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太阳木星土星内部,蕴藏着超级超级的能量,温度能够几十万、几百万年基本上恒定。地核直径高达6,976公里,温度高达6,000℃,即使裸露都很难冷却下来。地幔厚度约3,000公里,温度约3,000℃,也蕴藏超级能量。地壳相当于超厚“棉被”,保持地球内部温度数百万年基本恒定。太阳炙热核心直径高达35万公里(可容纳20,000多地球),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即使裸露放置宇宙空间,也很难冷却下来。太阳辐射带平均温度约700万℃,蕴藏着超级能量,太阳的对流层和光球相当于超级“棉被”,厚度远超过地壳厚度,内部温度高达数百万甚至1,500万摄氏度,表面才6,000摄氏度,超级“高温球体”直径达到1,392,000公里。太阳内部蕴藏的超级能量,能够保证太阳表面几十万、几百万年温度基本恒定,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的2015年是不是有点"暖和"?尤其是冬天,在中国的广州、海南等南部地区,频频宣告入冬失败。2015年的英国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11月份。而世界气象组织也宣布了,2015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如今的地球温度已经比工业前水平高出1℃。在2009年,世界多位领导人曾在全球气温上达成一致,承诺不让温度上升量超过2℃,而这才过去了6年时间,全球气温就已经上升了一半。至少现在看来,世界的温度将会继续上升、再上升。那么,地球到底会有多热呢?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的气温,都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出现了“冬季如同春季,春季宛如夏季,夏季明显偏热”现象。据有关专家估算,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3℃-0.6℃。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1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温度将再上升1.6℃。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有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随着海洋的增温,大气运动更为复杂,容易导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出现异常,即会出现所谓的“厄尔  相似文献   

4.
读者互动     
2009年第06期黄泽宁读者问:假如全球60亿人一同站在地球的某一位置上,同时跳起并同时落地,地球是否会因此改变公转轨道?若不会,那会发生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5.
疯癫的行星     
正习惯了地球四季的我们如果到开普勒-413b上住一住(虽然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肯定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开普勒-413b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是一颗质量为地球质量65倍的气态巨行星,它围绕着由一颗橙矮星和一颗红矮星(橙矮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0.5至0.8倍,而红矮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5,甚至更小)组成的双星系统公转,公转一周约66天。看起来这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不过它却有怪异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地热知多少     
紫竹 《百科知识》2000,(9):28-28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从地表向地球内部深入,温度是逐渐上升的。具体地说,从表面每向地下深入1千米,温度平均要升高20℃~30℃。据科学家推断,地壳底部和地幔上部的连接处,温度可达1000℃~1300℃,至于地核内部,温度就更高了,达到2000℃~5000℃。因此地球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大热球。所谓地热,就是指地球内部的热量,它是一种有用的能源。  相似文献   

7.
气候     
正北极近期快速变暖使得全球变暖继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罗勇教授团队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张向东教授、国家气候中心聂肃平副研究员等合作,重建百年北极温度,揭示全球变暖并未停滞,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该研究重新建立了一套时间跨度达百年以上、时空协调性强的北极地区地面气温序列,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快速升温可能抵消了近年来热带东赤道地区降温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全球升温的空间分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趋势并未改变。北极地区观测资料的缺乏对全球平均温度计算的影响远大于南极地区。对新资料的分析澄清了当前对全球变暖是否停滞的争论,即全球变暖仍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天体运动变化的标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阴历月,公历一个月则是地球公转一周的1/12左右;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太阳处在上中天为12时,在下中天为零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温度、空气中的含氧量、来自空间的微粒辐射、地球的磁场强度等,也都随之变化;人类在适应自然界这些变化的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9.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大约2.5亿年前,南极地区温暖如春;大约1亿年前,全世界各海洋的平均温度是21℃左右;大约9千万年前,海洋平均温度下降到了16℃,之后温度有所回升,但到了约7.5千万年前,温度又再度下降,直至冰河时代出现。  相似文献   

11.
此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认为它们有一定联系。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之一,既然是全球性问题就得找全球性原因,就像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医学水平提高的缘故,的确,医学让许多重病重伤的人活下来,但那些无致命伤病的人呢?地球刚形成的时候,公转周期为四百多天,可现在约有365天,并且,现在的地球比以前的重许多,明天的地球将比今天更重。我们知道,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了地球的向心力,如果质量增大,向心力必然会增大,若是那样,地球岂不早就被太阳给吞了?实际上,地球是通过增大公转速度来保住小命的。地…  相似文献   

12.
郑宾 《科学生活》2007,(10):30-31
毫无疑问,地球正在升温。在20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7摄氏度,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有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10年。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这种改变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多数的科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是导致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恐怖"的地区之一。就温度而言,白天沙漠地表温度可以迅速上升到近70℃,足够煮熟鸡蛋,而空气的温度也能达到足以引起烫伤的50℃以上。因此,只有为数不多的动物能够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些动物,几乎都选择了相同的生存策略——昼伏夜出。不过,银蚁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4.
难逃噩运的地球你能告诉我,在世界最寒冷的北欧拉普兰地区,没有银装素裹的圣诞节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这可不是凭空想象,未来地球真的会有这么热的一天。地球变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而是因为太阳。太阳作为一颗恒星,会有其死亡的一天。现在的太阳已到中年了,正一天一天步入死亡。太阳在死亡的过程中,由于核反应加剧,自身温度会不断上升,地球大气层温度也会不断上升,以致最后失去平衡。科学家们认为,大约在10亿年后,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将难以逃脱高温烤炙和灭绝的厄运,而在30亿年后,海洋中的液态水也将被蒸…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3)
为了研究解决中庭热舒适性差这一问题,以沈阳地区某高校图书馆中庭夏季工况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技术,采用Airpak软件建立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发现,中庭的各层温度的特点是沿高度方向,高度越高,温度越高。一层的1.5米处平均温度为20.8℃,六层的1.5米处平均温度可达到31.9℃,垂直温差达到约11℃。用CFD软件来模拟中庭的温度分布,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其效果,有助于改进采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籍利平 《百科知识》2012,(19):10-12
正前不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地球的重力正在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而发生变化。NASA表示,1900~2012年的100多年里,全球气温上升了0.75℃。尽管升高了不到1℃,地球的重力还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NASA的这份报告出自"格瑞斯  相似文献   

17.
<正>据资料记载,在距今8.5亿~6.3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成冰纪,整个地球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就连赤道地区也白雪皑皑,这被称为"雪球事件"。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低至-50℃,赤道的温度可能为-20℃,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冰川沉积物。水中的氢元素转变为放射性同位素氚时,则被称为超重水,比氕水略重。根据地球化学知识,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轻的氕水分子比重的氚水分子易蒸发,并富集于蒸汽中飘到高纬度地区形成冰川,而在凝聚过程中重的氚水分子优先凝结而形成降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春暧、夏热、秋凉、冬冷?原因就在于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即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成66°33′交角,地轴倾斜的方向在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太阳光直射点在一年中南北移动。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全面开展280年后,人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个危机来自全球气候变化(简称全球变化)。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肆排放,造成了全球气温持续升高:20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3℃~0.6℃;5个最温  相似文献   

20.
这颗名为”Gliese 581g”的行星位于天秤座星系,距地球123万亿英里(约合198万亿公里),以近圆轨道绕红矮星”Gliese 581”作公转运动.公转周期约为37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研究团队花了11年时间发现了这颗行星。据称,“Gfiese 581g”与地球环境的相似度达到89%,因此它超过木卫六和火星,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星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