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6):51-52
正秦汉以前中国人一日两餐秦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人们称作"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那么,由"一日两餐"而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究竟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6):52-53
正秦汉时代婚宴吃什么?秦汉时代的婚宴主要有猪、鱼和兔子。婚宴上的猪只有白煮一种吃法。将猪砍成两半,这种半片猪叫"胖"。把左右"胖"扔进鼎里煮,猪蹄子要砍下扔掉。猪肺和脊骨是真正给新人吃  相似文献   

3.
举手问吧     
古人以不吃晚饭为养生的方法,这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答:据一些古籍的记载,有一些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养生的方式,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少吃或者不吃晚饭可以减小肠胃的负担,晚饭时间可以食用容易消化的粥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领导人吃什么?怎样吃?普通百姓无从得知,据北京医院原营养主任、首长营养保健家曾煦媛介绍,领导们多吃粗粮,少食多餐,饮食方式非常科学。领导们的食谱,不像一般人们想象得满是山珍海味,恰恰相反,他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门诊实录“朱医生,我本来胃病已经好了,但是这几天老毛病又犯了,怎么回事啊?”患者问。“你又胃胀了?怎么舌苔这么白腻啊?”我问。“你让我不吃水果、不吃粗粮,我都照做了。”患者说。“除了一天三顿饭之外,你还吃点什么吗?”我继续问。  相似文献   

6.
喵喵 《今日科苑》2014,(7):81-84
<正>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cùjū)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甚至国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它民族,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战国以来,蹴鞠历经千年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直至清代中期最终在中国逐渐消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  相似文献   

7.
到北京吃烤鸭,到天津吃包子,到沈阳吃什么呢?有朋友说,去吃"专利鱼"吧!鉴于近年来不少商家都拿专利大做文章,"挂羊头卖狗肉",记者对这条"专利鱼"半信半疑。走进挂着醒目的写着"中国发明专利"招牌的沈阳美宣烤鱼食都,面对味道独特的鲜美烤鱼,与众不同的烤制流程、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发明人杭宝良、林亚力耐心细致地进行了专业讲解——事实证明了一切。  相似文献   

8.
<正>是否留胡子,在现代是个人审美观念问题,但在中国古代,胡子可是有很多"讲究"的。秦汉人特别喜欢留胡子,以"多须髯"为美;唐宋时染胡子大为流行,"好染髭须事后生";南朝时出现刮胡子现象,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而出家人剃除须发,不留胡子,则为"远离烦恼,究竟寂灭"……古人为什么喜欢留胡子?古人爱留什么样的胡子?  相似文献   

9.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从屈原到杜甫,菊花可以吃,可以酿酒喝。其实,菊花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特别适合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0.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炊为先",在中国人看来,吃当属头等大事,对与吃相关的炊具和炊器自然也推崇备至。相传,玉皇大帝钦命灶神巡察人间善恶疾苦。灶神,民间称其为灶王爷,身旁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专录百姓言行于罐中。每逢腊月二十三(又说腊月二十四),灶神要离开人间,遁升天界向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一则"男子连吃7天西柚后肌肉溶解"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常见水果西柚竟与让人听之恐慌的肌肉溶解有关,很多人因此得出结论:千万别吃西柚,否则肌肉就会溶解。可怕的肌肉溶解到底是什么病?致病原因又是什么?西柚是罪魁祸首吗?他汀类药物不能与西柚同食据报道,新闻中的刘先生每天都会吃一个西柚。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爱洗澡,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洗浴离不了洗涤用品,在没有现代香皂、洗发水的情况下,古人进澡堂带什么洗浴用品?先秦时期淘米水"潘"曾是高级洗涤用品从史料记载可以知道,先秦时期中国人洗浴时所使用的去污用品,是一种叫"潘"的用品。记载先秦时代典章制度的《礼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洗浴要求。《礼记》中的《玉藻》篇中有这样的说法:"日五盥,沐稷而靧粱。"这里的"沐"是洗头发,"沐稷"即用淘洗稷的水  相似文献   

13.
正"吃",陪我们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每一天。除了维持生命外,食物也是人们生活乐趣的一个来源。但"吃"的科学,你了解多少呢?为什么有人总"食之无味",为什么"零食爱好者"有时也会突然对零食失去兴趣?零食"克星"对很多人来说,吃零食是一种人生乐趣。即使肚子不饿,也总会有在没事儿的时候吃点零食的习惯。许多超重者就是因为对零食太过"热爱"而不小心摄入了过多热量。但据学者近期研究发现,这种"热爱"其实也可以操控——大脑激素就可以抑制人们对零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林革 《发明与创新》2010,(12):38-39
<正>众所周知,"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在民间广为流行,可以说这是最为常见的随机游戏。"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简单直观:石头磕剪刀,剪刀裁布,布包石头。从表面上看,没有一种手势占有绝  相似文献   

15.
问答     
《科学与生活》2009,(6):30-34
<正>Can Health Foods Cause Kidney Harm?健康食品也会"肾"得慌?接到老妈的电话,说是她听说猕猴桃对肾不好,叫我和儿子都少吃。我的肾确实不太好,可是我超爱吃猕猴桃,而且我儿子也是,从6个月大就一天吃一个了。吃猕猴桃真的会有肾风险吗?  相似文献   

16.
人类(包括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到了饱的感觉时已经是过量了。比如老虎,今天抓一只狐狸,明天抓一只兔子,并不是餐餐都能抓到食物。所以抓到一只动物就吃得饱饱的,往往能抵上两天不吃东西。人也一  相似文献   

17.
认为少餐制能减肥有些人有这么一个错觉,以为少餐制既省粮食又能减肥。实际上恰恰相反。长期一日吃两餐的人容易发胖。因为在同等热量的条件下,一日两餐,较一日三餐或四餐的人,其能量代谢更趋于经济化,即食物特别动力作用使内源性能量消耗减少,久而久之,会使体重增加。实行两餐制的人,由于餐间相对距离拉长,常常是饿得透、吃得多。这样放开肚子吃,一时间消耗不了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  相似文献   

18.
<正>四季有时,每个时节都有时令之物。“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是来自民间的一句谚语。因为春生万物,所以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芽菜最适合春季吃,以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夏日潮湿闷热,瓜类既能清热化湿,又能降温防暑;秋季阳气收敛,也是自然界果实丰收的季节,正是食果之际。那冬季为什么要吃“根”呢?根:应季而食的精华所谓“根”,是指以根、地下茎为食用部分的蔬菜,这类菜长在植物的底部,一般都生长在泥土里,如山药、萝卜、土豆、芋头等。中医认为,冬季阳气收敛而万物收藏,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0,(6):85-85
老人牙齿为何怕酸?问:最近是李子丰收的季节,这两天给妈妈买了最新鲜的李子,可没想到,没吃两三颗她就"倒牙"了,好几天都不敢吃东西的。妈妈说她年龄大了,不能像以前一样吃酸甜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吗?答:医学上将牙齿遇冷、热、酸、甜时产生的疼痛现象,叫牙本质敏感症,这在老年人中经常见到。牙本质敏感症不是一种独立  相似文献   

20.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