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教学始终被人为扭曲着。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扼杀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这样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兴味索然,甚至是谈"作"色变。勉强写出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毫无生意。  相似文献   

2.
杜红梅  陈立芝 《教师》2012,(10):52-52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块"硬骨头"。三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常常为习作发愁。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习作教学至关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更是让老师和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尤其在部分农村小学,有限的乡村教育条件,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教育、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习作脱离现实生活,习作成了一些学生难以应付的事。小学习作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而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有效运用,能拉近学生习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触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技巧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葛永娟 《生活教育》2014,(24):28-30
遭遇学生虚假作文时怎么去引导?调查去发现问题,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解决问题,这是笔者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探究和本文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通过截取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这一教学角度来论述开展学生习作"打假"活动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习作的真实性,鼓励和教育学生写真作文。  相似文献   

6.
马晓璇 《海南教育》2014,(20):27-28
"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一个来源于教育实践的具有探索性、应用性的课题,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习互评自改习作,进而提高习作鉴赏、评改、写作水平,达到优化习作教学过程的目的。那么,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笔者通过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的不断研究,探索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发掘习作教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曹丽华 《考试周刊》2011,(19):88-89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新的课程目标把教学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发展和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甚至更重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愉快作文。所谓"愉快作文"就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习作动力为主导,以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宗旨,  相似文献   

9.
受目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同学在习作时,会经常抄写那些所谓的佳作,书市上铺天盖地的"作文选"便成了他们习作的首选;为了高分,一些同学会强记硬背他人成果,完全忽略了鲜活灵动的生活,反而没了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上,不但要突出学生综合实力,更要求个性上的张扬。传统应试教育的固本思想已经不再适用新课程的教育步伐,小学生在习作上缺乏兴趣和创新力。这就需要小学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赵仁杰 《考试周刊》2010,(30):185-185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人"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扭曲了教育的本质,造成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化学老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还没有自身的认识,教师在小学生教育的时候没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足够关注和重视,使得小学习作教学容易和实际情况之间发生脱离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时候,能够应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习作的环境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文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卫 《考试周刊》2011,(20):196-197
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人"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扭曲了教育的本质,造成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活的人才教育,而受教育者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其文化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如何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呢?我个人认为:需要在习作之前先"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永远比"拿"来得愉快。因此,学生在平常习作中,我分三个阶段"给",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一口吃下一个胖子,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本领。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衡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写作。"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如今习作练习多元化的情况下,让学生借助教育博客进行习作练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试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指导发博文、点评激兴趣、引导树典型、评优鼓士气和展示共分享等几个方面,简单阐述借助扬州教育博客,演绎学生精彩习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发现,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形成需要训练,而训练需要方法,需要激趣。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本体性知识,帮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学生则更容易因为写作有方、写作轻松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板块中出现过两次"写实验"的要求,第一次是五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有趣的一次实验",第二次是六年级下册的"习作4"。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习作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善于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无米下炊"。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到"下炊之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