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教育》2011,(6):10-12
[本期话题]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透露了“下一步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新高考意见”)公布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再是“高考选拔参考依据”,而是“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以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的做法会引起人们重新审视,从中汲取经验;新高考意见公布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硬挂钩”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也必将引起教育界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进行每年举办两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改革探索,使高校更好地招收合格人才,使考生有更多的升学和择校机会。”——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关键在于提高“职教高考”的吸引力,促进把职业教育办成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应扩大“职教高考”的适应范围,并防止职业院校围绕“职教高考”办学,出现以升学为导向、偏离职业教育定位的办学倾向。  相似文献   

5.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仅是《纲要》中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组织开展教育改革试点的重要领域;不仅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为国家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发展战略。因此,努力实施多渠道升学,更阳光招生,促进高考招生公平公正,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高考改革的趋势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渐渐远去.眼下,考生升学路径不再单一,可以通过选择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专项计划等招生方式,拓展自己的升学渠道. 招生方式多样化 2020年国家下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继2014方案中提到的主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后...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教育报“招生·考试·就业周刊”编写的《2006年高考资讯》一书,已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的最新政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2005年各省市区高考录取分数线;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在各省市区的录取分数线;2006年高考复习建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家教委下发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范围》,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按“范围”指导高中毕业生复习。同时,国家教委下发了《1993年试行国家教委高考新科目组考试的方案》,要求试行新课目组考试方案的北京、湖南、云南、海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按“方案”组织复习。关于在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本刊今年第1期刊登的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副司长赵亮宏的文章《升学制度的一项大的改革》中已作了介绍。国家教委还下发了《关于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考试范围的通知》。现将国家教委下发的有关通知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公正选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高考招生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教育全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未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逐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教育报“招生·考试·就业周刊”编写的《2006年高考资讯》一书,已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的最新政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2005年各省市区高考录取分数线;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在各省市区的录取分数线;2006年高  相似文献   

11.
张力 《天津教育》2009,(3):45-47
2009年,天津市作为新课程实验区将举行“新高考”。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本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原则,编制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12.
刘彭芝 《云南教育》2014,(19):13-13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被誉为“指挥棒”的高考,这次将把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引向何方?专家、校长们无不看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该书由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裴世柏副研究员撰写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部 30万字的专著中 ,作者依次探讨了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标准化考试的理论与实践、招生中的计算机辅助录取管理、招生“并轨”与“缴费上学”改革、考生辅导以及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问题。全书理论联系实际 ,内容新颖 ,翔实 ,是我国高考科研的一项重要成果。《高考招生改革与管理》出版  相似文献   

14.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意见》围绕“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确定了2014年至2020年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目标,即“2014年启动,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新政策从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机制等出发,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规模和力度空前。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黑龙江省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整治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入学考试;在部分市地或县(市、区)进行中考招生改革试点;年内实施高考招生单项改革试点;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等。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人学制度,年内重点整治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入学考试,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职单招是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的简称,是指经批准的高等学校在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范围内,自主进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名单的一种普通高考招生形式。我省实施高职单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改革,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评价录取方式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职单招录取的考生在入学后及毕业后的各项待遇与参加统一考试入学的同层次学生一样,只是入学选拔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庞超 《四川教育》2006,(9):11-12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山东省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春季高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专升本考试、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注册升学、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四个职业教育主要招生途径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文件要求,提出了各种招生制度的意义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李政 《职教通讯》2021,(4):I0001-I0001
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职教高考"制度以来,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职教高考"制度的看法和设计思路,各地区也开始结合已有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路径,尝试建立一套面向职校生的统一的考试招生制度。总的来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大背景源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其建设初心是希望能够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学生升学通道提供一种载体,以选拔适合的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职业教育进行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