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来信摘登     
我校今年订了《教师博览》,于是我第一次结识贵刊。至今已按时收到各期,我再三拜读,深感“教师”与“博览”落到了实处,真是名符其实,堪称全面为教师服务的第一刊。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衷心地感谢编辑部的各位编辑。江苏读者李敬德我是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教师,信息闭塞,而平时教学任务又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无法博览群书。是《教师博览》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13,(11):I0006-I0007
<正>1993年7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出版.此为《教师博览》前身。11月,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会上说:"《教师博览》办得有特色,知识量大,是一份深受教师喜爱的刊物。"1994年4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改为内部刊物《教师博览》单独出版。10月,《教师博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人员。1998年11月,《教师博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分别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4.
<正>我第一次读到《教师博览》杂志是在2001年教师节。那天晚上,夫人请几个小学老师来我家喝茶聊天,她们都是我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生,后来都以高分考上了扬州师范学校,毕业后都当上了小学教师。褚丽萍老师说:我带来一份杂志,你看过没有?接过《教师博览》杂志,独特的刊物气息扑面而来,我一下子被别致的封面和文章的内容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教师博览》2013,(11):I0008-I0008
<正>《教师博览》20岁了。应该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了。当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童,洋溢着勃勃的成长的气息。由于喜欢这种气息,我把自己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组文章,交给了他首发。那个时候,在文摘性质的期刊发原创文章,还不多见。从《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到《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心中的理想体育》《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等,《教师博览》连续发表了我十余篇文章,我也因此与他结为忘年交。记得在他10周岁庆生的时候,薛农基兄将10年期间发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曾宪瑛)8月中旬,江西教育期刊社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召开重点作者笔会。国家总督学柳斌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知名学者20余人参加了这次笔会。  这次笔会是为了落实我社编辑出版的《江西教育》《教师博览》《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等四刊的重大选题,研讨2001年的主要办刊思路而召开的。与会代表就会议主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一系列重大选题。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会议期间,国家总督学柳斌就推行素质教育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与我社编辑进行了座谈。他说…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23,(20):6-9
<正>1993年7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出版,此为《教师博览》前身。11月,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在全国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会上说:“《教师博览》办得有特色,知识量大,是一份深受教师喜爱的刊物。”1994年4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改为内部刊物《教师博览》单独出版。10月,《教师博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8.
李镇两 《教师博览》2013,(11):I0010-I0011
<正>我第一次见到这本杂志是在2000年秋天,那时我刚到苏州大学读博士。在导师朱永新的办公室,我看到这本外观朴素的教育文摘类杂志。随便翻了翻,便感到了它独特的风格——一篇篇文章短小精悍却观点鲜明,文风朴实而又视野开阔;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前瞻,又有紧贴大地的校园气息。《教师博览》很快吸引了我。后来,该刊编辑部薛农基老师向我约稿,我便寄去了一篇刚刚写好的《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发表在《教师博览》2001年第3期。我在文中把自己十八年的教育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这是我第一  相似文献   

9.
江西教育期刊社的四个刊物办得都很好,无论是《江西教育》《教师博览》还是《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都很不错。今天我主要对《教师博览》发表一些看法。总的看法是很好!去年在北京一个会上我也说过,《教师博览》作为一  相似文献   

10.
吴小街 《教师博览》2023,(35):78-79
<正>2018年5月中旬,我到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参观。在漂亮的教师阅览室里,我看到几本装帧精美的《教师博览》文摘版和原创版放在书报栏里。陕西安康的几位同人对我说:“这是江西人编辑的教育杂志,我们那边的老师可喜欢了。”我随手拿起一本原创版,在2017年8期翻到我写的《童年游泳课》,  相似文献   

11.
编读桥     
《教师博览》深受班主任欢迎我先后两次到宜丰县带溪中学检查教学工作,校长刘鼎华同志除了汇报教育教学工作外,还把班主任学好用好《教师博览》一事,进行了专题汇报。他说:带溪是铜鼓毗邻修水、奉新两县的边缘山区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他们给每位班主任公费订阅一份《教师博览》供学习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之用。  相似文献   

