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发展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理论和在认识论中引入的群众路线等认识论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美学对话思想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根据主客关系的变化 ,西方美学对话主义思想经过了三个阶段 :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意义上美学对话、德国古典美学中认识论对话向本体论的过渡以及现代西方美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实践论》的理论特色——纪念《实践论》诞生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不同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研究人的认识问题。认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中的重要著作。它以自己特有的理论特色,彰显了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思想预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为思想预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思想预测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因此,要实现思想预测功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主体和客体的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在微观领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奠基者,他在《人类理解论》中详细地论述了感觉经验认识论要优于理性主义的基本思想。本文从洛克认识论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洛克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反思洛克认识论的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为今后学术界研究洛克经验论思想提供一些简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客体关系历来是哲学认识论上的核心问题,也是西方哲学认识论上的核心问题。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特别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西方哲学同古典西方哲学相比,认识论问题具有更突出的意义。二十世纪西方的哲学家们,大都反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哲学不是世界观,而是认识论。在强调认识论思想的指导下力图对主客体关系问题作出新的陈  相似文献   

8.
拓扑学的基本思想在于从连续变化中寻找拓扑不变性和不变量.其哲学意义在于:一方面将因果作用关系和时空关系统一起来,为建立基于"流变"基础上的可知论和同一性理论提供了结构工具,克服休谟以来的语言哲学为主的认识论的根本缺陷,使现代认识论最终摆脱实体观的本体基础,而成为奠基于流变本体上的科学认识论;另一方面能够理性地理解精神的流动变化和不确定性,从而提供统一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事实和价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构工具.  相似文献   

9.
劳丹通过对一些历史实例的分析表明,以所谓"均变论者"的眼光来看待方法论史,认为科学哲学的过去与现在处于同样的若干因素影响之下,那么将无法获得对于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历史性认识。劳丹主张,应当回到科学史、从科学思想的变化中寻求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变化,不应当一味从哲学史和认识论史中寻找科学哲学变化的源头。方法论史并不仅仅是认识论史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现代主义的深刻危机,并且提出超越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利奥塔德的后现代认识论集中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他紧扣后现代社会中的知识状况及其功能性质的变化,拒斥了以统一性原则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确立了以差异性原则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认识论。抛弃整体和统一,崇尚局部和差异,构成了他的多元视角主义的基本立场。从他的思想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是怎样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围绕慧能“嗣法三偈”所展开的禅学和禅宗史研究,角度不同,见仁见智。文章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予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包括“神秀偈”在内的四首偈子,与《坛经》中的传法故事,是慧能后人为“禅宗南宗”思想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神秀偈”并没有如实反映出神秀的禅学思想;慧能“嗣法三偈”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空”,同样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慧能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佛性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三民”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理论源头。严复框定了改造“国民性”的整体性理论架构,之后的梁启超以“新民”为己任进行“三界革命”,胡适立足于“个人主义”发展“平民文学”,周作人强调人间本位的人道主义的文学,鲁迅立足于“立人”思想重塑民族魂的新文学创作,都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存在的外部哲学基础即布鲁贝克的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已成为人们确立高等教育思想的依据,其缺陷及危害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提出高等教育存在的内部哲学基础——人的存在论。人的存在论支撑着认识论和政治论,三者构成的“倒三角”关系共同支持高等教育的存在。从这一理论出发,高等学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小说《彩票》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对表面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民主制度的无情抨击、对人性黑暗的深刻揭示以及惊骇的结尾却使它一经出版便震撼了整个美国。它的作者雪莉.杰克逊更是被誉为"作家的作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和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角色、女性的抗争及女性悲惨的结局等方面总结分析雪莉.杰克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妇女在父权制社会中弱势命运的关注及抗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先秦政治思想中,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认为从传统廉洁文化的角度出发,先秦的"民本"、"贵民"思想可以转化为对掌权者的外在要求和价值准绳。据此,有必要将民本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清廉政治提供坚实的价值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情”“文”在碰撞中实现的统一。“情”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主要指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缘依人的内在情感生活而制定,同时又有人文化的提升,能够对民众包括情感在内的生活起规范引导作用。“情与文的结构性平衡”的道德教育模式不仅是个人道德成就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由带着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思想接近马克思主义的鲁迅与在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思想和文学观念中成长的党员知识分子共同展开的.从二者之间的联合与矛盾看左联时期鲁迅的思想文化形态,则可概括为:阶级理论视野和文化启蒙立场并行,“真的知识阶级”和无产阶级大众二元平等,“个人的无治主义”和左翼阵营意识的消长共存.与左联党团领导人的新旧对立、非此即彼的典型思维相比,鲁迅的思想呈地质层般的“多层累”形态,是一种非政治实践的批判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的运用看,王阳明的"物"有三种意义:一是"外物"的物,即把物当作客观本然的"外物",这种纯粹的认识论视角阻断了存在与"心"的意义关系;二是"意之所之即为物"的物,它可以从意义世界的建构来理解,指明了心与物可以交感循环;三是"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一体之物,它关涉心学的基本感性论,阐明了心物交感的最终依据。第二层义与第三层义内在统一,而与第一层含义相对。  相似文献   

20.
元初书法家鲜于枢"复古"的书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其"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而"宗唐"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复古"书法思想中"宗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