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以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从上古至今朝,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文,抒发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些慨叹,为从古到今的"感时文学"抹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春去秋来甚至夕阳西下都可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伤。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去看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相似文献   

2.
<正>1GU DU DE QIU每每品读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都会有一种参透不尽的感觉:爱,为什么悲;悲,为什么去爱,而且刻骨铭心?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郁达夫为什么悲?而我为什么强作悲伤去领略郁达夫的"悲凉"却又读不到"悲凉"的感伤?  相似文献   

3.
王右军突围     
教学《兰亭集序》,笔者认为不仅要读出"悲"、"痛",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王羲之对生命无限的热爱珍惜之情,解读出作者文章里的清醒、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炽热的爱.我的课堂就有了这样的镜头. 师:同学们都说文章表达了王羲之的悲与痛,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作者由面对美好自然的惬意、欢畅、幸福转瞬即逝转而生痛,道出了人生短暂的痛惜之情. (师板书:人生易逝之痛惜.)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林黛玉"这个饱蘸曹雪芹深挚爱意和无限悲悯的形象,更是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却提不起兴趣,他们不会为黛玉的聪慧而赞叹,也不会因其处境而心伤。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状况,我发现学生读书时没有"入境",他们不能理解林黛玉作为官宦小姐、贾府表亲还有什么身世之悲、难言之苦?没有对人物命运的深刻体验,不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自然只能进行"标签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正>相遇却不能相守,是一场荒唐还是一声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假使人生只如初见,终究只是个"假"字。倘若秋风不必再悲画扇,也只是个若字。一直以为,只要在乎,便可以长久;后来,却不是那么简单。Y说,人的一生都是在错过中度过的。也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将一个又一个拥有的变成曾经拥有;人生又怎外乎把一次又一次擦肩变成永恒的回眸。为了一个擦肩而过再五百年的回眸等待。  相似文献   

6.
教学《人琴俱亡》一文(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遇到这样的问题:王子猷在推断他的弟弟子敬死去时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教师教学用书》上解释说:"子猷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那么,王子猷在推知弟弟死去时,真的不悲吗?那他为什么悼亡时又"恸绝良久"?这不是矛盾吗?  相似文献   

7.
青春     
件为什么我满是欢容泪水却悄悄滚来滚去?我好像听见上帝说这是一出*春的悲容剧他说刁、我们终将谢幕终要徽笑粉离去人生是漫长的回舞曲不到散场终不能言去我们可以犹千许千.为.但.也但.因气.青春@王超倩~~  相似文献   

8.
嵇康在其短暂而略显悲美的人生中,其率真的个性又着实和而不同。然而他留给后人的却是无限璀璨的精神食材,他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当之无愧。他不但在文学领域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而且在哲学领域、医疗养生领域、音乐领域等方面也卓尔不群。本文拟从其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出发,梳理对嵇康的别样解读,以期从其悲美的人生华章中给人以一丝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能容则易     
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是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核心,而素质培养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素质的培养.人格素质培养的首要品格是胸怀.一个教师若没有胸怀就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一个领导者若没有胸怀,就不能容纳人才,就不能把事业推向发达;一个行业的工作者若没有胸怀,就不能与同事相处共事,自然会影响到工作效益.由此可见,胸怀在人格素质中的重要地位,而胸怀的一个标志就是"容".很多人总是自叹人生不易,那么人生为什么不易呢?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有许多时候想到李白。当我苦闷时;当我觉得周围的空气太窒塞时;当我觉得处处不得伸展,焦灼与渺茫、悲愤与惶惑,向我杂然并投地袭击而来时……游过泰山的人一定可以明白,一见那像牛马样大的石子,就觉得不知道痛快了多少,解放了多少。诗人李白的作品对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说真的,他的人生和我们一般人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悬殊,他有悲,我们也有悲;他有喜,我们也有喜;并且他所悲的所  相似文献   

11.
大海与人生     
为什么曹操面对沧海发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英雄感慨?为什么李白面对大海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为什么众多的仁人志士面对大海会心潮翻滚,思接千里,宠辱皆忘, 顿生凌云之志?自从亲自品读了大海之后,才真正领悟了其中的丰富内涵:大海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大海!  相似文献   

12.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今天,教师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沉心静气地思考,因为只有自己的思考,才能成为人生的法宝;只有自己的信念才能转化为人生的实践;只有自己的体认与觉醒,才能身体力行……今天,我们为什么而读书?这问题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而言,就如同我们追问今天我们为什么吃饭,今天我们为什么呼吸一样的荒谬。然而,在现实的尘埃与功利的遮蔽之下,我  相似文献   

14.
茫茫水面上,清风明月夜,客人那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箫声在诉说着什么呢?客人说,他为"固一世之雄"的曹操及其伟业"而今安在哉"而悲慨,为"吾生之须臾"而哀伤,为"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而黯神。客人之悲,悲的是人生乃至宇宙的终极问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流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学校也配套喊"高标准、严要求"。这类话多到习焉不察,脱口而出。听这些话,也没什么感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的人生属于自己,谁和你赛跑?你以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会和你一样赤膊上阵?无论是从应试教育的终点线还是从成年人的"人生中点线",回望教育起点,因为有漫长的过程,人们看到的未必是"起跑"的重要,也未必能看到"高标准、严要求"的影子。教育本是人生礼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同志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为什么?因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有限的世界,而我们要探寻、了解、把握的是一个无限的世界(觉宇宙之无穷《滕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不但可以使人超脱现实,还可以使人在现实界领悟天然之美,消受自在之乐。自然界有多少美致,人生有多少妙趣,在粗心浮气的人看,都忽略过去。经美术家一指点,美就确乎是美,妙就确乎是妙。谁没有看过流水?不过在普通人看,流水只是流水罢了,孔子一看到,便叹气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一指点,滚滚东流的水便含有无限生机,无限悲感。谁没  相似文献   

18.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苦短,历来是诗人反复吟咏的母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借诗抒发情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诗句是诗仙李白的感慨。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是词坛豪放派领袖苏东坡的喟叹!  相似文献   

19.
从"郭大哥"、"郭师傅",到"郭大爷",人们对他的称呼有很多种;从"郭大傻"、"郭大侠",到"郭大使",他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从"铁山楷模"、"爱心使者",到"雷锋传人",他的事迹在一代一代人中传递。郭明义,入党30年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20.
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以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