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游戏的小伙伴。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人际交往上又存在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协作精神或不健康的心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知识的人",希望他们能上大学,成为"有用之人",对孩子最满意的是"用功学习",最不满意的是"不用功学习""贪玩",最担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智力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既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又是一位孩子的家长。一天,偶然遇到老朋友,闲聊间被问:"抛开你教师的身份,作为一名家长,你怎么看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细细回味,还真值得我们揣摩。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同学打架了……""××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同学说话……"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我认为,理解、换位、配合,是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批评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3.
许多数学老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时,总是评价孩子"粗心",尤其是计算题出错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老师们也往往会把错因归结为"粗心"。似乎数学上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为"粗心",至少计算错误可以归因为"粗心",然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4.
祺卓 《家长》2011,(6):25-26
只有家长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爸妈好",千万别"比较"!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调查数据显示:当孩子被问到"如果可以倾诉,你最想向爸爸妈妈倾诉哪方面的心里话"时,排在首位的是"在学习上的困惑或收获",50.11%的孩子只与家长沟通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7.
王大藏 《家长》2011,(1):16-16
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堵",只会两败俱伤,"疏",则能带来双赢。家长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戴"高帽",这往往会给家长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文献   

8.
王盛 《考试周刊》2009,(16):235-235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独生子女则被称为"小皇帝",这不仅是中国父母教养"小"孩子的态度,而且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整个家庭教育过程的"教养模式",父母不仅在孩子小时候"抱在怀里",就是长大了,更是照样"抱着"——"包办"孩子的一切,尤其在当今"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明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小便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  相似文献   

9.
家长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是最伤孩子自尊、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某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是圣旨,孩子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和不满。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的心,其实都是一朵花,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多少年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习惯于批评与指责孩子身上所谓的"过错",人为地控制孩子做这做那,缺乏积极的引导,结果使孩子整天害怕做错。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教育是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暮雪 《家长》2012,(2):61-61,65
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态教育孩子。然而,很少有家长知道,适当地向孩子"示弱",更能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示弱效应"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多应用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与下属之间。"  相似文献   

12.
王金战 《家长》2011,(6):36-37
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做作业或考试时总会出点儿"小错误",而且是在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上"翻了船",能不令人着急吗?  相似文献   

13.
晋生 《成才之路》2011,(8):99-I0016
时下教育有"三忧",老百姓议论,代表委员研讨,共同探寻着解忧的妙方良策。 "一忧"——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很多家长为之焦虑。于是乎,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带着他们参加各种"学习班",把孩子搞得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14.
李奕 《父母必读》2011,(9):114-115
《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著定价:35元中信出版社这是上一期李子勋老师采访的续篇。更细致地为家长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养育建议。如果主体教育是"汉堡",那家庭教育就要给"蔬菜",这样才能够保障一个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可能性。作为家长需要做补偿系统  相似文献   

15.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一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时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往往习惯于不止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批评。父母第一次批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内疚,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重视家庭教育,父母要"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一是自己要以身作则,二是要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使孩子不知不觉之间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7.
我在学校做教师十多年,接触过很多问题孩子。细细想来,这些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家长在孩子年幼时种下的,或者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或者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误导致的。按照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的说法,"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11,(5):5-5
这些年有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流行语,成了不少家长和学校的至理名言。为了这个"赢",不少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很多学校也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9.
邸海艳  杜怀超 《辅导员》2010,(14):43-43
长久以来,我时常陷入"教育"二字的思考之中。现行的教育,似乎越来越重视"教",忽视"育"了。尤其表现在家庭上,为了孩子,家长式越俎代庖,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的,什么兴趣爱好?读什么书?参加什么辅导班,就连吃什么饭菜都是家长做决定,孩子只有顺从的份儿,只管接受就是了。  相似文献   

20.
话语     
《天津教育》2011,(9):3-3
年轻父母们要在假期教育上杜绝"功利"。放任自流和硬逼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最好是鼓励和必要的督促相结合。———一些家长患上了"暑期焦虑症",一方面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假期,一方面又担心其生活没规律,学习没计划,就不断给孩子"加码"。最终结果是家长焦头烂额,孩子厌学逃学。陕西师大心理学讲师李瑛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