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贾平凹具有自觉的艺术意识,除了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具有为实现此种审美认知所使用的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贾平凹小说的艺术技巧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化用中。贾平凹对传统文学理论中虚与实的理解,小说与说话关系的理解,以及从民间和古语中寻找好的语言等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就是从文学表现的技巧上对中国传统审美元素的创新和突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情绪。  相似文献   

2.
杜光 《教师》2010,(14):121-121
贾平凹的小说有着辉煌的成就,他的文学语言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本文试从其小说来论述他的文学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3.
杜光 《教师》2010,(11)
贾平凹的小说有着辉煌的成就,他的文学语言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本文试从其小说来论述他的文学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借生活之恶逼出艺术之美,作他牧歌的咏叹与沉重的悼唁,他以缺失观照缺失,还原了生活现场,疯癫、非理性的话语与行为实际上是贾平凹关于社会变革的命名和按语。贾平凹处于新旧结合的夹缝中,暗淡地转看周遭此起彼伏的尘世人生。贾平凹写了社会变迁,同时,社会变迁也写了贾平凹,特别是他的困境。贾平凹叹息田园生气的不再、一种生活方式的消逝,从而深化了他关于困境的反映。小说的琐碎写法正是困境看法的映射。贾平凹热心于“裂变”的试验,秦腔是贾平凹的精神药方。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叙述.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而又要坚持民族的艺术形式.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感人故事的狭小圈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他的小说创作自"商州三录"开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小说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表现复杂多面的人性.贾平凹表现这些世界性主题时,运用的是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小说《秦腔》融入了作者对关中地区农村生活的深切体验。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乡亲、那里的语言,同样浸染了贾平凹写作的整个过程。文章以《秦腔》中的语言为对象,从语言的通俗性、幽默性、哲理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出发,对其语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贾平凹作品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创作中的禅的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平凹创作中的禅的超越首先表现在对语言和理性的超越,这尚属禅的表层超越;对意识中的生命与万物和时空的隔阂的超越则是其创作对禅的深层超越。贾平凹创作中禅的超越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探索有关。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10.
押贾平凹的故乡商洛山地,既有中原文化的儒性平和,还有楚文化的神秘浪漫,影响到贾平凹的文艺气质,就非单纯"慷慨悲壮"之北方气质,也非单纯"柔美宛转"之南方风格,有多元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影响文学创作,具体到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关系方面,商洛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贾平凹的艺术气质,使其禀赋中自有一种风流俊秀的飘逸之美;贾氏小说世界充满魔幻和神秘意味,这又与广布商洛民间的巫术崇拜有关;贾氏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民间方言和古语,不仅仅是为了抵制语言的流俗和粗鄙,而是借助方言的运用,彰显着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不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热衷于在小说中进行虚幻意象的建构,但他的小说又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贾平凹对现实的关注又是与虚幻意象的描绘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一直在尝试着西方小说观念的本土化和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以散点透视式的聊天体去表述生活的日常性、琐碎性、原生态,以日常琐事、奇闻异事的破碎性、神秘性构建他的整体的意象世界,站在乡土立场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的艺术个性造就了他,但也阻碍了他对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废名的小说语言特征鲜明,别具一格,表现在小说文本中就是不断实践各种语言探险。他在小说语言探险方面采用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不合语法的陌生化,古典诗词的现代化,方言词语的原初化。这些艺术成就使得他的小说语言在表达和阅读上取得了双重的审美效果,展示了一种突破语言表达限度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贾平凹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意识并不断通过创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作家.和新时期先锋作家们不同的是,贾平凹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因素中,寻找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去发掘新的表现.贾平凹小说艺术意识中重整体、重精神、重意象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姜曼 《现代语文》2010,(3):23-25
"变异性"是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而"变异"最终是为了实现"陌生化"。在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就有不少新奇性、生疏性且耐人寻味的"陌生化"的文学语言。本文具体分析了贾平凹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在激活旧词、自造新词、巧选词语、方言土语文明化、口头语言文字化这五个方面的体现及其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创作风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平凹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现代派荒诞艺术融为一体,注重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精心垒砌女性形象大厦,追求质朴、简洁的语言和幽默、嘲讽的笔调。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乡土小说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传统,也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贾平凹具有强烈的世俗关怀精神,对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小说写得好,贾平凹的散文也独具一格。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静虚村记》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散文都是以短小精悍见长,他的散文在语言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强调散文要"韵味"十足,内容充实。本文旨在对贾平凹早期的散文集《月迹》的创作语言特色做一个概括的分析,来欣赏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分裂性。一方面,贾平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或传统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他毕竟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具有受都市文明渲染的观念意识和价值立场。所以他具有乡村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因子,而这二者常常表现为矛盾冲突,使他常常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贾平凹主体人格的分裂性。主体人格的分裂性反映在其乡土小说中就造成了他的乡土小说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