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加入WTO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而国际经济法由于其独特的调整对象,使得它在对外经济法制建设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国际经济法是构成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宪法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法学中许多部门学科中(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等)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宪法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工作制度,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门独立学科。从宪法的地位来看,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般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的这一地位决定了《宪法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的主导的重要地位。学好这门课程,将有助于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其他法学课程,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票据法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票据法学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4.
教育法学是否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论界尚有争论。本文从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学科体系以及研究体系、独特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法学的独立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教育法学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教育法学是一门较新的、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因而对教育法的地位问题的研究更具有迫切的意义。它不仅与明确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直接有关,而且对教育立法的预测、规划、教育法的制定、实施、教育法规的整理、编纂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教育法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如何界定,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如何,教育法学学科体系的整合度怎样,都是教育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科实践的发展态势和方向。从教育法学产生的动因看:主要有二:一是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二是教育关系的复杂化。教育法学以教育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是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学的中心范畴,教育权利是教育法学的基石范畴。就我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来看,学科自身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科体系缺乏教育法学自身特有的概念,体系内容架构需要进一步整合;教育法学的内在逻辑结构、理论基础、学科性质等重要问题尚需进一步厘清;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各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理论与各专业学科理论交叉、结合的产物,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发展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的兴起和建立适应了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当了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对更新教育观念、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好高师教育等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学科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成为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新的方向,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学《法学概论》应抓住重点左明祥法学亦称法律学,是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独立的社会科学,它的各分支学科构成了法律专业的基本专业课程。法学概论则是对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概括论述,它是为文科非法律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体系庞大,内...  相似文献   

9.
学科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学术制度.学科成熟的标志,一是内在标志,即一个成熟的学科必须有明确的学科主题以及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一是外在标志,即一个成熟的学科应进入大学课程,有学位授予点、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以及学术期刊.我国教育法学的建构处于初创阶段.教育法学的中心论题是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作为部门法,其地位不具有独立性;但教育法作为一门学科,其地位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社会学学科的性质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争论主要在于:它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教育社会学是研讨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的一门学科。有些学者根据教育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社会学;有些学者则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西方这两大派别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辩论。我们认为,这种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是历史地造成的,具有人为的因素。分歧的产生在于所强调的侧重面不同。把教育社会学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或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都是允许的,不能用一个来否定另一个。但是,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的挑战,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三个面向,肩负起两个使命,努力开辟出一条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形成目标明确、理念先进、制度完善、运行有序、效果明显的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二本法学专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基层司法机关、基层政府机关、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人才为目标,应该服务当地区域,应该服务重大战略规划。因此,二本高校必须与地方公检法司联合办学,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地方公检法司共建共享共育。  相似文献   

13.
社科法学是中国的本土概念,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范式。合理性基础是中国社科法学出现的原因,直面挑战、实现价值证成是中国社科法学存续下去的关键。中国社科法学需要坚守法学学科本色;明确其他"社科"与"法学"的边界;克服外来研究方法与生产本土知识的矛盾;以全新的视角建构自身独特的概念工具与话语体系,求得学科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创新原则、创新意义及创新作用诸方面,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特征及规律的研究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后者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问题及前提,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立法主义时代并不能迅速催生法治时代的到来,除去各种宏大叙事的原因外,与应用法学不关注中国现实生活及滑入理论法学巢臼不无关系;应用法学存在研究方向乃至方法论的重大缺陷;应用法学应对其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诸多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法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仁山  李艳梅 《高教论坛》2003,(5):114-116,12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法学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法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诊所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法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法律诊所教学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法律诊所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普及、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基本法》第158条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该条的理解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基本法》的指导思想——“一国两制”原则,笔者认为:《基本法》的解释权首先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享有全面的最终的解释权。在此前提下,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才可以对《基本法》的部分条款进行解释。这种解释主体的双重性和解释权的分割是“一国两制”在《基本法》解释权上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和环境学的交叉学科。构建教育环境学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创立和发展的关键。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法律篇》的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篇》是柏拉图的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法律篇》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怎样依法治国,柏拉图以陌生的雅典人的身份与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进行了讨论,并就法律的起源、立法的目的、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本质和地位、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的具体规定等法理问题谈了系统的看法。《法律篇》一般被视为法理学或法哲学著作,实际上它也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一部法典,它的影响涉及应用法学和理论法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