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不要生宝宝,要生几个宝宝,生孩子这个问题不但我们人类关心,动物们也关心。可是相比于人类,动物的生育计划似乎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有的动物,比如兔子,一生就是一大窝;而另一些动物,比如珍贵的大熊猫,则一次只生一到两个宝宝,就像人们说的"老鼠生一窝,老虎生一个"。同样是生活在野外的动物,为什么有的就是计划生育的"标兵",有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这个地球上的最大种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人类的发展却危及到了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生存。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段扩展,地球上几乎每几分钟都有物种在消失,再不保护这些动物,以后就看不到了,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养殖中,动物由于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控制,便很可能危及动物生命,造成动物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或者引发动物疫情,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为此,我们不得不对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加以重视。本篇文章站在客观立场,针对我国畜牧养殖工作中几种常见的动物疾病进行论述,并分析其病因,在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之后,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几点相应的疾病防控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想 《百科知识》2022,(23):65-67
<正>名称:猪纹陶钵年代:新石器时代尺寸:高11.7厘米,长21.7厘米,宽17.5厘米材质:陶出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猪的崇拜动物崇拜是人类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遥远的远古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崇拜,学界众说纷纭:有人说,那个时候人类先民以动物为食,由于在认知上人类尚未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认为被猎杀的动物与自身一样,有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能够直立的动物。在广大的自然王国中,没有一种动物能够像人类那样直起腰板,挺起胸膛,昂首阔步地行走。就是人类近亲黑猩猩、大猩猩、类人猿也只是偶尔地直立行走,而且还是佝偻着背,弯着腰,并且只是危险来临或争斗时才这样半直立行走。其他高级的哺乳动物,无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都是四肢着地,头颅在前,低着脑袋,双眼向下。人类的直立是非常早的。1978年,人类学家玛丽在坦桑尼亚北部地区发现了几个珍贵的足迹。它们产生于400万年以前。当时,由于非洲大峡谷的桑迪曼山火山突然喷发,又下了一阵小雨,几个人类祖先在经过时留…  相似文献   

6.
刘佳鑫 《百科知识》2022,(30):64-65
<正>各类动物在人类语言文化发展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动物形象也不断地出现在历代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这些动物各自的特点,人类语言赋予了其个体一定高度的精神象征或意义。这样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人类思想与这些动物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生动的渊源关系,而且丰富和完善了现代人类文化的语言。由于中俄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自然地理、文化习俗的差异,使两国赋予对每个动物的具体象征意义也有显著差异。文化语义特点与翻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翻译的灵魂及其价值并不只是让普通读者读懂译文,  相似文献   

7.
陆凤珍 《科教文汇》2014,(23):117-118
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动物词汇更是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会话中。因此,对动物词汇的研究历来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Palmer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人对动物的情感都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本论文是关于动物词汇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文化差异,动物词汇在汉英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最好的地震预测技术只能提前几分钟发出警告,但在地震发生之前,蛇类逃离它们的巢穴,奶牛停止产奶,是不是意味着动物们知道一些人类不知道的信息?如何让动物帮助我们预警呢?动物与自然界要素的联系观察动物活动来帮助人类生存,这可以追溯到上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在人类的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些面目狰狞的幽灵究竟来自何方?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来自动物?甚至来自于你身边的家禽或是可爱的宠物? 我们在谈到传染病的时候往往只想到人和人之间的传染,而从没有想到过这些传染源来自动物。然而,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传染病流行却千真万确都是动物传染到人类身上的。天花是从牛瘟传过来的,鼠疫是从老鼠身上传过来的,霍乱也是从动物身上传过来的,狂犬症是从狗身上传过来的,很多流感是从鸡和猪身上传过来的,麻疹是从牛瘟或是狗瘟传过来的,蛔虫病是从猪身上传过来的,疟疾、登革热是从蚊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类都因为拥有硕大的大脑而洋洋得意。那些比人类体型小的动物,比如猴子、兔子、猫等,显然大脑不及人类。而那些比人类体形大的动物,例如大象,人类也可以划出一个标准来把它们比下去,那就是用大脑体积除以身体体积,人类的比值要更大。人类于是骄傲地宣称,由于人类的大脑相对于身体来说,是动物中最大的,因此人是最聪明的动物。  相似文献   

