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中有"eye"的词组很多,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的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本文从认知角度,通过分析认知投射、容器、颜色、情感、能力、方位和通感隐喻等来分析"眼"字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菊菊 《文教资料》2012,(32):129-13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中"爱"的隐喻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具体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英汉语中"悲伤"概念隐喻的异同做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认知解读。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和认知体验,英汉语中"悲伤"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又体现出个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使人们对大自然及各种抽象的活动产生具象认识。文章对1991年罗竹风版的《汉语大词典》中以"心"开头的词语进行了统计,并从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说明了隐喻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本途径;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和互动的关系;两种认知方式在"眼"的语义延伸中共性大于个性。  相似文献   

7.
以大量翔实的与颜色词"黑"有关的隐喻表达为语料,从跨文化角度对英汉语中黑颜色的隐喻认知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黑颜色隐喻认知是如何根植于英汉文化中进行探究,以期能帮助英汉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时减少语用失误,进而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和出发点之一。"口"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隐喻认知的理论以及人体隐喻化的三种类型,即: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结构映射,非人体域反过来到人体域的映射,以及人体域内部两个器官之间的映射为基础,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口"的隐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悟"概念是一类比较常用的语汇。以汉语和英语为语料,剖析"悟"概念生发于"光"概念的认知根源,进而对"悟是光"概念结构生成过程中人类的隐喻化和范畴化发展机制进行了详细说明,旨在依托认知规律,对概念的隐喻化取象和范畴化拓展路径提供进一步的实践操作性借鉴。  相似文献   

10.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英汉两种语言颜色隐喻和翻译既呈现出共性,又因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文章通过对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对比分析,从人类对颜色的认知、英汉语颜色隐喻认知同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差异等不同角度强调英汉颜色词的民族特性,旨在加深人类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和正确翻译英汉颜色词。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通过对汉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为代表和英语的"UP/DOWN"作相应的对比,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状态、社会等级、数量"这四个概念域内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习得过程中 ,广泛存在于汉语中的隐喻 ,特别是积淀着文化内涵的隐喻构成了留学生掌握汉语的难点。教师通过对高频隐喻及结构隐喻的分析和讲解 ,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惯用语、词、句乃至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听说写的言语技能 ,在汉语的综合运用上取得突破 ,并进而形成推理、认知汉语中不断生成的新的隐喻语言的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云南方言虽然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还保留着语言演变的痕迹。"帮"字通过隐喻认知,将其本义"鞋的边缘部分"即"鞋帮"由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隐喻为另一个认知领域,即表示"程度高"的意义,这一过程与副词发展的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但是用它来分析具体例子的却很少。对汉语中"山"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首先介绍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基本特征,转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汉语中"山"的隐喻、转喻、隐转喻互动现象,加强了人们对"山"的认知机制的理解,也为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从具体层面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火"是人类早期理解世界、理解宇宙的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人们借助"火"这一具体的认知工具来理解抽象的事物,衍生出一系列与"火"有关的隐喻。拟以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对汉语和英语中与"火"相关的隐喻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共性和个性及其原因,丰富了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微观层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小句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汉语的句法分析。英汉语言在心理过程小句的表达上既有一定的共同点,也有一定的相异性。本文采用《围城》和《简爱》中的汉英语料,对表感觉、感情、认知以及隐喻式的英汉语心理过程小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由"feel"和"觉"等所体现的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机制,两者常常相互作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Niemeier的关于"心"的研究和Deignan的从转喻到隐喻的五个渐变类别都表明转喻是隐喻的基础,在从转喻到隐喻的过程中存在着连续性。在阐述从转喻到隐喻的连续性的基础上,运用Geeraerts的棱柱形模式分析了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18.
空间概念是时间隐喻的重要源域之一。"上—下"空间—时间隐喻表达丰富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并不是汉语的专利。藏语、英语、俄语、芬兰语等语言也存在同样的隐喻及表达。由于认知、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留学生对汉语的"上—下"时间表达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概念整合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认知过程,对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深入描写和阐释。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像狼一样凶残"为例,探究英汉动物词隐喻的意义构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柳学永 《考试周刊》2009,(32):32-33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眼”的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两种语言在“眼”的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眼”的表达之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这是因为英汉人体隐喻同样源于身体经验.具有共同的生理、心理基础,即认知的普遍性。同时,英汉人体隐喻在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