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乃初 《辅导员》2011,(32):23+28
苏轼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描述的是"密州现在时出猎",下阕抒写的是"边关将来时出猎"。前者描述的是出猎的壮阔场面:倾城随太守,黄犬、苍鹰助阵,千骑卷平岗;亲射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读来令人豪情满怀;后者用典志在抒写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彰显的并非是“跃马于边关,厮杀于沙场”的报国立功的信念,而是体现了“经邦济世”的政治理想.“西北望”并非实指西北边疆,而是八卦中的乾位,代表君主所处之地.“射天狼”则表达了作者与新党集团作斗争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经典词作,词风豪放,情感热烈,其中三次用典,传递出作者身处逆境却仍有建功立业的渴望。课前,我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1.观看介绍苏轼的视频,再次梳理苏轼人生沉浮的经历,尤其关注苏轼与密州的渊源,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同时结合书下注释及视频中对“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三处用典的解说,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词句解读以及苏轼的密州经历、志向情怀和词的风格等方面分析指出耿锋贤老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中以“炫耀”“招摇”来解读“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狩猎中的豪迈之举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5.
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风趋向成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初中教材经典篇目。这首词风格独特,难度适中,是一线教师上展示课时常选择的篇目。翻检近十余年来的研究论文,笔者发现教师教法五花八门,学术界的研究视角与实践者的教学视角不在一个平面上,且两个层面没有交集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文献,以深入探讨。一、2000年至今学术界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研究的内容焦点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是《词五首》,其中第3首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阔场景,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但书中213页所插的图画,却与课文下面的注解不符,令人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7.
宋代词人苏轼,开豪放一派。他的词作极具男性风格,大气磅礴,意气奋发,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时期的楷模之作。继《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又一经典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之中。北宋王朝重文轻武,国力渐弱,经常遭受强辽和西夏的侵扰。神宗八年,苏轼时任密州太守,一次偶然的围猎活动,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诗作一挥而就。从语文教学角度而言,宜抓住以下两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8.
齐桓公出猎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①,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字牛~②,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③。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相似文献   

9.
<正>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日授课地点:石家庄43中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这节课做笔记的任务比较大,要读,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三个字的问题:第一个字是"知",知道,了解;第二个字是"意",文章的意思,细细地理解;第三个字是"情",品析、感受、欣赏作者在这首诗里面表达的情感、情志。(屏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与学:知意情师: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学习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从《江城子·密州出猎》看苏轼的多面性,从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苏轼作品看其人的豪放与旷达,自我排解与人生空漠,探讨苏轼精神世界的变化与多重性,以及困境中坚守高洁人格的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同之处,又各具情态,比较它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词作,感受“豪放词”的魅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词人苏轼,豪放派。他的词作极具男性风格,大气磅礴,意气奋发,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时期的楷模之作。继《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他的又一经典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北宋王朝重文轻武,国力渐弱,经常遭受强辽和西夏的侵扰。神宗八年,苏轼时任密州太守,一次偶然的围猎活动,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诗作一挥而就。从语文教学角度而言,拟以反复吟读为主,通过朗读——译读——背读——写读等四读环节,全面深入学会这首词。同时,掌握一词四读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编定的初中语文第六册选入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它无疑是苏词中的最佳代表作之一。面对各种赏析资料,教学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阅读面和层次,只从宋词发展的角度,把该词与温(庭筠)、柳(永)词风作比较,从而突出苏词的贡献或风格,这未必是教学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14.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南宋胡寅曾经说过: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他对此词很欣赏,在给朋友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通过出猎联想到北方和西北…  相似文献   

15.
[原文]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予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刘向《说苑》  相似文献   

16.
<正>听怡海中学王良校长执教《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课的后半部分,老师问:“苏东坡怎么从‘射虎’想到‘射天狼’的呢?”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课堂回答异彩纷呈:由“射虎”到“射天狼”,是语义上的自然跃迁;苏东坡心系家国,一心想要尽忠报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宋朝边患未平,西夏虎视眈眈,  相似文献   

17.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谈了如何引领学生"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8.
册二页四二五侯寘《水调歌头&;#183;湘水照秋碧》:“扫欃枪,苏耄倪,载弓櫜。”注:“扫欃枪:除旧布新。欃枪,彗星别名;苏耄(mao):指苏轼。倪:傲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按:误,“扫欃枪”,言除去敌人之兵乱(指金人);“苏耄倪”,使老人小孩得以苏息,语出《孟子&;#183;梁惠王下》:“反其旄倪。”赵岐注:“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中精美的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材编写者对课文选配插图时应当和斟酌课文内容同样审慎。然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为《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的却是一张“图不对文”的插图。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九语(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被人们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首有代表性的豪放词。这首词借行猎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作者当时不过四十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然而却自称"老夫",颇有意味。"老夫"是德高望重的年长男子的谦虚自称。现代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三四十岁就算半老,因为古时医疗保健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