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执行"的结果。教师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其课程执行力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构成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要素包括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包括实行专业引领、开展案例研究和鼓励同伴互助等。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程政策执行力直接影响课程政策执行的程度与效率。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是我国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薄弱之处,执行主体对课程政策的有效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执行主体视域看,县域课程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缺乏对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自觉性、创造性以及专业能力和信念。从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制订方式、组织制度建构、政策宣传以及评估督导等方面予以分析,能够有效增强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宋林飞 《上海教育》2011,(11):68-69
教研员课程指导是指帮助教师提高课程执行力的活动,包括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开发力和课程教学活动落实力等。课程指导力正是教研员在这种活动中显现出的对教师"给力"的能力。当前,崇明县新课程推进工作处在攻坚阶段:三类课程的协调推进、课堂教学的实践变革、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等进入到了"深水区"。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概念、类型、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评价构成了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的基本框架。教育政策执行力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及其人员准确理解教育政策目标,并通过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等各种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教育政策的能力。研究教育政策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个体要素和组织要素,其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政策自身质量、执行主体、执行客体和政策资源。对教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有利于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课程执行力,简言之就是贯彻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力、教学实施力、教学评价力等能力因子。而教学设计力是提升课程执行力的基石。教学设计力包括教学目标叙写力、教学策略选择力、评价方式开发力,创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应相互匹配,使目标、活动、评估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课程政策执行是课程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课程政策执行。当前我国对课程政策执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执行力的研究、课程政策执行范型研究、影响课程政策执行的因素、课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高课程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建议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及其角色定位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左右一个地方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分教育质量平庸与卓越的明显标记。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校长在现实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课程政策、校长自身执行能力、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执行力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校长课程执行力以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政策执行是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目前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存在一系列偏差,主要表现为:资源供给总量满足需求,但供给结构仍需优化;财政投入保障落实较好,但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教条件得到改善,但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逻辑和执行能力、多元执行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政社之间的信任关系、农村社会的环境特征是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成因。规避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偏差,应提升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力,构建协同信任的政策执行机制,促进政策执行深度嵌入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1.
高校执行力与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通过分析高校执行力的变化过程,我们将其分为行政力影响和内生性推动两种模式。执行的主体、环境和行为方式等是形成执行力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素质与能力建设、改善执行环境、优化执行行为、控制执行过程等提升高校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在新课推广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校长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受到课程政策、校长自身执行能力、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执行力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必须掌握以下策略:确立明确的课程思想,增强自身的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创建课程执行力文化.  相似文献   

13.
建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控与可评相结合、平衡与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全过程设定的指标体系由课程管理力、课程执行力、课程研究力与课程改革力四大指导性指标组成.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程执行力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它彰显了教师课程执行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课程执行的政策依据,突出了教师课程执行的自主权利。在实际的课程执行中,教师课程执行力具体作用常常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创生性地执行课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依托,充分用好课程权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推广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在课程推广中的角色变革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校长的课程执行力是课改的关键所在。校长在现实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课程政策、校长自身执行能力、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执行力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校长课程执行力以促进课改的发展,必须掌握相应的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课程的终端执行者,其执行力是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课程执行要素包括课程执行意识、课程内化能力、课程创生能力、课程重组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等,其中课程创生能力是核心要素。教师在课程执行时需对课程环境、课程主体、课程流程、课程目标等因素进行逻辑分析,以保证课程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及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中层干部执行力强弱决定着学校整体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院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认真分析影响中层干部执行力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促进学校的发展。影响中层干部执行力因素的有执行主体方面因素,包括干部的责任心、领悟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学习力和人格魅力;执行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因素包括领导水平、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奖惩机制、人文关怀;执行客体方面因素主要是中层干部的下属和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程能力具有独特的专业个性与特质,直接影响着教师"卷入"课程改革的深度和效度。就其关键要素而言,主要包括课程理解与表达力,课程预见与执行力,课程建构与评价力。教师课程能力应该在教师建构"自己的课程"的亲身尝试和经历中不断锻炼和成长,这样一种不断成长的能力发端于教师自身的积淀,走向儿童学习的深处,最终回到课程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共享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