12.
意见和建议     
<正>编辑哥哥、姐姐们: 你们好!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很兴奋。我订阅《素质教育博览》已经3年了,我非常喜欢这本杂志。自从我开始订阅《素质教育博览》,我就对“小侦探”一见钟情。但是, 到后来,我发觉这个栏目有点美中不足,就是里面缺少了点幽默感,像今年第2期和第4期。希望你们能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刘堂江 《教师博览》2013,(11):I0009-I0010
<正>《教师博览》20周岁了,玉树临风,英姿勃发。20年前,《教师博览》以其独特的文化雨露,滋润着广大教师读者,引领、扶持着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健步前行。在《教师博览》2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很愿意与读者朋友分享一个话题是:教师——最具教育家潜质的群体。著名教育家敢峰先生说:"教育家从教师中结晶析出。"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校长说:"课堂里诞生教育家。"虽然他们表述的言词各异,但内涵实质相同,即是说:教育家从教师行列中走出来;教育家的主体,就存在于教师的出类拔萃者之中。纵观中外古今,大凡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当过老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已经走过了100期的历程。虽然它创刊不到十年,但已在数十万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形成了自己的鲜明办刊风格,既选载了一大批品位高雅的优秀之作,更首发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原创精品,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作者与读者队伍。作为《教师博览》的老朋友,我自然希望她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贴切教育生活,更满足教师需求。第一,我心中的《教师博览》,应该使封面更具有教育特色。现在的封面大多  相似文献   

15.
十年,一棵小树由幼苗长成大树;十年,一个人由青年走向壮年。十年,代表了一个时代,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研究生》的诞生与发展。我与《中国研究生》的第一次结缘是在2003年。在研究生院担任研究生助管期间,接到了《中国研究生》编辑部的一份约稿,要我提供一篇关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稿件。对"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这样的主题,我觉得有  相似文献   

16.
江雪艳 《教师博览》2011,(11):63-63
打开信箱时终于盼来了新年第一期《教师博览》,不由想起去年订杂志时爱人的不满:你都不当老师了还订什么《教师博览》?我申辩:这是为女儿订的杂志,《教师博览》是女儿的最爱!女儿最初阅读《教师博览》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开始自然是因我的喜好而将  相似文献   

17.
    
我以为,在我和《教师博览》之间,确乎有个“缘”字,如若不然,则下面的事情怕就很难理解了。两年前,我去县城表嫂(她也是个教师)家做客,只坐了一小会,学校来电话,说有急事要她去。表嫂让我看看书,我就看书。表嫂走到门口,忽又折转来,从一摞杂志里抽出一本,递与我说:“你就看这个!”我就这样与《教师博览》初次见面了。现在还记得,那是秋天,晚霞非常美丽。第二年,《教师博览》就弯弯  相似文献   

18.
《教师博览》2013,(7):5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所产生的影响;3.表达您多年来对《教师博览》的看法和评价……您可从一个方面切入,自拟题目,内容必须真实,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9.
鲁毅 《教师博览》2013,(1):63-63
<正>今天偶遇《教师博览》,这本我相识十多年的杂志。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我把它紧紧捧在手中,仔细端详,久久凝视,愧疚之情袭上心头,记忆的闸门也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书柜里,至今还有十年前的一大堆《教师博览》,有单本,有合订本,那是伴我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贵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人师的我非常幸运地遇上了《教师博览》。工作之余,总是一遍遍跑到学校阅览室,在一排排报纸杂志中,我总是径直冲到《教师博览》面前,首先拿到手  相似文献   

20.
她让我沉醉     
<正>读书,贵在"追求精神享受",这是杨绛先生说的;不过,读书的"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乐。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中悬挂已久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给我这份"乐",让我"乐在其中"如痴如醉的,只有她——《教师博览》。结缘《教师博览》,是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冬天,当时,我到学校一位优秀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