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选取浙江省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罗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旅游景区市际分布差异较大,市际间的分布均衡性较低;高密度地区为宁波、舟山、嘉兴和绍兴,低密度地区为衢州和丽水;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三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很低,而与4A级旅游景区相比,3A级旅游景区的集中分布程度更高;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不平衡指数为0.3459,进一步说明了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11个地级市分布较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构建合理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德州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德州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采用基于最近邻距离模式和基尼系数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德州市旅游资源和A级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对德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体系做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德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测算了A级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均衡性,并进一步探讨A级景区与山东省相关产业要素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因受到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区域分布差异明显;A级景区空间分布与旅游相关产业要素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临近点指数、连接性、回路性和通达度分析研究霞浦县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霞浦旅游发展尚处于旅游要素的参与和发展阶段,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等级较低,所形成的网络尚不发达,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还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建议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加强景区旅游回路建设和景区与游客集散地、站场的快捷通道建设,以修建滨海路、环岛路、陆岛码头、桥梁为突破口,促进滨海旅游和海上旅游的发展,形成滨海旅游快速通道和海上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图通过最邻近距离分析来界定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50.79%的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在长江以南6个城市,数量最多和密度最大的都是黄山市.通过测算,合肥、马鞍山和六安3座城市属于均匀型,芜湖、蚌埠、淮南、淮北、安庆、黄山、阜阳、滁州、宣城、池州、宿州、亳州、铜陵13座城市属于凝聚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具有完整数据的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进行了用户关注度统计并进行了功能评价。调查研究表明,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用户关注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5A级旅游景区网站存在特色体现不明显、功能建设不完善、内容展示不丰富等问题,并提出全面完善网站功能、科学展示网站内容、丰富网站展示手段等5A级旅游景区网站功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的定义提出了和谐旅游的概念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和谐度评估中,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子模型进行了测算。以文峰山景区为例,计算分析了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6354hm^2/人,当地的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2127hm2/人.生态盈余为0.015773hm2/人。由此可知研究区域旅游生态足迹处在旅游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不高.旅游业处于和谐发展状态.说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以2003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项目时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榆林市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榆林市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点状和线状分布,具有分散与集中并存的特点.榆林市应加强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模式,近年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研究关注较少。文章以旅游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为例,在分析贵州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和旅游集群空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以高级别行政中心和大型旅游企业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核心,次一级城市、知名景区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边缘的“核心(一超)——边缘(多强)”旅游集群空间结构,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联合战略和加强产业链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海南岛84个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和最邻近指数分析A级旅游景区数量变化特征、空间密度特征以及空间类型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A级景区时空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海南岛A级景区数量自2009—2022年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2)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南北密集,中部和西部稀少,海口、三亚和琼海为高密度区域;(3)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因素,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和旅游配套设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景区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质量对景区星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与星级景区分布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区域内旅游发展布局以及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沈阳清文化旅游的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阳伴随着“一宫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辽宁省的旅游业迅速升温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沈阳市政府已经利用这一巨大商机,推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然而与其他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相比,沈阳的文化旅游仍是少为人知,沈阳市文化旅游的基础很好,旅游业兴隆的关键在于营销。这里就沈阳市文化旅游的状况,提出相应的营销措施,希望能给沈阳文化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南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宁西铁路的开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是南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它提升了南阳旅游资源的品位,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形成了合理的旅游空间框架,最后提出依托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构筑南阳市旅游中间框架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经济联系是旅游地之间通过旅游流产生的经济联系。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时间序列下的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可知从2000年到2011年,云南省16个州市中每个州市与其他超过10个州市之间建立了旅游经济联系。旅游经济联系环形网络逐渐形成,旅游网络结构逐渐密集,旅游城市之间的整体联系趋向于平衡,旅游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为优化网络结构,中心城市要发挥对边缘城市的引领和旅游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边缘城市要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旅游形象加固更新、强势旅游品牌的塑造、旅游交通通达性的提高等方面加快与中心城市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为例,武隆区为吸引物重心,基于空间分形理论对重庆旅游资源分形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武隆区为吸引物重心,其聚集度较强;子系统中以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为吸引物重心,其聚集度较高,而以人文民俗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为吸引物重心,其聚集度较低。重庆市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优势,从而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7%。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持续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梳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种类及空间分布,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视角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布局以及其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业定位为"山海风情休闲旅游",以滨海旅游和自然风光为主导,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节点的相互连接,打造具有"一心三轴"特征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并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促使中原城市群旅游区演变为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崛起的背景下,河南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河南具有一流的旅游资源,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旅游景区上。景区是旅游产业的龙头,本文首先构建景区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系统分析了河南省景区开发的资源优势和现状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南省旅游景区开发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公园始于西方,它既具有传统公园的功能,又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娱乐、休憩及健身的空间。许多开放式公园已成为了旅游城市的名片。文章从开放式公园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开放式公园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的功能及其在旅游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以昆明翠湖公园为例,探讨如何从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多种功能综合发展、景观设计与设施配套、公众参与及文化提升、政府主导与形象塑造等方面实现开放式公园旅游功能,以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