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ISBN:9787550412682所属分类:图书经济经济体制与改革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70%,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超过10亿,其中70%的城市人会居住在城市群里!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将突破3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转化成本将突破1000000亿元!5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会被淘汰,幸存者将面临全新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2.
绿色大都会     
《科技新时代》2008,(9):73-77
今年下半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而这种发展趋势丝毫没有减慢的迹象。到2030年,将会有超过50亿人居住在城市环境中——现在的数字是33亿——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还在不断地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教育和更高收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人会畅想能去外星居住,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努力。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适宜居住的行星。它由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命名为开普勒-452b,离地球1 400光年。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已经60亿岁了,比太阳还大15亿年。这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即表面温  相似文献   

4.
庞旸 《百科知识》2012,(22):58-59
正南达科他州是美国中西部平原上地势较高的一州,过去曾是美国印地安人苏族的聚居地,现在仍有大约3.3万印第安人居住在保留地,从事农业和畜物业。它也是美国被称为边疆带6州中的一个州。南达科他州黑山地区有个拉什莫尔山,巨大花岗岩上雕刻着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的现在与未来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都是国家和社会一定的现实情况的反映。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城市等诸多问题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在本世纪初,世界人口为16亿,去年已达到50亿,预计到2000年将有62亿,2025年可能为80多亿,2050年将突破100亿。与此同时,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增长更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约快一倍,达到年增长4%。  相似文献   

6.
柯玉升 《知识窗》2013,(19):19-19
连续几年位居《福布斯》全球富人排行榜第一的股神巴菲特,每年几月份在其居住的城市举行伯克希尔一哈撒韦股东大会?五月份,肯定会有人抢着回答。如果顺着这一问题,再问:有谁知道巴菲特居住的城市是哪里呢?答案肯定有好多种。最先让人想到的,恐怕是华尔街其居住的城市。年过八旬的巴菲特自出生起,一直呆在这里。一生没挪过窝。  相似文献   

7.
崔唯 《百科知识》2004,(12):39-41
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与自己居住、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城市的环境质量如何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色彩在人的视觉感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人的心理还会产生多重影响,于是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居住城市的色彩环境建设问题。近年来,北京(2000年)、杭州(2002年)、南京和上海(2004年)等大城市为此还曾经进行过主题讨论。这也是中国城市色彩建设的高潮即将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2011年末中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9079万人,而乡村人口总数65656万人。这意味着,在中国13.5亿人口中,51.27%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这是城镇人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一数字表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将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化进程对中国来说可能会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同时,城市化进程将对社会、环境及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世界人口己超过50亿。有人统计,世界人口每12年左右就将增加10亿。因此,人类今后究竟将居住在什么样的城市里,这是人们都十分关注的事。现在一些城市学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人类未来的居住区构想了许多种城市,有的正在付诸实践。海上城市不久前,美国海洋工程专家聚集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构想在离火奴鲁鲁海岸5000米处的海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由50个州组成的联邦共和制国家,美国国旗上的50颗星就代表这50个州。这50个州都有各自的州徽和州旗。去年年底,美国犹他州的一名众议员指出,该州的州旗有错误,而且已经错了近90年。 犹他州位于美国西部,地理环境复杂,遍布沙漠、峡谷和怪石,州的名称来源于印第安人某一部落的名称,意为“山地人”。1847年欧洲人来到这里,创建了犹他州的首府盐湖城。  相似文献   

11.
你居住的房子会释放出各种有毒气体。你要是不信,就问问“卡特里娜”飓风的受害者吧:他们居住的用密度板制作的临时房屋释放出了如此多的甲醛,以至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警告他们要“多呆在室外”并“尽早搬到永久性房屋”。即使在一些崭新的豪宅内,家具、地毯和油漆释放出的有毒物质浓度也会达到室外的2~5倍。但是,绝大多数空气过滤器都仅能捕获灰尘、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平原地区生活惯了的人初到青藏高原会有高原反应,原因是快速进入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会产生各种病理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红细胞增多、头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疲倦等。统计表明,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但经过3~10天后会慢慢习惯,症状逐渐消失。不过,全球约有1.4亿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原,如中国的藏族人、南美的安第斯人和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他们在高原生活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13.
当剩饭剩菜被顺手倒在垃圾桶时,不会有人想到,垃圾也许还会在某个地方反作用于人。根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每个城市人一年要倒掉264千克的生活垃圾。更糟糕的是,同年垃圾清运量只有1.56亿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51.7%,刚好过半。而相应的数字在1998年的时候为668座城市只产生1.4亿吨垃圾,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8%。从这个意义上讲,垃圾的问题不但远没有解决,而且无害化处理率还下降了。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07,(4):23-23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近20年来,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并称为城市环境三大公害的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据统计,美国有1亿人受到噪声的侵扰;英国伦敦、利物浦等大城市有3/4居民受到噪声的严重影响;即使比较安静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也有70%市民受到噪声干扰;我国46个重  相似文献   

15.
当剩饭剩菜被顺手倒在垃圾桶时,不会有人想到,垃圾也许还会在某个地方反作用于人。根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每个城市人一年要倒掉264千克的生活垃圾。更糟糕的是,同年垃圾清运量只有1.56亿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51.7%,刚好过半。而相应的数字在1998年的时候为668座城市只产生1.4亿吨垃圾,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8%。从这个意义上讲,垃圾的问题不但远没有解决,而且无害化处理率还下降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人将居住在城市中,城市森林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加。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森林建设的宗旨就是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自称是一个“建造在轮子上的国家”(AConntryontheWheels),这话一点不假,美国人家庭中一般至少有一辆汽车,多则2至3辆。可是,车多也并不完全都是好事,根据美国安全委员会1996年的统计数字,美国高速公路上由于交通事教所造成的损失为150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平均每天因车祸死亡的人数为118人。此外,美国中上层家庭中大多数人都住在郊区,上下班时间常要花费2至3个小时,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是难以用金钱来估计的。因此,公路革命与汽车革新就了美国科技界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一项重大科技革命!1997年7月22…  相似文献   

18.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报告显示:1950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其中塑料回收率不足10%,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预计到2040年,全球每年将有约7.1亿吨塑料垃圾被遗弃到自然环境中。美国《科学进展》杂志警告,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蓝色地球可能变成“塑料星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将超过鱼类,这不仅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也会危及人类。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美国人口资料局推出了201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该机构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展望未来,地球对人类的支持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我们能否一直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让每个人都开心健康地生活?答案肯定是不能。早在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就在文章中这  相似文献   

20.
石平 《今日科苑》2004,(6):49-49
据我所知,关于噪音有这么几件事:一、特别爱掉书袋的梁实秋先生因为不堪忍受噪音的折磨,曾经几度搬家,他实在受不了噪音的“侵犯性”;二、美国有个农夫在农场干活时,因为无法忍受低空盘旋的飞机噪音,用一种什么型号的枪将飞机击落下来……噪音会让人难以忍受,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噪音骚扰不断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