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方针下,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委托管理是城乡合作办学的模式之一。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如何快速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结合现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信;二是创设平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立足校本,形成乡村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中国农村社区已经从传统的“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乡村社区的转型导致乡村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困惑:学校管理以县为主还是以乡村为主?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就近入学”还是“集中办学”?学校对社区是开放教育资源还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乡村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面对这些困惑,笔者建议:一要根据乡村社区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乡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二要重现审视教育管理体制,避免乡村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权力真空;三是在多元文化理论背景中重新构建农村教育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混合学习的现状,然后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疫情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混合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刚成教授新著《乡村学校的困境与突围》以乡村学校的存在现状为中心,针对当下乡村教育的功利化、乡村文明的凋零化、乡村学校的消逝,经由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逐步展开,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生态性、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学校发展模式。该书强调以乡土文明、乡土资源和本土化变革来重建乡村学校,最终回到乡村学生本身,回到“人的发展”这一主体性,以此为发展旨归探寻乡村学校及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即从乡村学生和学校的本体价值探寻出发,以乡村学校存在的价值和乡土文明、乡土资源的重要意义为着力点,探寻乡村学校的突围之道。提出让乡村学校的教育回归教育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精神生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等符合乡村学校发展本体性规律的观点,为乡村学校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玉凤  党一 《科幻画报》2023,(3):131-132
在城镇化背景下,甘肃脱贫县区中青年人口快速向城区聚集,乡村产业凋敝,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大部分村小学撤并,乡镇中心学校生源锐减,乡村教育呈现衰败迹象。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的巨大难题主要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建议政府要以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经济增长点;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化解城乡学校生源不均衡矛盾;学校要挖掘乡村农耕文明资源优势,打造乡村田园示范校;教师要立足乡村,做乡村特色教育文章;社会要支持保障乡村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6.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是办好乡村教育,而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关联。采用混合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长期以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外援模式,凸显"离农"特质,存在宏微观政策环境断层、发展内容与教师身份脱离、发展模式单一有效性不足、发展成效与预期相差甚远等困境。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应走"适农"内生发展道路,这是教育现代化、教师内涵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共同诉求,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内生专业发展模式需要从疏通宏观政策的落地渠道、构建特色专业发展内容体系、建立按需施教且灵活弹性的培训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乡村小规模学校创新发展是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重重制度障碍:大一统的学校管理政策、以县统筹的经费管理政策等强制性制度限制;与正常规模学校相同办学思路的规约;自我边缘化定位等。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创新发展,需要政策供给上由统一化转向差异化,以政策引导与支持学校特色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属性优势和发展特色,重塑自我价值;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学校知识扶贫,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突破知识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教学点分散、师资薄弱、设备陈旧、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许多地方都进行了乡村小学撤点并校工作。学校规模扩大后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强化年级部的管理职能,推行星级年级部管理(从2003年始)。星级年级部管理的特点是:学校权力下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首先梳理教育信息化支持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困境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接着基于西部X省的大规模调研,从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研修与培训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筑牢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学校管理保障机制;开拓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优化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强化信息化教学反思。研究结果可为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指针,是教育理论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理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内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办学思想能指导一所学校朝着奋斗目标前进。现今,我国乡村教育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要发展乡村教育,就必须从办学思想入手,有了思想,才会有行动的指南,乡村教育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以笔者所工作的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中心小学为例,依据自己几年来的教育管理经验,提出如下观点供大家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1.
乡村校长心理资本主要是乡村校长对乡村教育的情怀,对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希望、抗挫折的心理韧性、乐观的教育生活态度,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乡村校长心理资本对于乡村学校发展、乡村校长自身、教师、乡村校长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大价值。但是,乡村校长心理资本的养成遇到系列困境:乡村经济落后、乡村文化迷失、乡村教师流失和频繁流动、乡村校长职业成就感偏低和自信心不足、乡村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足。因此,需要从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复兴乡村文化、借鉴其他乡村校长的示范榜样作用、加强乡村校长的心理资本研究、提升乡村校长的职业幸福感等方面寻找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乡村是我的生活。这么些年,一直在乡下,乡村教育就在身边,论目下状况有很多解读:地方经济薄弱、农村经济体凋蔽、劳动力大量外流、人口日趋老年化、学校办学无思路,还可以说到政府教育投入不够……没错,走进乡村教育内部,会发现,这些解读正是乡村教育现状之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学校艺体教育的融合迫切需要完善创新。通过对皖北地区部分乡村学校调查显示,学校艺体教育的开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现象,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艺体教育与传统文化整合推进,改善艺体教育开展现状,创建艺体教学新方式新途径,推进乡村学校美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表明,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婚姻、学历、教龄、职称、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减轻乡村女性教师的工作压力;给予乡村未婚教师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才能;多渠道开展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适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教育良好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2):13-14
现如今,乡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很多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来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使得很多乡村儿童逐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培养与爱护,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乡村儿童生活与教育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对乡村儿童学习现状的具体分析,引导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乡村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共同努力来帮助乡村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与成才塑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动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学校的生存现状和命运走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当前,乡村学校基础薄弱办学环境偏差、“依附式”发展未找准定位、教学设施难以发挥应有效用、优质资源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政策的推力,涌现出一批学校,它们通过政府助力、特色发展、教育现代化、城镇带动四个方面在大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学校。分析它们建设路径,启示我们在未来乡村学校的建设中应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凸显特色彰显学校活力、“数字赋能”推动学校发展、城乡联盟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实现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学校社会资本是乡村学校所享有的社会信任、所具有的互惠规范和所构建的关系网络,具有集体性、教育性和乡土性等特征。优质的乡村学校社会资本有助于凝聚先进的专业信念和公共精神,培育高度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善校长的管理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学校良性社会资本的积聚,需要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需要深度推动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类主体互动,需要大力拓展乡村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9.
与城市中教师相比 ,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教法陈旧是大部分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的现状。要大面积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是要提高乡村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选拔尖子 ,深入乡村 ,巡回示范近年来 ,城里的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产生了一大批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教育观念超前 ,教学方法新颖 ,基本功扎实 ,驾驭教材能力强 ,教学成效显著。在这批先进分子中选拔一部分尖子 ,组织他们到乡村学校示范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展示给乡村教师 ,使他们开阔眼界 ,转变观…  相似文献   

20.
乡村师范定向生"学质"评估体系的创新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师范定向生"学质"的评估机构由培育学校和生源县市教育局协作组成,克服以往培育学校和生源县市教育局独立独评的弊端,充分体现教育评估组织管理的系统性;二是评估体系既包含"课业"性成绩(课程成绩、教学技能)评估,又囊括"非课业"性成绩(自主学习、社团活动等)的评估,同时兼顾各县市的教育现状,克服以往只重视"课业"成绩的单一性评估。只有这样的评估体系才符合现代乡村教育的实际,才能提高乡村师范定向生的"学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