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奈曼油田为辽兴油气开发公司重要生产区块,目的层为九佛堂组,埋深1300-2500米,为中低孔、低渗、水敏储层,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油品性质为普通稠油油藏。在举升过程中面临着油井偏磨、原油粘度大、泵效低等生产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区块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朱立忠 《内江科技》2007,28(11):108-109
河口采油厂油藏类型多,机械采油井多,占总开油井数的99%,生产过程中有些油井由于井身结构、杆柱所受的交变载荷,管杆受到产出液的严重腐蚀等因素导致管杆偏磨,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工作,缩短了油井的免修期。本文通过对偏磨的机理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偏磨比较严重的油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海波 《今日科苑》2010,(10):46-46
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油井的偏磨问题日益严重。除斜井和水平井外,直井偏磨现象也十分严重,管杆的偏磨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因偏磨造成作业的油井不断增多,既增加了作业费用,又降低了油井的时率。为此,本文提出了JY防偏磨抽油杆节箍技术,对该装置的技术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该技术的防偏磨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东营南坡沙四段为湖相滩坝砂沉积的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储量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常规开发经济效益差,通过开展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等新工艺技术,对此类油藏的部分区块成功地实施了大型压裂,实现了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并已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和发展,偏磨井的树立逐年增加,因偏磨造成的油井躺井比例居高不下。本文针对偏磨井治理和管理,滨南一矿采取了参数优化、工艺工具应用、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锦州油田锦89块为一边底水油藏,吞吐开发7a后进入了高含水低速采油阶段,油田频临废弃。本文针对汽吞吐开发后期,存在油层水淹严重、采出程度偏低、井网不完善等问题,以油藏精细对比为基础,结合三维地震技术,精细刻画油藏构造;油藏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精确描述区块油水关系;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用多种井型开展油藏综合调整工作,实现油藏二次开发,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盐家油田永北特低渗砂砾岩油藏地质储量4167万吨,多数属于未动用状态。由于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量动用难度大,开发风险高,通过盐22扩块实施产能建设,探索摸清了该类油藏的开发风险和技术难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下一步油田其他类似油藏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会渤 《内江科技》2013,(2):110+108
河86地区沙二9为一常规构造-岩性油藏,直斜井水驱开发,由于单砂体厚度较薄,差异性大,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随着开发技术的逐渐进步,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技术日趋成熟,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研究等技术,重点对河86地区井型、水平井层位、水平段长度、水平井方位等多项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为确定水平井开发该类油藏的技术经济政策界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鲁建军  辛红伟  栾芬 《内江科技》2009,30(1):106-106
文中油田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由于定向斜井和侧钻井的增加,含水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偏磨井日益增多,偏磨状况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下抽油杆扶正器、旋转悬绳器、旋转井口、双向保护接箍等防偏工艺,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埕东油田西区为边底水油藏,开发到目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块馆上段初期因油稠出砂的原因,只有油性较好的零星井点生产,80年以后才陆续打井,由于构造缓,破坏性开采等原因,该块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本文以埕东油田西区为例对此类地质条件复杂,含水高的构造边底水油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利用水平井完善井网,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开发思路,根提出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井含水升高,管杆腐蚀偏磨日益严重的问题,胜利油田自2006年起应用内衬管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治理,较好地解决了管杆偏磨的问题,使偏磨井生产周期得到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内衬管技术的扩大应用,暴露出抽油杆腐蚀加剧的问题,为解决内衬管油井杆断脱严重的问题,胜利油田应用包覆型防腐抽油杆,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并已累计应用1100多井次,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较好地满足了油井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垦利油田位于黄河岸边,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油藏埋深大,地面情况复杂,深斜井较多,多采用机械式抽油机采油,偏磨问题十分严重,对油田防偏磨工艺配套技术应用及管理进行调研,对下步油田开发、采油工艺的完善和指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沈阳油田抽油机井平均泵挂为1950米,并多为斜井,井斜、深泵挂导致抽油机井管杆发生弯曲,使管杆产生磨损.目前沈阳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达到81%,高含水生产加剧了油井的偏磨.根据油井生产情况、偏磨产生的各种因素,结合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力学分析,针对不同偏磨井实施适合的防偏磨措施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综合治理腐蚀偏磨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辉  高洁 《内江科技》2005,(4):68-68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井筒管杆偏磨腐蚀日益加剧,已严重影响到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本文从第一性现场资料入手,发现总结了目前造成偏磨的几种因素,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在现场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翠珍 《内江科技》2010,31(5):103-103,127
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结点,以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为基础、以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为前提、以水平井轨迹跟踪调整为重要环节,实现了稠油水平井技术从中厚油藏向薄层油藏的突破,提高稠油单元开发效果。本文以新滩垦东18+32单元水平井开发应用为例,较为详细的探讨了薄层稠油水平井从油藏地质设计到开发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于滨 《内江科技》2012,(7):96+59
胜利油田纯梁地区以薄互层滩坝砂油藏为主,随着油藏埋深越来越深、储层渗透率越来越低,开发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滩坝砂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在调研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二氧化碳气驱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杂小断块油藏具有断块小、构造破碎、储层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纵向和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完善注采、井组细分层调整等措施,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油井防偏磨治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综合含水不断上升,偏磨井逐年增多,年偏磨躺井井次呈总体上升趋势。建立防偏磨治理技术运行管理制度,通过防偏磨辅助测试技术,应用定位扶正装置+弹力支撑抗磨副等方法,有效延长了检泵周期,降低了维护作业次数。  相似文献   

19.
方法:深南油田台4N块馆陶组低幅度边水油藏,因构造幅度小,含油条带窄,常规直井开发造成边水指进现象严重,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开发过程中采取了沿构造高部位部署钻探水平井的措施。目的:解决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有效控制生产压差、防止水体突进。结果:断块内实施钻探3口水平井,投产后初期日产纯油120t/d,已累计产油765×10^4t,采收率提高15%,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结论:断块内实施水平井的开发成功,为提高断块地质储量动用程度奠定了基础;为同类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吴让彬  韩甲胜  梁涛  吉林 《内江科技》2015,(1):88-89,92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为非均质严重的洪积相砾岩油藏,1974年全面投入开发,经过30多年的开发,油藏水驱效果差,采油速度低(0.14%),采出程度低(29%)。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通过开展精细描述,重新计算油藏资源量,通过水淹层评价等多种技术优化数模模型,精细量化剩余油,系统认识油藏潜力,整体实施二次开发加密调整,重建井网结构,共实施加密调整井412口。实施加密调整后,油藏采油速度由0.14%升至0.72%,采收率由31.6%提高到44.4%,二次开发效果显著,为类似砾岩油藏二次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