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艺活动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志的。它是艺术家特有情怀意趣、人格精神投注后的产儿,是一种个体生命意志的外化。而延伸到人类文化的目标上看,则是作为从精神上掌握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方式,文艺家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借此而追求并获得人生宇宙中更为丰富的生存和生命意味,乃至绝对价值的东西。这可使人类的生命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生命体验与张承志的语言激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家张承志的语言学是用生命语言构成的审美语言学,也是用历史精神和文化精神构成的民族语言学,更是用情感语言构造的心灵语言学和灵魂语言学。他的语言锋利、多彩、神秘,作为民族语言,它具有北方的粗犷;作为生命语言,它有着意志的强力;作为文化语言,它深蕴着历史知识;作为特性语言,它埋藏着世界的神秘。张承志的语言是一种语言的极致,是一种审美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艺审美创造活动不是对外的物质征服,而是对内、对心灵的精神弘扬,内宇宙为类自己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对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要求给予最充分的满足和实现,它是对外宇宙的超越。内宇宙对人类活动起着范导和平衡作用;内宇宙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更重要的是人的广阔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层结构;内宇宙成为人类心灵游憩的精神家园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浪漫精神是人类运用艺术方式超越感性世界的束缚,寻求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而体现的一种意向,它是艺的灵魂,是人类主体性(能动性)最生动的一种体现,而现实精神是指人类运和实践的手段超越感性世界的限制,以达到某种功利目的,从而获得相对自由的精神意向,它是人的主体性最实在的确征,现实精神无法解决经验与超验,有限与无限,存在与思维,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自由与必然,人本与明的普遍分裂的问题,两难抉择的苦恼,领悟神秘的感觉,只有精神才能决,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无数漂泊的自我虽在无遮拦的空间游荡, 却像孤魂野鬼似的失却了忆念中的家乡,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家园,人们呼唤柔性是因为世界变得冰凉,人们留恋诗意是因牧歌不再田园响起,无论现实精神如何光大发扬,浪漫精神依然在人们心中飘荡。  相似文献   

5.
一、人格塑造策略。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港湾,灵魂的家园,给予生命崇高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成长需要精神的关怀,精神关怀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精神成长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精神关怀应该是向善的、向上的、启智的和审美的,它使学生的心灵生长出精神、思想、情感、道德、意志与想象的一翼。缺乏这一翼,就难以拓展人日益狭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意义治疗是奥地利著名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所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这一理论有三个基本命题,即人是具有意志自由的存在;意义意志是人生命的原动力;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其中意志自由是意义意志的心理学前提,意义意志则是生命意义的促动力,而生命的意义则是对前两个命题的充实和体现;意义治疗只是一种补充性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为人活着的意义提供一个完整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米》的主人公五龙是文学画廊中流氓无产者的典型形象。苏童把五龙的情欲世界作为观察人性的一个重要窗口。情欲作为一种本能,它是人类最强烈的生命意志体现。我们通过对五龙的情欲世界的探秘,可以透视这个流氓无产者的精神深处的隐秘,揭示他疯狂占有女性发泄罪恶欲望的贪婪本性。在五龙眼里,情欲带上了天然的暴力色彩,它与爱情无缘,而只是发泄仇恨和反抗压迫的符号。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司马迁的著述入手,对司马迁的思想作追踪描述,力图对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有所揭示。 一、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 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研究司马迁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司马迁哲学的本质是生命意志,司马迁是个生命意志主义者。这里使用的“生命意志”一词,和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不是同一语义上的概念。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的本质即在于求生存,本文使用于司马迁的生命意志可以定义为:生命化过程对外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一、人格塑造策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曾躬耕陇亩的文人代表,陶渊明和梭罗都主张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求一种独立的精神境界。东方的哲学思想是陶渊明和梭罗能够在精神上相契合,并在东西方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中践行抱朴守真诗学的思想基础。他们的诗学思想体现在审美取向上有所不同。梭罗的远离尘世的生活使他与浮华世事、流行社会保留一段距离,并用文字构筑另一种世界,从而保证生活的真正自若。自然在陶诗中,较之梭罗笔下更多一层含义,既是外在的自然环境,也是宇宙万物内在的本然状态,更是一种宗教信仰乃至理想生命形式的象征。但他们的文字都缓解了现实的紧张,带来了心灵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命有向外界和向内心的双重指向。向外的指向是生命对外在世界的参与和投射。这是精神的基本渴求。艺术活动作为生命的这种指向活动就在精神的无限性伸张及对无限的追求。艺术正好实现了人的精神渴求。  相似文献   

13.
张治国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5):31-34,46
《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文学批评佳作。它以理性品格、批判精神对当下文坛症候的尖锐抨击,既是对“酷评”的否定,也是对“谀评”的反拨。“表扬化”倾向是当下文学批评的突出病象之一。其实质是放弃批判,反映出批评家执业水平的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职业道德的沦落,必将导致真正文学批评的死亡。因而,对其作现象批判和根源探询,对挽救和振兴文学批评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既高速发展又极其混杂的时代。它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艺术而言,人们对机械式重复的依赖与快餐式审美的追求,必然导致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的转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个人如不向公众的审美趣味妥协,就很可能成为自弹自吟的现代隐居者。而这种社会现状,又恰恰是投机与媚俗艺术家狂欢的舞台。面对这样一个解构高尚、解构英雄主义的时代,在艺术正日益趋向荒诞、肤浅、矫情的社会背景下,油画创作如何把握个人价值取向,处理好艺术形式与个体思想的关系.从而让我们的艺术承载起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精神栖居的家园.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作品中反映出的都市沙漠镜像,向人们展示的是现代社会无可挽救的精神危机,是对现代性万能力量的一种讽喻。这一沙漠化的现代情绪通过艺术家直言不讳的表白向处于沙漠危机中但却茫然不知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作为给现代人带来危机的都市沙漠地带,在它本身具有无限危机的同时却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艺术家在与处于沙漠状态下无处寻求出路的人们共同直面危机时,在为摆脱危机状态而尽量寻求出路的时候,带来了艺术的多元探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其话语的当代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精神世界的创造,始终是严肃而神圣的,对于创作者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艺术创作要从总体上体现出艺术家的胸怀境界,以及艺术责任心,与艺术视野、创作境界乃至艺术生命之间存在着潜在关系。一部人类艺术史告诉我们,自觉或自发地怀着与全人类命运相沟通,以至与整个宇宙相交融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家,则可能在自己的创作中闪烁出具有人类意识的东西,拥有久长不灭的感人力量。我们确信胸怀境界的调养与建树,是成就艺术家、乃至成就艺术的重要的主体性前提,同时也特别指出,这恰恰是当前中国文艺界应该注意的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形成的 ,因而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品格和人文关怀精神。它既是对“改革文学”的一种继承和超越 ,也是对“新写实”的纠正和批判 ,同时也是对先锋文学的反拨和扬弃。因而具有关注现实、反映人生 ,贴近社会、抚慰民众 ,暴露弊端、批判丑恶的现实品格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形式,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社会信息是自在的自然信息和人的精神活动的自为、再生信息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它是已被人类认识把握,以及人类意识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信息世界的总称.可以把整个存在世界划归四个次世界(一个物质世界和三个信息世界):世界一--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以物质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二(信息世界一)--自在信息的世界(以自在信息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三(信息世界二)--自为、再生信息本身的活动(主观精神的世界);世界四(信息世界三)--再生信息的可感性外在储存(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在三个信息世界中镶嵌着三个社会信息世界.社会信息被人类主体认识和改造了的性质,规定着社会信息具有信息三态、三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