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文登实验小学建立了“班级教育会诊”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诊会”。“会诊会”由班主任主持,科任教师参加,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通过对学生异常言行的分析,及时对有问题的孩子进行矫正。“会诊”中做到知其情、解其性、触其心。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班主任制定出有效的矫正方案并把矫正方案通报给各科教师。此举有利于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班级教育会诊”月月到位!山东@李大杰  相似文献   

2.
教育会诊制:问题生教育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创新性地转化问题学生?本文的回答是:实施“教育会诊制”。教育会诊制是借鉴医院的会诊制度,对学校的“病人”——问题生进行多主体、多方位合作诊断的制度。具体来讲,它是关于问题生教育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对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经常反复性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专家、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合作为基础,通过整合教育力量、集体诊断,形成适合问题生转化的方案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我校开展的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会诊”研究,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聚焦于两方面:一是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二是良好学生集体的培育。其主体实践包括预防教育、诊治教育以及学生自主教育和“绿色通道”机制等拓展模式。其中预防教育和诊治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两条工作主轴,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教育共同体。“会诊”的拓展模式是对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5.
教育会诊是指学校牵头联合德育工作者、学科教师、专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运用相关理论一起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提出教育学生的具体方法、措施并加以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基于教育会诊,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课程,通过明确课程理念、构建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实施课程评估等措施,加强红色教育课程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会诊式行动研究”模式的指导思想“会诊”原本是指各科医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我们将此“会诊”运用到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会诊式行动研究”,“会诊”的对象是某位教师的某堂课,“会诊”的医生是参加校本教研的全体教师,通过教师的“会诊”,对教师的教学各方面把脉诊断,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分析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进行调理治疗的过程。会诊式行动研究是反思性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更注重自我反省和集体协作反思,在“会诊”中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反思修正。同时会诊式行…  相似文献   

7.
卢俊才 《宁夏教育》2003,(12):57-57
“会诊”是集专家之智慧对一些疑难病症进行诊断的过程。时下学校教育把“会诊”一词引入,站在新课程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新理念的渗透,是新课程不断实施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将“医疗方式”和“教育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学校提出“会诊”,其目的和方式是就某一位学生的成长或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显露或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集思广益,寻求最佳的教育方式充分体现和促进教育者的合作精神。把“会诊”视为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教育中的新生事物,必将经历“提出→实践→完善和发展”这三个重要阶段。1.问题的提出。现…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医生一样,都应具备一种“诊断”的能力。作为一名医生,他在医疗上所作出的每一个诊断,由于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必要时还要会诊一番;作为一名教师,他在教育中所作出的“诊断”,虽也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有时则失之随意,以致出现明显的“误诊”。不妨来作一个小小的测试:……  相似文献   

9.
教育会诊制是问题生教育研究的一个新方法体系,这一研究的展开需要解决诸如概念、本质及功能等基础性问题。教育会诊制是关于问题生教育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它对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经常反复性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专家、  相似文献   

10.
李庾南 《江西教育》2002,(18):18-20
一、“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是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高度民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主动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主体性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向是:运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交往开放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以良好的心情去面对学生,并在教育中影响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教育和待人处事。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心情传染。开展“心情”教育,教师的爱心是关键。“心情”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以满  相似文献   

12.
我校于1996年提出“我能行”教育,从学生、教师、家长3个层面,在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评价、家校协作等方面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我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评价的作用也日益显出来。在“我能行”教育的探索中,我们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调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2001年,我校申报并独立承担了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全校师生分成“学生成长性评价的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等于课题组,对师生发展性评价进行了新的探索。目前,我们推出了《光明小学学生成长手册》(以下简称《学生成长手册》)、《光明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光明小学教师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自控、他控评价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人”是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成果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培养人”是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其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它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任何研究,不管课题是大是小,范围是宽是窄,只要投身于其中,教师就需要阅读和查找大量资料,主动接触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思絮     
◎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最失败的教学是使学生厌学,是教育的最大悲哀。◎不懂科学教育的教师,教育不出懂科学的学生。◎转变一个差等生的意义不亚于使一个优等生考上大学。◎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每个教师都是一个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首先热爱学生。因此,与其说“尊师爱生”,不如说“爱生尊师”。◎“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方法是最高境界的教育:当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学生却没有感受到自己正在接…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热忱和关切、榜样和信念.可以说,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后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赵艳 《教书育人》2009,(8):64-6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定位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词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8.
“主体”教育的变革与“对话”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会诊制是问题生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这一研究的展开需要解决诸如概念、本质及功能等基础性问题。教育会诊制的基本涵义是关于学校解决问题生转化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它对凭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经常反复性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专家、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合作为基础,通过整合教育力量、集体诊断,形成适合问题生转化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其本质是多元主体的合力教育。其功能是改进、界定权利边界、研究与罄合.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活动中,谁是主体?教师、学生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历来坚持“教师中心论”、“教师主体论”,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权威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