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厚梅 《留学生》2010,(8):48-48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相似文献   

2.
《中国孩子在海外》一书中有一个在美国读初中的孩子邵司晨,她在《我到底是谁》的自问中写道:“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可在爸爸妈妈眼里倒像个美国人……”她喜欢听老师讲中国的长城,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但她不喜欢上...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漫画     
我的极品室友 早上我喝了室友给的优酸乳后开始狂拉肚子。 下课时,我跑过去问室友:“你给我的优酸乳是不是过期货啊,我怎么喝完就拉肚子?”  相似文献   

4.
校园幽默     
卖笑的英语课上,英语老师给大家讲解laughter这一课。她说:“在国外laughter是一个职业,他们把自己的笑声作为商品来出售,比如给某些情景喜剧配上效果。那么,我们如何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翻译这个单词呢?”“卖笑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约 会小丽收到了一个男生的求爱信,请求晚上在小公园见一次面。而这个人,小丽根本就不认识。在室友的极力怂恿下,小丽在晚上准时赴约了。回来以后,室友们问她感觉怎么样?小丽说:“挺随便的。”室友说:“他很随和,是吗?”小丽说:“不,我是说他长得很随便!”…  相似文献   

5.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6.
不亦乐乎     
(笑不笑由你……) 1.有车吗?乘客:11号去上海的车还有没有啊?售票员车有,票没了。2.好方法室友A:哥们儿,有没有啥认识女生的好方法?室友B很简单,你直接跟她表白就行了。室友A:别扯了,人家都不认识我,不得拒绝我啊?室友B:对啊,然后她就会对你说。我们还是傲好朋友吧。  相似文献   

7.
瞬间     
《海外英语》2013,(9):62-62
瞬间,我们的距离近了。 去一个学校参加一个小小的展会.推广我的中国志愿者和住家项目,听到左边摊位的那个年轻人跟来访的人也说起中国旅游的事,我就好奇地看了一下,他是个美国人。我又看看右边的摊位,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很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走上前问她:“你这个是什么?”她说:“是一个暑假的leadership夏令营,很好玩的。”我说:“你参加过吗?”她回答:“是的。”  相似文献   

8.
准备聚会     
“也许她有不顺心的事呢?”我提醒说。卡乐对我的话一点也不以为然:“不顺心?老师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她惟一不顺心的事,大概就是带我们去哈尔坦实地学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我们折腾个七死八活。”“她看人的时候,如果不那么凶狠狠地盯着就好了!”小萝卜头说。施黛菲点点头:“对!她的眼神简直能把保险柜都烧穿。”我心里很清楚他们说的是哪种眼神。“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她最近一段时间很爱打扮。”卡乐说,“她穿的裙子又短又紧。上次我见她穿着这身衣服上她的破汽车,差一点把脚给崴(wǎi)了。”“你也注意到了?今天她…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不省心的女儿 问:女儿上五年级,在班里学习处于中下游。她主要的问题是懒惰、贪玩,不求上进。自己做得不好,还不允许别人批评她。每当我指出她什么地方不行,她就会大发脾气,还眼泪汪汪地说我“根本就不爱她”,“还不如不要她,去给那些好孩子当妈算了”等等。我真不明白,她怎么就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让人省心呢?  相似文献   

10.
唠叨的随想     
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爱唠叨的妈妈,这一点,我很清楚。唠叨是父母说服手段贫乏时的“自娱自乐”,是阻塞沟通的语言碎片,是亲子交流中的“败笔”。所以,我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唠叨,也自认为是个不爱唠叨的妈妈。但我仍然有过被女儿斥为唠叨的时候———女儿上初中时,我和她说其他任何话题都像个知心朋友,惟独一谈到她的学习,她扭头就跑。“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就走了?”我忍不住要喊住她。“你老唠叨烦不烦呀。”她扔下这么一句话,噎得我直发愣。我唠叨?我还算爱唠叨?看着她迷恋武侠小说和漫画,对学习总不上心,明明有十分的潜…  相似文献   

