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李艳 《传媒》2014,(14)
正国际新闻传播已进入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要想在网络新闻媒体的冲击之下保持其固有地位,就需要从节目策划、新闻报道方式以及主持人素养等各个环节吸引受众的关注,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美国是西方世界中较早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国家,商业化电视媒体竞争体制也将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推向了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等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具有一定新闻信息量的电视节目,主要可以分为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三大类。这三类节目各有各的特点,就决定了其编排艺术的不同。电视节目编排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编排艺术是对当前编排思想的一种概括和提升,在坚持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不同的编  相似文献   

3.
消息类新闻是电视新闻中存在最多的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信息窗",被称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  相似文献   

4.
消息类新闻是电视新闻中存在最多的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信息窗",被称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社会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在给新闻报道工作提供素材的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尤其是消息类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简要、迅速和客观为主要特点的消息类新闻,以贴近真相、报道事实为目标,是各个电视台实现要闻总汇的一种新闻类节目类型。近年来,消息类电视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创新性不足等,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6.
张树锋 《新闻窗》2010,(2):76-76
消息类电视新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以最简洁的方式将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及时地告之公众,满足公众的需要,所以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各电视台新闻传播中最为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报道形式。消息类电视新闻按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而现场报道就是消息类电视新闻按照报道方式分类的其中一种。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深受观众欢迎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也是电视的旗帜。它依托新闻事实,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媒体的立场,体现编辑部的观点,教育群众,指导工作,影响社会舆论,在电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在,各地电视台大都开办有电视评论节目,同时在消息类新闻节目中也越来越重视短评、编后等新闻言论。区别于电视评论节目,对电视新闻节目中依托新闻报道来发议论、讲道理的这些短评、编后等体裁,我们称之为电视新闻言论。与报道评论相比,与电视评论节目相比,电视新闻言论自有其特点。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做到"六宜六忌"。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目前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可以把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象中央台1993年创办的《生活空间》栏目,主题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有的栏目名称就直接叫“新闻故事”,这些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  相似文献   

9.
赵辉 《新闻知识》2006,(10):59-60
电视新闻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过程,无非是将原来冷冰冰的播音员变得更亲切了,电视新闻走过了“英雄垄断”的时代,老百姓自己一不留神就成了新闻人物,可见电视新闻是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需要人文精神了。一、电视新闻需要人文精神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消息新闻报道,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是荧屏上所有以传递新闻信息为任务的各种新闻节目总称,它既包含消息类新闻也包括专题类、言论类新闻。本文论述的新闻概…  相似文献   

10.
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报道快速、简短、广泛、鲜活等特征.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上要以受众为中心,更新节目制作理念,坚持创新思路,在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意上要求“新”,在具体编排中要做到:形态上注重现场性;内容上注重本土化;报道方式上注重互动性.  相似文献   

11.
朱丽 《青年记者》2016,(2):49-50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 《新闻联播》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电视新闻,它就是典型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由若干条长短消息组成.那么,如何将分散的、零碎的、一条一条的电视新闻串联成能够体现一定报道导向的节目体系,即成为凸显亮点、有详有略、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这必然要涉及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编排技巧和编排手段等.  相似文献   

12.
下面,想对本省1992年度电视新闻专题参评节目一些印象。新闻性专题,紧紧围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展开,是它区别于其他专题节目的主要特征。与消息类中多  相似文献   

13.
从保定95年度电视新闻节目评选看,电视新闻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专题类新闻,成果更为显赫,上省级以上大台的稿件亦日益增多。但是相比之下,消息类新闻却显得相对薄弱,尤其是动态新闻和现场报道,不但数量少,质量亦偏低,甚而出现送省参评的消息类新闻数量不足,只得用新闻专题抵顶的现象。 地方台消息类新闻节目令人忧虑,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也遇到了困惑。今年初,他们特意召开新闻研讨会,请几十位专家学者寻找根源,研究对策。说明消息类新闻薄弱已经成为电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前不久,全省报纸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杨臻 《声屏世界》2013,(2):23-24
消息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而电视新闻消息也因其灵活迅捷、发稿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电视媒体上各种新闻体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消息类的电视新闻又可以细分为长消息和短消息两种,通常把1分30秒以内的消息称为短消息,而2到3分钟甚至更长的消息则称为长消息。电视新闻短消息与长消息相比,具有短小精悍、实效性更强、节奏更快、  相似文献   

15.
透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方法,分成消息、专题、评论三大类。这三类中,消息是主体,评论则是旗帜、灵魂。 媒介传播方式与策略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我国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相互渗透交叉,突出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上。 在众多新闻评论性节目中,“新闻调查”是容量最大、最有深度的评论性节目。其节目时间长,可以对题材做更全面的深入分析、调查、评点。三年多来,“新闻调查”又在传播方法、策  相似文献   

16.
上海电视新闻中心2006年精心策划推出中国大陆第一档互动式电视新闻辩论节目。该节目的自我定位是:力图通过辩论形式,展开对新闻话题、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乃至公共事务的讨论,让事实在辩论中变得更加清晰,让观点在辩论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节目的自我宣传是:你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看法。《撞击》,让你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故事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闻故事化"是记者们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它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像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类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新闻故事的拍摄,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更要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重展现新闻事故情节…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节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类是新闻报道,包括消息、特写、新闻调查及一些专题性、综合性节目,另一类是新闻评论.电视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它的生命在于真实;而评论是对事实的议论分析和评价,是直接地发表观点和意见,它的力量在于真理.评论是电视台直接发言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公众判断电视台的政治面貌和衡量电视台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消息类稿子是常见的,也是最多出现于电视新闻的节目中,是区域电视观众了解大事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产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独到的渠道。人称电视新闻是"前沿之说"。为此,组织撰写电视新闻中的消息类稿子也是很见功力的,是体现新闻记者综合业务素养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消息是电视新闻节目里一个极其"显眼儿"的板块。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解决。电视新闻节目在这过程中要想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丰富自己的节目形式;其次要丰富消息类的新闻编辑形式,做好不同时间段的新闻编辑工作。优化新闻编辑排版,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样性的节目,才能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