们来自不同的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3.
萧乾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也是民国时期大公报著名的记者和编辑。本文立足于民国名记者萧乾的新闻从业经历,从社会环境、个人奋斗和媒介机制等方面入手,尝试分析萧乾成“名”的因素,并从理论上探索造就名记者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呢?笔者认为,名记者是个人、媒体、社会互动的结果.而就个人角度来讲,首要的是塑造好“名记者”心态。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根据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状,要坚持“四抓”,为培养造就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一要坚持抓观念更新,消除余悸,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成长排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6.
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人们期待着新闻战线能多产生一些在人民中享有盛誉、为社会公认的名记者(包括名评论家、名专栏作家、名编辑等)。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更能吸引千百万读者,鼓舞人民奋发地献身四化,帮助人民勇敢地去战胜邪恶。人民和党需要名记者乃是时代的要求。无论是从读者的愿望,还是从新闻工作发展的要求看,我们现在的名记者还是太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之外,主要涉及到记者本身的工作,涉及到报纸的领导、编辑对记者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名记者》丛书面世 展现百余年中国名记风采 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的《中国名记者》丛书首批两卷日前在北京出版。该丛书将展现从19世纪70年代至新时期改革开放期间共400名中国优秀新闻记者的成就、影响、风采和魅力。作为《中国名记者》丛书的主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目前的新闻队伍引起社会很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马笑虹 《新闻实践》2009,(11):10-13
与新时期媒体发展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报纸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以下简称“三名”)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这是多种原因复杂交织的结果:既有对所谓“名”的理解误区,又有当代中国媒介生态现状的缺陷,也有人才发展利益驱动减弱和报业品牌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得“三名”因水土缺失而难以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完善孵化“三名”的制度安排,探索记者编辑的多元化个人发展道路,并与传媒业的品牌经营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李咏梅 《图书馆》2014,(3):77-7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总体状况介于轻度到中度之间,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及制度和个人职业发展三个因素是目前馆员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同时,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压力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天这次研讨会,是新华日报培养名编辑、名记者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计划每半年举办一次这样的个人研讨会,在报社内部营造浓厚的业务研讨氛围,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办报质量。这次沈峥嵘作品研讨会,我们事先选取她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的20篇优秀人物通讯提前发给了大家,以便于今天的研讨和总结。这些作品有的是沈峥嵘个人所写,有的则是与人合写。我们今天研讨的重点是探索如何创新新时期党报的人物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11.
柳青 《津图学刊》1995,(4):16-23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特区发展信息系统的有利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经济与投资环境、基础设施与技术环境、政策与法规环境、文化环境、用户因素等。从而提出以经济特区带动全国,发展我国的信息环境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写家”是具有特定职业素质的一类记者,他们性格开放、好奇心强;举轻承重、发现力强;超越自我、挑战性强。他们和“名记者”的名分一样,只能主要凭其作品的阅读率和影响力来认定。之所以称为“写家”,而不称为“名记者”,是因为报纸参与新闻竞争的基本手段是以文字报道赢得读者,“写家”写出有较高阅读率和传播效益的报道是报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记者,谁不愿成为名记者?而名记者,主要是因为他采写了大量好新闻,逐渐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范长江如果不是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若不是写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的人民和后来者决不会把“名记者”和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所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名记者越多,新闻精品就越多;新闻精品多了,新闻传媒对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渗透力就会越强,新闻事业就能更好地完成它所承载的任务。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名记者成长的舆论氛围。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论及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即:什么样的记者能称其为名记者?名记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笔者愚见,对名记者,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知道,所谓“名记者”,其实是社会对一个记者工作成就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人们期待着新闻战线能多产生一些在人民中享有盛誉、为社会公认的名记者(包括名评论家、名专栏作家、名编辑等)。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更能吸引千百万读者,鼓舞人民奋发地献身四化,帮助人民勇敢地去战胜邪恶。人民和党需要名记者乃是时代的要求。无论是从读者的愿望,还是从新闻工作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当我读完这本由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之后,真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本书中45位名记者和他们的名篇赏析犹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细读之后还会得到许多的意外收获。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成就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发展,国人的思想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走向成熟,历史的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前进的足迹。《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从首倡维新变法的王韬到新时期进行新闻改革的张建伟,从开创通讯文体的进士黄远生到学者型记者艾丰,百年的历史,百年的沧桑变迁,名记者为我们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SNS用户采纳的现有研究成果予以系统分析,发现被用于SNS用户采纳研究的主要理论有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影响用户采纳SNS的因素可分为用户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用户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动机、认知、情感(态度)和人格等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规范、社会认同和信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受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和个人主体因素影响,高校档案人员存在着种种负心理,并对档案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坚定政治方向、树立理想信仰、提升思想素质、培育道德素质、强化规则意识,是调适档案人员负心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力丹 《传媒观察》2003,(11):27-28
山西繁峙“6·22”矿难中11名记者收受贿赂,“集体失语”,严重败坏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形象,社会为之震惊。在这些记者分别受到严肃处理的同时,新闻业界、学界正在热烈地探讨如何吸取教训,防患未然,研究建立“个人自律、单位管理、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措施。本刊集中发表如下文章,以期对新形势下有效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20,(6):F0002-F0002,F0003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500余名记者不畏艰险、冲在一线,他们充分发扬新时期大众报人精神,用细腻的文字和温暖的图片、视频记录着疫情防控战线上动人瞬间和故事,书写着社会各界在抗击疫情中所体现岀的社会责任和大爱。他们当中,大众日报记者王凯、赵丰,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贺辉、吴军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钢,随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到湖北前线采访,他们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打动着无数的读者。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新闻人致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