11.
正法医昆虫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死亡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面对死亡,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远非征服与被征服,保护与被保护这么简单。事实上,人类和所有其他动物一样,生于大地,最终也将归于泥土,在死亡面前,众生依旧平等。尸体与昆虫人死亡后,尸体组织蛋白在体内外细菌的共同作用下分解,同时释放出腐败气体。这些气体会吸引一些食腐昆虫前来定居产卵,某些敏感的蝇类甚至几分钟内就可赶到"死亡现场"。由于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影响较大,所  相似文献   

12.
正几千年来,动物就被卷入到了人类战争中。早在6000多年前,人们就学会骑着马作战。2000多年前,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的军队还曾使用战象对抗罗马。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经过训练的信鸽和军犬也做出了许多至关重要的贡献。不过在历史上,仍有许许多多的动物被卷入到许多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或是稀奇古怪的军事计划中。下面,我们列举9个武装动物的军事计划。鸽子制导系统二战中,美国海军面对的一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上曾经生活着各种我们没有见过的庞然大物,从猛犸象到巨型海狸,从剑齿动物到有角陆龟。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随着人类数量的激增,很多巨型动物都完全灭绝,或者被较小的群居动物所取代。有关究竟什么导致大灭绝的发生的争论存在了几十年,一方面科学家认为自然气候变化导致了生物的灭亡,而另一方面具有肉食性饮食习惯的人类似乎是"毁灭"世界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8):25
动物也有近视眼吗?动物也有近视,动物的近视分为先天性近视和后天性近视。譬如犀牛和狗,都无法看清几十米以外的物体;也有动物是后天性近视,尤其是人工饲养的家畜,由于长期饲养在光线不佳的室内.到年龄大时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     
60年前.科学家们发动了一场医学革命,他们成功地移植了动物器官,随后,在经历了几次失败手术后,又成功地移植了人类器官。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人类器官移植是切实可行的,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人类器官移植最早出现于50年代初期,当时,科学家们为患有肾衰竭的几位病人做了器官移植手术.结果获得了成功,使他们摆脱了病魔的折磨.  相似文献   

16.
<正>时至今日,人类航天活动如此频繁,动物上太空,已经很难引起轰动效应。然而,细数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类能走出地球,与动物航天员们的铺垫和牺牲是分不开的。动物们对科学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勇敢的狗、猴子、猩猩和其他动物在美俄前往月球的太空竞技中,为人类开创了一条道路。科学史上有许多动物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角色,如果它们能够在太空的艰难环境中存活,那么我们人类也可以。拿动物做实验,似乎成了人类在进行危险活动前的  相似文献   

17.
苏宁 《百科知识》2023,(30):29-31
<正>动物作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如今受到的关注远超从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思考动物生存的正义性。不同于其他学者试图将人和动物趋同化,本文旨在正视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异化,从法理本身及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探索哪些动物享有权利,动物生存享有何种权利,以及如何在人类生活世界的背景下将动物保护从合理合法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历了原始经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如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纵观这个历程,创新实践始终贯穿其中:当原始人类第一次用火烤熟食物,第一次把石头制成切割动物尸体的工具;当人们由流动生活逐步变为定点居住,开始原始的农业耕  相似文献   

19.
长寿预测     
衰老是长寿之敌长寿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美好愿望。但是,从盲目寻找返老还童的药物转向从医学方面研究衰老的原因,这个时间并不算太长。在生命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寿命长短不一。就动物来说,长寿的可以活几百年,如太平洋的一种海龟就可以活几百年;而蜉蝣的寿命只有一天。就是同一种动物,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20.
陈红莲 《科教文汇》2009,(27):245-246,258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分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透过分析和比较一些常见的英汉动物词,反映出文化对词语的影响,生动地揭示出英汉两种文化内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