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文坛极力推崇王蒙小说所表述的那种忠诚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时,本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透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内涵:小说以“王蒙式的忠诚”传承着儒家至道—不愠不怒,无怨无悔,苦中作乐,忠贞不二。他的对荒谬、灾难的命运的默认,妥协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扭曲,是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积淀,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形成了一种“忠恕”到沉重而酸涩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王蒙创作的精神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的创作与其精神资源有密切关系。精神资源之一是由庄子、李商隐、曹雪芹等作家创作所构成的传统唯美文化精神;之二是50年代文化和苏俄文化。它们造就了王蒙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及主要艺术特点,也使“政治意识”和理想主义成为王蒙创作的主体内容。两种文化在王蒙创作中总体来说有较和谐的融合,但文化差异也间或投射在其精神和创作上,对其创作成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文化丰富多彩、复杂多样,但对贵州文化的主体精神--文化魂的研究却不多.本文根据贵州省的文化特征,及对陶渊明<<花源记与诗>>的解读,认为贵州文化的主体精神是一种"源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吃苦耐劳的文化性格;反抗强权、不畏权威、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人们思想的体现,也代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印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脚步.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文学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文学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阶段,那就是文学和理性精神的融合.然而人们对现代文学理性精神学术研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而且定位和意义也不甚清楚.本文则对文学的理性精神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文以载道"既是中原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又是世袭贵族士人向科举贵族士人的一种文化托付,古代中原作家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就体现了"文以载道"与中原文化精神之内在联系。"文以载道"是古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历史的、文化的、社会学的多重意义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个动态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尝试构建了"互动--开放"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培养学习主体的平等观念"、"情景体验--培养学习主体的文学悟性"、"文学导读--培养学习主体的研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论酒神狄奥尼索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作为希腊文化的最大成就,在西方历史上具有至尊的地位.希腊神话中的主神--酒神狄奥尼索斯在西方文化各个领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从酒神派生出的词语、神话原型理论及酒神对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酒神节的魅力及对希腊女性的影响、酒神精神4个方面.因此通过解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对现代西方文学、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跟神话相关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文学做出冷静的批评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当代"南京作家群"是一个历时的、开放的文学史概念,指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曾经或一直在南京生活的一大批作家.南京地域文化空间是命名的基本载体,文学精神与实践的趋近是命名的现实依据,作家及其文本气质和精神的切近是命名的精神渊源.当代"南京作家群"是南京地域文化的鲜明表征,这一命名将丰厚南京地域文化内涵.当代"南京作家群"的精神内涵是文学精神的高扬,命名会深化当下文学创作,推动文学研究和批评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阿城是"寻根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来观照、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是独特的,就是使创造主体"浸入"中国文化精神,并使之内化为"气",从而去看取世界,表现世界.具体表现为静现默察的观照方式,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理解方式,静和虚(或空)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文学既是对裕固族民族历史的再现,又是对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铸。新世纪裕固族文学具有追忆民族历史、守望游牧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重建和谐家园的精神指向。裕固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精神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之际,是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先秦群雄争霸,与之相应,在文化精神领域则是百家争鸣.随着秦的统一,政治上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文化精神的统一也就势在必行,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文学,在主题上也必然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汉初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就是陆贾和贾谊,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他们论述了儒、道思想的切实可行性,为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开了先河,也为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作了缜密的选择取舍,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流变过程中,儒道精神一直是贯穿众多作家创作始终的母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13.
王蒙是我国新时期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新疆的生活经历,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拐点,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文艺观,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帮助他形成健康、成熟、开朗、宽容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王蒙文学创作的总貌,为作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而奠定了雄厚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基础。但是,王蒙与新疆之间其实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新疆既有大恩于王蒙,王蒙也有力地馈赠回报了新疆。王蒙对新疆文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即王蒙对新疆文学界的精神引领意义、王蒙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经典意义、王蒙深入新疆底层生活的表率意义、王蒙吸收融汇多元文化的启示意义以及王蒙传播新疆文化的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道教文学是一个体例与内容都十分宽泛的学术概念,它以道教活动为本原,以与道教思想、精神或信仰等相关的内容为题材,通过多样的文学体裁和多元的创作方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追求审美以反映道教文化之种种.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它--道教文学--作为互为背景的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之典型代表,这种独特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相同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王蒙五律《晚宴》与鲁迅杂文《灯下漫笔》中所选取的中国文化中最具普遍性和深刻性的食文化--"晚宴"的叙述和描写的细节的比较,探讨二者是对民族心理和中国文化的深刻解剖和理性批判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阿拉比>里,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充分运用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epiphany)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将运用乔伊斯对"精神顿悟"的定义,通过对"精神顿悟"手法特点的阐析,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阿拉比>里的"精神顿悟".在<阿拉比>里,少年"精神顿悟"的过程其实就是少年"自我意识"逐步苏醒的过程,同时也是幻想破灭、认识现实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京派小说的形象系统,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体悟.从文学"民族性"角度切入,京派小说的形象系统主要表现为"童"化式的人物、"人"化式的景物和"灵"化式的家园,其中浸润着儒道互补的人本精神,京派小说对"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学民族性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对一个民族如何感知和想像世界的研究,对一个民族的感情、志趣和自由想像的精神历程的研究.中国文学史写作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中华民族精神演变的过程.从当年讨论"文学定义"到今天讨论"文学边界",我们对文学史写作和民族精神重铸关系的关注重点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应该把它归还到原本的文化语境之中,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发掘它与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以及文献学等之间的联系.一百年来以<中国文学史>命名的著作,基本上都是汉语文学史,而实际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过数千年的碰撞融合,早已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总体,衍化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哲学.今后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的活力",应该进入中国主流文学史的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红学”索隐派的历史.并对这种错误的文学研究方法作了简略的批评.进而从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这种方法过去成为“红学”主盟者而至今不绝的文化内涵:一是历史精神与文学精神的矛盾.二是封建专制迫使文人以文而曲折讽谏.三是小说理论不完备.把作品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四是对现实主义理论理解和运用上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