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冠李戴的“药王”郑金生一、张冠李戴的韦慈藏“药王”“药王”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人知的医神。自古至今,各地出现过许多“药王”。但是,医学史有明确记载的“药王”不是在民间被多数地区奉为药王的唐代的孙思邈,却是唐代的韦慈藏。韦慈藏在唐代并没有太大名气,在正...  相似文献   

2.
相声一直以其幽默诙谐的舞台风格和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近年,相声艺术借助迅速崛起的影视、网络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打破时空界限,走进亿万家庭,致使许多外国人不远万里前来学艺,相声舞台涌现出了许多“洋笑星”。他们多数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先生的门生。丁广泉系中国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入室弟子,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由于他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先后被世界人物出版社、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艺术大师的称号。1949年以后培养的相声演员,从传统的师承关系看,绝大多数属…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家庭革命”周益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基本的经济单位。它既是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又是维系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家族制度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批评,直到戊戌起维新时期,才在思想界开了先例。维新派...  相似文献   

4.
刘刚 《中华文化论坛》2008,1(1):109-112
孔子将原初囿于家庭伦理的“亲亲”扩展为人我关系“亲人”的社会伦理,以家庭伦理类比社会伦理,但孝、悌为本的仁爱原则,由于家庭关系与非血缘的人我关系有异质差异,因此并不能对等和普遍化为社会伦理,这使得孔子还需从其它来源为仁爱原则寻找依据;墨子以地缘为基本社会关系,不再以特定伦理为社会伦理提供依据,试图从人自身追寻社会伦理确立的道德根源。孔子与墨子伦理思维变化的意义是:一、人性问题逐渐凸显。二、血缘宗亲伦理对日趋地缘制的社会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5.
王英斌 《世界文化》2007,(11):16-16
法国里昂证券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为了子女的教育,亚洲各国的家长不惜支出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教育热”在亚洲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美国佬的来历关于“美国佬”来历的传说有二十种。但行家们讲只有两种说法可信。不少人认为这个词来自苏格兰,意思是精明聪慧。然而多数行家一致认为“美国佬”一词源于荷兰。很久以前,做奶酪的荷兰人被德国人称为“北方佬”(Jankes)。这些人的一部分于十七世纪...  相似文献   

7.
“竹夫人”供夏季纳凉用,“汤婆子”供冬季取暖用,同属于床上用品。现代都市家庭中早已不用,当代青年可能见都没见过。前几天看电视节目,看见浙江省某市的民俗博物馆中展出竹夫人,不由得慨叹,我们七老八十的人几十年前使用的东西,竟然成了文物啦!  相似文献   

