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2.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3.
宋人哲理诗的巧妙和方法是大大有别于西方哲理诗的“中国式哲理诗”的新样式,它以“哲理之理”和“事理之理”入诗,使得诗歌突破了“以情动人”的唯一表达模式,实现了“以理服人”的含蓄化,这是宋代诗人才气的表现,也是他们在唐代诗歌艺术巅峰面前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诗谶是以谶验为媒介,将诗歌作品与诗人命运相结合以达到互相印证之目的的一种诗歌阐释方法。宋人笔记诗话中大量记述诗谶,并从诗谶阐释诗意的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这与宋人共同的思想意识、诗学观念紧密相关。首先,是宋代史学观念深化的结果;其次,是儒家“天命”思想与传统诗学“以意逆志”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三,是宋人以气象论诗论人之风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一、所有的诗歌都有诗眼吗诗眼是诗人自觉锤炼语言的结果,它往往是含情量最高或最有艺术价值令全篇游龙飞动的字眼或句子。此概念始见于北宋诗话.宋人为了总结炼字之法,提出了该术语。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优秀诗作就一定有诗眼呢?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注意含蓄深隐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 ,对它们的解读要求我们注意采用一种贴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的细读法。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诗为例 ,解读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复义品质 ,提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要突破旧式本质主义诉求 ,注意本文的复义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并要注意诗义的数解不仅可以共存 ,而且互相丰富补益成为一个意义的整体 ,形成对诗歌意蕴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儒家诗论强调诗是人情感的抒发,其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宋人在继承这一理论中,走出了一条直抒己见、对社会人生纵横议论、既继承唐人又不同于唐人的创作道路。在此理论下形成的宋诗,被明代复古诗论以“宋无诗”予以否定。然而宋诗及宋人的诗歌理论却一直影响着明人对诗歌的探索,对宋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认清继承中的墨守与创新、法其法与法其所以为法、抒情与议论等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的这部《诗论》中,作者对诗的节奏、音律、韵律等因素极为重视,他将诗歌起源、诗的本质等问题用音乐性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探讨,把音律节奏看作是组成诗歌思想情趣的天然特征且对其加以强调。本文从音律是诗歌的命脉、音律是区分诗与散文的重要标志以及音律的艺术功用这三方面简要的论述了音律节奏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摹仿与诗艺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对世界文艺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诗学>中关于"摹仿说"的阐释,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富有想象力的摹仿,其中语言是衡量诗歌艺术的标准.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地从理论上对诗作了分类,进一步区分了诗与其它艺术,实现了对诗的艺术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主情的艺术,诗人主观的情感是诗歌本质、灵魂之所在。闻一多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国古代亦有"诗言志"、"词缘情"之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舒婷诗歌的研究,多从思想情感层面、忧伤情调、女性主义、文化分析等角度进行研读,忽略了艺术魅力的探究.艺术魅力是诗歌最本质的存在,是诗与受众的脉动之桥.从本真、执著、创作灵感化三个方面探究舒婷诗歌艺术魅力之源,才能真正聆听到诗坛荆棘鸟酌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3.
毛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诗、词、文俱善的知名文人。毛滂的诗歌常出现茶、酒、诗等人文意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日常生活雅化的趋势。而这些雅致的人文意象同其诗歌中清淡雅洁的自然意象相互辉映,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毛滂诗歌清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论刘基以诗议政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囊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当时群起为"盗"、天下大乱的艰危局势逐一加以揭示.元季时局艰危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者不行"以德养民"的为政之道,在于元廷政治的全面腐败.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古已有之,宋人苏轼、陆游等皆有以诗议政之作.刘基的议政诗,客观上是承绪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所使然.此类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未可过于贬抑.  相似文献   

15.
诗因情而作。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这一理论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曹丕的《燕歌行》充分诠释了"诗缘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有助于更好的体会诗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诗论的本质、诗歌的内质、诗的艺术形式诸方面论述中国现代格律诗人闻、朱诗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樊忠慰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现在是昭通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诗奇诡空灵,清新飘逸,意境创设独具个性。其诗立足于平淡的生活并对之高度提炼,在诗集《绿太阳》序言中自称为炼丹的人,可见他对诗歌的提炼程度之深。本文将从其诗歌象征意象艺术,意象本质观和意象构建三个方面来解读诗集《绿太阳》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主义诗歌不是表现主义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派诗歌运动是西方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具有表现主义诗歌的一些特点,如内容上的世俗化和文体上的自由化,但它们在生成背景、诗歌观念、运动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本质差异。表现主义运动生于乱世,受到政治的、文化的和艺术的激进主义等时代潮流的影响,是反叛传统的文体大革命,强调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双重革命,表现主义者都是极端的革命者;意象派运动产生于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限在诗界内部,是重视传统的文体小改良,意象主义者高度重视诗的表现技巧,适当尊重诗的传统,从来不以革命者和独创者自居。因此意象主义诗歌比表现主义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出现《在地铁站上》等传世佳作。表现主义诗歌运动却没有产生这样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入金宋人政治立场的变化,仕金宋人的诗歌不仅在感情内涵方面多表现为一种两难忧伤,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取向方面完成了由宗杜向尊陶崇苏的转变,实际上奠定了金源一代诗歌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主观的感情是诗歌的本质、灵魂之所征。闻一多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国古代也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认为诗歌“吟咏性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写景咏物诗,都或浓或淡或隐或现地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即使有理性色彩的哲理诗,也常以情促理,融理于情。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从本质上说就是体悟诗情。那么,从哪些方面切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