11.
正01表妹念大二,前阵子问我:姐,我那天陪室友做头发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青春。我问她:怎么了?表妹说:就拿我室友做头发这件事说吧,她烫发、染发、剪发,一共用了四个半小时,我在那里坐得精疲力竭,因为答应要陪她,中途也不好说走,我就在那儿边玩手机边等,手机没电了,我就发呆似的等着她。我就突然问自己,我是来干吗的呢?一瞬间就迷茫了。  相似文献   

12.
张伟用 《留学生》2012,(9):56-57
她,美国名校博士,本有机会留在美国大学和世界500强公司傲一流的研发人员。却毅然抛开了原有专业的束缚,回国投身美国留学申请服务。对留学情有独钟的她。是怎么看待、分析留学申请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的呢?  相似文献   

13.
老师,我最近有个想法特别强烈。我的班主任老师是教英语的,但我不喜欢她。因为我觉得她有点势利,对那些家庭背景好的同学特别偏心,对那几个同学特别好。而且她挖苦人特别尖酸刻薄,一点不给人留面子。这样的老师太让人失望了!看到她我就烦,有时见到她,我就躲着走。只要上她的课,我就不听,英语作业就是不写,看她能把我怎么的?跟我有一样想法的同学有好几个呢!  相似文献   

14.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了美国教师达林在中国之行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不少中国教师请教她“在美国学校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里作示范。不问“创造性“能不能“教”?只问“怎样教”?这说明我国教师是相信“创造性”能教的。达林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她更困惑的是,“无论她怎么解释‘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中国教师都不知所云。”当达林回国,在实习汇报会上,说到这一问题时,黄全愈先生着实为之震动;因为“创造性”这个被中国教育界长期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梦醒时分     
晚上,不到9点,我就被老妈赶上床,准备睡觉。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中,忽然,一艘飞船出现在我面前,飞船上下来一个天使:“徐嘉璐,你好!”我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当然知道。”她神秘一笑,“你有什么烦恼吗?”我噘着嘴说:“我不想去上学…‘噢,那太简单了,我们星球上的人都不用上学,去我们星球吧!”“真的?”我半信半疑地跟着她上了飞船。  相似文献   

16.
唐诗璐 《辅导员》2009,(11):I0015-I0015
大表姐很喜欢读书,每天书不离身,世界名著、古今奇谈、散文诗歌,应有尽有。她读起书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透明的。我总是叫她“书虫表姐”。可她却不以为然,说:“多看几本书怎么就成书虫了?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就是那个饥饿的人,书就是我的食物。”瞧她,多会狡辩!  相似文献   

17.
“你晚上一个人怕不怕?”室友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和我闲聊着,我知道她的动作很轻柔很慢,话语里也满是对我的担忧。我冲她笑笑说:“没事!你知道的,我从来不怕。”她回过头来看着我,欲言又止。我摆摆手,“快走吧!别让人等急了。”  相似文献   

18.
蚌与珍珠     
我在美国读书时,我的室友是日本人,她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颗珍珠,是母亲在她离开日本赴美求学时给她的。  相似文献   

19.
敲门就进去     
钟英 《课外阅读》2009,(18):56-56
一个姑娘经历了诸多的挫折,怎么也找不到成功的入口,很是迷茫。一次,她到美国旅游,在旧金山市政厅参观的时候,信步来到市长办公室门口,她不由自主地敲了门,谁知,一个壮实威严的保镖走了出来,惊问道:“小姐,我能帮你什么吗?”她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顿了一会儿,心想,既然敲了门,那就进去看看吧。她精神十足地对保镖说:“我能进去看看市长吗?”  相似文献   

20.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我说:“有个18岁的女生跟我说她找了个35岁的男朋友。我想不通她怎么找了个比她大这么多的男人,找个同龄男生不好吗?这年龄也相差太多了吧。”在场的另一个朋友也很诧异:“35岁?她找了个35岁的?不会吧。”一个女性朋友却说:“我还是能接受的。我接受不代表我会这么做。我自己肯定不会找年龄相差这么大的人。其实我真心觉得没必要总去评价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