8.
论“三从四德”的伦理学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调节夫妻关系的伦理规范。由于古代中国是高度男权制的社会,所以,“三从四德”只是对于女性的单方面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一伦理规范,几千年来,一方面约束着中国女性的生活道路,使其遭受到比男性更多、更过分的精神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古代社会维持家族一体制以及家庭稳定的工具之一。后一方面的功能则构成了对“孝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门当户对”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经常成为人们在择偶过程中所选用的标准之一。现代汉语词典对“门当户对”的解释是:“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而就时间范畴而言,“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在我国的发展则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种观念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雷颐 《东方文化》2002,(2):71-76
几百年前,现代化从西欧发轫,然后如波浪般一圈圈向外扩张,波及之处,纷纷被卷入这一大潮,有的乘势而起,有的动荡漂摇……横跨欧亚的土耳其,因地处要冲,所以“首当其冲”,比多数东方国家受现代化冲击要早得多,而且它的现代化历程十分曲折,因此对“后发”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国广播广告公司对全国6000人进行的“2006年消费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70.4%的报纸订阅者表示为了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而订阅报纸,回答“有读报习惯”的为16.9%,回答“有兴趣和为了娱乐”的仅为7.4%。从1999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以来。回答为了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而订阅报纸的受访者比例。每年都在70%以上,占压倒性多数,表明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媒体。报纸得到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德清俞平伯     
陈辉 《寻根》2006,(4):83-87
一般说来,大学问家不外乎几种途径:一是源于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二是出自名门,因为在其背后,不仅有“家”的意味,更有着“学术文化”的底蕴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影响的国度。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在描述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时,用了三个词“家庭、礼仪、文官制”,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社会模式”,“社会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从家族关系规范中演绎改造而来”。世家现象为中国文化一大景观,文化艺术方面的世家名门可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张森 《寻根》2008,(1):11-17
近年来,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口号不绝于耳时,一些闪烁着人文关怀的“柔性”规定在高考中不断出现。如高考时间由“黑色七月”到“凉爽六月”的调整,如忘带准考证但如与准考证存根上所贴照片相符,考生可先进场应考;患病考生可在专设的考场应考;多数考生或考务人员由于交通、气象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迟到,受影响的考场推迟考试;考生如不小心弄脏或损坏试卷、答题卡要求更换时,监考员可以申请备用试卷、答题卡等。这表明一种强调对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说扑满     
申永峰 《寻根》2008,(5):58-63
现今各种材质、各样造型的存钱罐琳琅满目,既是教育儿童树立勤俭观念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家居的点缀,因而一般家庭都有一个甚至若干个此类物品。在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存储钱币的器物是“扑满”。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初试“小玲珑山馆”王振强郑板桥(1693-1765)名燮,是我国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还精于篆刻,是“扬州八怪”之一。他是江苏兴化人,出身于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成人,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  相似文献   

16.
简牍所见秦汉“户人”是国家授予田宅、爵位的法律主体,也是户下私奴婢的所有者,官方可通过“户人”管理基层家庭。简牍诏令所见“家长”并非传统的“尊长”,而是一种狭义的法定身份。“家长”需要承担向官方申报、审查相关租税的义务,并承担连带责任。“户人”与“家长”均是国家治理基层家庭过程中,利用行政手段赋予家户管理者的法定称谓。无论是刚性的“分异令”政策,还是柔性的“名田宅”制,都共同促使基层社会形成小家庭模式,也使得“家长”与“户人”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6-97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设计中国(ChinaDesignNow)》展览,是英国第一次举办的最新当代中国设计展,将首次阐释经济发展对中国都市的建筑和艺术设计的影响。此大规模展几乎囊括中国设计艺术全领域,包括奥运重大工程建筑的设计、中产阶级消费的住宅空间,“后毛泽东时代”的设计先锋新锐佳作。而摄影家胡杨的“上海人家”系列和翁奋的“中国家庭照”系列则以真实质朴的影像,全面记录城市生活的各层面。  相似文献   

18.
黄浩 《东方文化》2002,(5):98-100
“马是动物场之灵,有祥和吉利之兆。”当马年新春到来之际,几乎所有电视屏幕、报刊广告以及亲朋道贺,都无不带上一个“马”字:“龙马精神”、“万马奔腾”、“马到功成”!为何中国之马在大众心目中有如此高之声誉?翻翻书本,细加品味,大概是因为马在其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家庭乃至国家,都是这样,马文化得以在中国大地兴起、成长和传播、发展。天长日久,终于在人们心灵里播下不可磨灭的种子,在文园艺苑开出一朵朵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策划、海量采访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唤起民众对于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于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怎样从家庭入手培育正确的价值观,这个凝重而迫切的问题在“家风之问”中凸显。  相似文献   

20.
顾育豹 《世界文化》2005,(10):44-44
联合国总部座落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第一大道42街至48街之间。这块地原属于洛克非勒家庭,“二战”后以年租1美元租给联合国使用。从此,这块土地便是国际领土。联合国大厦共40层,若上上下下走一遍,简直像走进迷宫里一般。倒不是楼内的结构复杂,而是联合国总部内各个机构的名称全部采用英缩写,让人一时摸不清头脑。比如“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英速写为“ECE”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