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植的《白马篇》是魏晋游侠诗的代表作。曹植使游侠第一次进入诗歌创作领域,并升华了先秦游侠思想的价值取向。曹植的游侠诗无论是在诗歌体式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为后来游侠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诗歌范式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游侠诗是李白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游侠诗不仅填补了汉之后史书对"游侠"记录的空白,也对传统的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指引和规范,后世许多文人志士,也常借用游侠形象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李白塑造的"游侠"形象,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向上、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3.
学界普遍认为《游侠列传》在正史中的消失是游侠的存在受到强力镇压的结果。事实上,史家对游侠精神所进行的主流化加工才是正史中《游侠列传》传统中断更为直接的原因。这种加工突出体现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它一方面继承了此前史书中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的限定、事迹的选汰强化了原始游侠精神与王朝政治相融的部分,将其以"义"或"名节"的形式纳入主流文化,因而从根本上取消了《游侠列传》"记志漏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诗歌的鉴赏方法颇多,如抓住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理学诗是在一定的社会世情及学术思潮中涌现出的诗歌样式,它破解了传统诗歌的规范,以理入诗。若"理辞相当"且融合自然就成为诗中精品的"理趣诗";若"理过其辞",甚至"唯理无辞"则成为人们诟病的"押韵语录"。失范的文学作品或非文学化的文学形式违背了文学创作本身,从而也将自己排出了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刘颖 《考试周刊》2012,(13):45-45
诗歌作为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类生活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各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学应重视发扬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和方法,但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把我国悠久的诗教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在诗歌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对诗歌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观照传统与现代的思维悖论对近代文学革命造成的文化困境,"诗界革命"无疑具有标本的意义。从"新学诗"到"新派诗"再到"新体诗","诗界革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和调整。思想启蒙与诗歌创新在具体实践中的龃龉,体现了近代启蒙者皈依传统的集体无意识。传统思维和逻辑结构没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转换,极大消减了"诗界革命"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丽娜 《考试周刊》2009,(17):42-43
本文将诗歌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具体从语音模式、格律模式、标点、布局和语域及物性、主体、衔接等方面对Thomas Hardy的战争诗"The Man He Killed"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上述各个方面的文体意义是如何共同实现这首诗的文体意义并深化全诗的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孔子提出"诗可以怨"以来,"怨"不仅成为诗歌的功能,也逐渐成为诗歌审美的标准。钟嵘在《诗品》中评价诗歌时,"怨"亦成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旨在分析钟嵘"怨"的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了文学传统,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植一生崇尚自由,渴望能建功立业,可又怀才不遇。其本人与“白马游侠”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他正是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的理想寄托在“白马游侠”的意象之中。“白马游侠”的诗歌意象是曹植理想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曹植一生崇尚自由,渴望能建功立业,可又怀才不遇。其本人与“白马游侠”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他正是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的理想寄托在“白马游侠”的意象之中。“白马游侠”的诗歌意象是曹植理想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网络媒体影响的扩大,"仓央嘉措诗歌"以网络歌曲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广为流传,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与追捧。"仓央诗热"的出现并非偶然,仓央嘉措身世本身的传奇性提供了可供炒作的"噱头"、诗歌本身极易入乐改编传唱的特征都使"仓央诗热"成为可能,但是真正打动人们的,还是苍氏诗歌敢于突破戒律、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精神与气质。  相似文献   

14.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元散曲中的情变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弃妇诗模式,展现了一副副的"泼妇"百态图。而这些与蒙古族游牧文化注入后人们的妇女观、婚恋观、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联系李白的生平和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展开了分类分析,认为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是李白思想的主体,也深深地浸透于他诗歌的剑意象之中。此外,剑意象也寄寓了李白的游侠精神和对纯真友谊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与海子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固定而独特的意象,如"麦地"、"村庄"、"黑夜"等。除了这些意象以外,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也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因为海子的"桃花诗"没有继承传统,完全是他自己独创的,并且与当代诗歌中的一些描写桃花的诗歌含义也有所不同。他诗歌中的"桃花"与"血"、"火"等意象相关联,象征着死亡与毁灭。而海子也是以"桃花"自喻,暗示了自己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新版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中选编的文章。此诗以"梦"为主线,一方面,通过作者在梦中神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出了作者对于奸佞当道的腐败政治的愤恨,另一方面,作者也表达了对于自由光明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向往。此外,从诗歌中也不难看出,作者本人的思想是"儒"、"道"交互的,这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而且直接作用于诗歌谋篇布局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因此,对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文本解读、思想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赵杨 《考试周刊》2012,(71):20-21
威廉斯的经典名作《寡妇春怨》有别于西方的传统诗歌,其主题与意境更接近于中国古典"闺怨诗"。我国宋朝诗人李清照以女性视角创作的《武陵春》在古代闺怨体诗歌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