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晚间,她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挖掘中药瑰宝的成功范例,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近年来,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多从中医药学中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但不容忽视的是,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和个人情况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研发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成为抗御疟疾的特效药,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事件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次获奖彻底打破了"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的魔咒,增强了国人的信心。在获奖的喜悦之后,我们不禁会想,下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会是什么样的人,会来自哪个科学领域呢?今后,中国的诺贝尔奖会"蜂拥而至"吗?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中国科技届头一件大事,毫无疑问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并且是一位女科学家。我们在屠呦呦获奖后短短几周时间就推出了《呦呦有蒿一一屠呦呦与青蒿素》一书,从"523任务、青蒿素的前世今生;科研大协作以及诺奖等几个方而为读者详细解读这一中国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实我们早在2000年起就开始关注青蒿素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坎贝尔和大村智获奖的理由是发明了治疗盘尼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药物阿维菌和伊维菌素。尽管青蒿素被誉为治疗疟疾的"神药",但是,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疟原虫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正屠呦呦2015年,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在获得这一巨大的荣誉之后,85岁的屠呦呦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而是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2019年6月,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  相似文献   

7.
王一凡 《百科知识》2011,(21):41-43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8-18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屠呦呦凭借对抗疟药青蒿素的研发所作出的贡献,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公民。这项荣誉圆了数代中国人的诺奖梦。然而,在兴奋不已的同时,科学界对中国当前科研圈的担忧和批评也与日俱增,因为这些研究机构缺乏重大创新成果,也缺乏培养创新人才、发现并支持有潜在科学突破的原创性研究的能力。那么,中国很快会出现更多诺贝尔奖得主吗?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2015年12月10日下午,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颁发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次获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千万中医药学者研究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5,(10)
<正>据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昨日在京召开,屠呦呦出席座谈会并讲述获奖背后的故事。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北  相似文献   

12.
正屠呦呦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人们对青蒿素产生了浓厚兴趣,其中一些看法很有市场。例如,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药,因此,屠呦呦获奖证明了中医药的胜利;还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国发现的,靠青蒿素的生产可以不仅为中国赢得名声,也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等等。这些想法是好的,但却有些想当然。因此,需要从科学事实和证据来解释关于青蒿素的一些疑问。青蒿素药物是西药不是中药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又称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提取的化学物质,是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从瑞典传来的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消息,让在国庆长假中的中国人沸腾起来。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个人,屠呦呦因为"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即青蒿素抗疟法获得一半奖金;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为"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分享另外一半奖金。一时间手机微信、互联网、电视等媒体纷纷刷屏点赞,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书籍推介     
<正>《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饶毅、张大庆、黎润红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0月定价:38元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给中国科学界一个巨大而值得回味的惊喜。屠呦呦以及青蒿素研究,虽历经40余年风雨,仍难掩其光辉。本书作者饶毅、张大庆两位教授,以其科学史的慧眼以及关怀,早在数年前,就带领研究生黎润红,关  相似文献   

15.
喜讯     
<正>热烈祝贺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屠呦呦女士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她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多年,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这位跟中医药研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特意提到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潜力及背后的群体:"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  相似文献   

17.
李月 《百科知识》2016,(4):35-38
正多次获奖的个人和机构到2015年,在诺贝尔奖115年的历史中,有4人两次获奖,有一个机构三次获奖,另一个机构两次获奖。两次获奖的4人是,居里夫人、约翰·巴丁、莱纳斯·鲍林和弗雷德里克·桑格。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个在不同领域获奖的人。1903年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和亨利·贝可勒耳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可勒耳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性,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是因为对贝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令人振奋,表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国大陆学者并不逊于他人。尽管获得诺贝尔奖需要各种复杂机缘,且不能由此说明所有问题,但屠呦呦获奖,可以使受制于现行教育和人才体系的人们有所觉悟。对于科学界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所知甚少,甚至出现文献错误的现象,我们也应有所警醒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属于中国人的荣耀少不了"科学中国人"。这一年,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本土科学家中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第一人。这位一生习惯了朴素、低调的科学家最后将荣誉归功于"中医药现代化的胜利";这一年,基础医学与药学领域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这位1961年出生的中药学专家用他半个多世纪的丰富人生证明了中医药学的渊源和博大,且利用手中的现代科学利器将这一古老学科发扬光大,从而催发出新的生命力。追踪觅源,以史为鉴,创新制药。让我们走近年度人物曹晖。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药得来的灵感,成就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因为中国其他学科都跟在西方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难以创新,只有丰沛的中药资源才是中国所独有的,才可能成为创新的源泉。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获奖者分别是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来自日本的大村智以及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