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2.
16世纪宗教改革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旧有的政治体系遭到破坏,神权与王权并存的双重社会结构被王权至上的一元结构所取代。神权、王权与议会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宗教改革过程的始末,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政治观念的演变,这些演变促成英国走向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获得独立自主的国家尊严,唤醒英国人民的民权至上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3.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其中举足轻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论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与影响,揭示其历史必然性,指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16世纪国家宗教改革完成和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极为关键和必要的一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面地考察英国宗教改革得以发生的原因,从国家与教会的二元结构、异端传统、人文主义及亨利八世离婚案等因素入手,提出了英国宗教改革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英国中世纪社会历史的演变及欧洲政治局势的变化,对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评价的传统观点─—“不彻底”说提出质疑,高度评价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对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宗教改革,作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决战之一,经过了较长的时期。文中论述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时期宗教改革的诸问题,特别是其中萨默塞特主政所展开的宗教改革的一些问题,及其垮台的原因。本文依次论证了亨利八世的中间路线与改革派执政,萨默塞特公爵主政,及其所开展的宗教改革舒缓进程,萨默塞特的倒台;并且指出此后英国改革更为激进、迅猛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英国宗教改革中的爱德华六世改革进行了详细的个案研究,考察与评价了萨默塞特执政时期与诺森伯兰执政时期先后实施的各项宗教改革措施,并对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爱德华六世宗教改革是对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继承与发展,并为以后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1534年宗教改革议会的第六次会议上,英国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王代替教皇成为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同时英王也以此确立世俗事务之外对精神生活的权威。由此,一种新型的教会与国家关系得以确立,政教二元体制消失,政教合一的趋势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前,英国教职界既向罗马教皇纳税,也向英国国王纳税.国王的征税份额高于教皇,且教皇所得款项中的大部分税款被国王占有.这一事实加剧了教皇同英王的矛盾和斗争,助长了英国教职界对英王的不满情绪,对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亨利八世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代,其中尤以政治、宗教变革突出。在这一变革中,议会作为国家的一个政治机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英国历史学家历来对这个时期的议会,特别是1529—1536年持续长达7年并通过一系列宗教改革法案的所谓‘‘宗教改革议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评价。本世纪英国都铎王朝史权威波拉德和埃尔顿均认为“近代议会”应以亨利八世时期为开端。英国一些历史教科书甚至说,这个时期建立的新型的君  相似文献   

11.
宗教改革对15-17世纪的英国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兰格伦的《耕者皮尔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莫尔的《乌托邦》和斯宾塞的《仙后》等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宗教改革与英国文学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揭示英国当时的作家通过宣扬人文主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影响力,同时展现出不列颠民族的觉醒意识和斗争勇气。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社会形成一种特有的二元结构,即代表王权的国家和代表神权的教会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的权力争夺深深影响到整个中世纪的社会发展形态。始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彻底变革了英国社会的统治权力格局:世俗政府首脑国王成为英国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最高掌控者。宗教改革对英国大学与世俗政府关系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的西欧,处于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时期。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也在各国宗教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危机。在此种情况下,英王亨利八世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他无意于教义的探索和争论,而旨在加强专制王权统治和确立民族国家的主权。因此,他得到国内成长中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这场改革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成长,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使亨利八世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英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由英王亨利八世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亨利八世的离婚案是促使这项改革爆发的导火线,但改革阿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深刻社会历史原因,正是这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才使亨利的改革成为可能,使英国的改革得以成功完成;改革巩固了封建王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在英国的权势始终没有达到象西欧大陆那样君临一切的主宰地步.教会对思想的压制,也从未达到象西欧大陆那样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一时期英国少有异端,教会及社会对异端的态度一般都不极端.在不同程度上,社会对信仰宽容的默许和容忍,是宗教改革前英国宗教和社会的基本状况,也构成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背景.  相似文献   

16.
《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创作的一部历史剧,讲述了英国国教在国王的直接领导下,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独立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莎翁对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女王这都铎二君治下的英国持肯定态度,该剧对不列颠人民亦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亨利八世时期的宗教改革遭到了保守派贵族以及习惯于旧传统的民众的反对 ,为了把改革进行下去 ,当时的首席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在亨利八世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 ,包括《叛逆法》的修订及其实施、侦缉与告密、武力镇压等等 ,这些措施保证了英国的宗教改革得以推行 ,并且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相似文献   

18.
英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文化与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英文《圣经》的出版及福克斯所撰写的《英烈传》给以后英国文化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教育进一步走向民众,所有这一切都为以后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宗教改革见证了亨利八世君主形象的巨大变化。《至尊法案》颁布以后,亨利八世及其大臣聘请了一批绘画艺术家来创作作品,以宣传国王的王权至尊。这些画作除了强调国王的王权外,还体现了亨利八世对于国家的一些构想。与此同时,这些画作还反映了当时政治现实和文化潮流。对于这些材料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对宗教改革时期的英国政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19页《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图中标有“联合省共和国”,恐怕标得不对。因为,根据图示可知,尼德兰地区一部分是天主教区,一部分是新教与天主教继续斗争地区。而联合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信奉加尔文教,应属于新教区。所以标“联合省共和国”与图示不符。而且我们知道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上半期进行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是16世纪初开始的,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都是16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却是16世纪下半期进行的,即1566年至1581年。尤其联合省共和国的建立已是16世纪末,所以宗教改革后,尼德兰革命前,尼德兰地区应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