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变得尤其重要,教育教学重点逐步向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方面倾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强化道德法治意识,运用道德法治思想有效地解决问题。新教材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度思考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为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践中全面发展,使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所以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备的法治知识,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不断进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文章中简单地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现状,阐述了加强初中德育法治课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提出利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来影响初中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让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法治课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27):99-10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这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文章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角度入手,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旨在能够助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教育教学模式从单一的传统形式的课堂逐渐走向多元化,促进着学生们全方面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道德与法治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引导着学生们去关心道德与法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以此来全方面发展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果的目的也在于促进学生们全方面的发展,这是学生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教师的教育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尽力保护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自尊表示怀疑。教育分寸,是教育道德在教师与学生接触、建立相互信赖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集体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还能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联系实际发现,时事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还不够,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时事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事教育的作用与开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9):127-128
山区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山区学校地处偏僻,教育水平具有不可避免的落后性,闭塞的发展环境造成山区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在价值观形成的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必要性,而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本文将围绕如何推广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提出关于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仅是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实践与延伸,更是和谐教育德育的升华。“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它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和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充分关注与维护学生作为道德成长的主体,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相对话、集体交流,共同成长,共同接受一种“道德锻炼”,从而不断建构完整的道德发展蓝图,为孩子们生命的和谐、自由、幸福成长奠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80):105-106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但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是我国进入教育新阶段后提出的新概念,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是现代道德与法治课堂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所以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及三观是否正确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小学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以及三观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一直就秉承着教书先育人的理念,我国的教育首先是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开始的。小学阶段正确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祖国未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98):116-117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与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教育内容集中于理论环节,生活相关内容相对较少。道德与法治蕴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与生活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只有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及生活世界领域实施教育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推动学生观念的形成并且展开深入思考与有效探究。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20):107-108
育人乃教育之本,高质量人才应当接受到高水平的德育、美育以及智育培养。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对学生日后思想道德以及品行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以《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对高效、科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可行方法展开综合分析,进而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是现代教育当中的必修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和整体的素质培养。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当中去能彻底地打破传统教育限制,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开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在借鉴分析中国礼仪教育传统与西方体谅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等德育模式的基础上,华景小学提出“优雅华景人”的教育模式,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注意创设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和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理念,我校在"实施快乐教育,建设道德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以教师、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快乐课堂、快乐校园、快乐家庭的建设,实现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策略。一年来,我校对如何通过"个性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推动道德课堂建设,深化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与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实践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优良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主要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道德与法治教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且生动的方式去理解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相关知识。事实上,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原则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更多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去发展自身,促进自身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鄢建雄 《江西教育》2023,(23):40-41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向,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顺应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场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作为能够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尤为重要。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模式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衍生而来,基于生活经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实现道德与法治修养的提高。本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化理念教学,为研究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知识教育决定了社会发展速度,而思想教育决定了社会发展高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代教育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教学关键。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将德育放在首位,做到“立德”与“树人”相互结合,知识技能与道德品质协同发展。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初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敏感期,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加了形成思想偏差的可能性。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